第407章 憶往昔

  第407章 憶往昔

  劉玄機對江淮騎兵隊伍的影響,的確很大。李元徽組建江淮軍的時候,他就是第一任騎督。

  不過在軍議的時候,說這個話,明顯就是給自己臉上貼金了。

  但一眾北燕將領卻非常認同,因為他們覺得,要是漢王劉太尉的手筆,那這個戰鬥力就說得過去了。

  其實目前的江淮騎兵隊伍早就不是十年前的那支了,大浪淘沙,經過無數次的人員疊代和更新,基本上已經脫離了那支隊伍以前的模樣。

  但畢竟是首任騎督,溯源一下,那確實這個話好像也沒什麼毛病。

  不過這說起舊事,劉玄機這話匣子打開,就有點收不住,開始憶往昔崢嶸歲月了。

  「想當年,我跟李四郎一道截殺了楊巡,那時候我還是一個隊正呢,但李四這個累世公卿的世家子,對咱那是以禮相待,後來受咱們大燕昭武帝的青睞,進了驍果軍,李四還帶我去了李家,見了當時的隴西郡公,衛尉少卿李源李公.」

  大帳內,劉玄機提起舊事那是神采飛揚,跟著一眾將領侃侃而談,說到興出,還讓人取了酒來。

  「當時我在李家,那就是貴賓.」

  「對了,還有一事,你們不知道,當年上元夜,我跟他們幾個」

  「那梁王慕容盞的十幾個護衛,被我們殺的一乾二淨,要不怎麼說李二這小子有膽略呢」

  眾人一聽,也都紛紛側目,他們是知道漢王劉太尉跟李家兄弟是舊識,關係非同一般,但沒想到居然還有這麼深交際,一起幹過這種足以寫成話本的事跡。

  現在他們雖然還是大燕,但早就今非昔北了。這要放在以前大燕的時候,李家兄弟和劉太尉他們這群人的都算是大罪了。

  隨後劉玄機頗為感嘆的道:「當年一起做事的人,現在都在唐營呢,那個如淨和尚,就是如今大唐的左武衛將軍朱德裕,張堅你們應該也都知曉,那是李四的大舅子,當年在廣陵的時候,我還去過他家喝酒,人家家裡,那才是豪富.」

  「還有幾個後來入了瓦崗,如今好像是在李二手下效力一晃十幾年過去了。」

  劉玄機說了很多舊事,一眾人聽得津津有味,又瞠目結舌。

  這些經歷實在是他們難以想像的,而知道這些舊事,也更讓劉玄機本人的形象變得更加的難以捉摸。

  這樣的人大概是有天命在身的吧?幾個聽了故事的人都在心裡默念道。

  隨後,劉玄機言歸正傳,又說起江淮唐軍各部將領來。

  「左武衛將軍朱德裕別看是個和尚,但他胸懷韜略,天賦極高,也頗有些武藝,他用兵的風格,受李四的影響很大,都是穩健,但該搏命的時候,卻從不含糊.」

  「另一個左武衛將軍蕭釋之,世家出身,通曉兵馬,軍略很不錯,之前跟他兄長蕭望之一道做過昭武帝的暗樁,李四夜襲壽春,就是他在城內接應.」

  隨後,說到騎兵的時候,劉玄機卻停頓了一下,因為目前江淮軍的騎兵,如果說選一個騎兵將領出來,首推肯定是右武衛將軍常雁衡無疑了。

  出則先鋒,入則殿後,先登陷陣,驍勇剽悍。雖然是一個淮南人,騎射功夫和騎兵戰術卻爐火純青,極為難得,但有一個問題就是劉玄機跟常雁衡沒共事過。

  所以他就只能撿知道的說。也就是同樣跟常雁衡一樣,統率江淮騎兵的另一個人,相對名聲不顯,臨淮郡王李玄道。

  「常雁衡此人,勇猛過人,武藝精湛,是在我離開江淮回到幽州之後,才加入李元徽的麾下,但李玄道這個人卻是與我一起共事過的,用兵極有章法,李元徽一直用他鎮守後方,這是因為他是李唐宗室,值得信任,並非是他沒有用兵的才能,日後你們與他對陣,要小心.」

  即便在李唐宗室之中,名聲和功績也比不過李懷真、李孝傑、李孝察、李滄等人,僅僅有數次出戰記錄的李玄道,他自己都不知道劉玄機會對他這麼看重。

  此時,李玄道剛剛率軍從兩淮一帶趕到戰場,他所率領的人馬,是李元徽核心左右武衛的江淮籍將士。

  之前是輪換回淮南駐紮,一來也是讓士卒輪流回家,二來長距離行軍也是一種拉練。

  得知北面有戰事之後,李玄道就開始讓士卒準備出發,做好行軍隊的準備。果不其然,沒幾日李元徽的調兵令就下來了。

  李玄道立即動身,一路急速行軍,終於在十月到來之前,趕到了戰場上。

  此時的河內戰場,雙方處在對峙階段。騎兵斥候的絞殺戰場,遍布了太行以南,黃河以北。

  李元徽命朱德裕率精兵萬人駐紮在枋頭,背靠河水立營,這個位置正好處在清水和淇水的交匯之處,自率大軍在淇水西案駐紮,並且在河上建立了浮橋。

  而劉玄機則親自督率大軍在雍榆城駐紮,阻隔枋頭、朝歌跟黎陽的聯繫。

  駐守在朝歌的徐乾德數次率軍從側翼進攻燕軍,也都沒有取得戰果。

  劉玄機見李元徽又開始這套堅壁不出的慣用打法,也是有些頭疼。他是太清楚李元徽了,就這謹慎兩個字,能超過他的人屈指可數。

  不管優勢還是劣勢,都能給你打成均勢。對於這種對手,是很讓人頭疼的。

  就像是諸葛亮對司馬懿,任你千般能耐,我就不跟你打。

  但司馬懿那是在鹵城讓人幹了甲首三千之後才學乖的,不然司馬懿那用兵那叫一個疾風迅雷,兵貴神速。

  打孟達打遼東那都是一路火花帶閃電,摧枯拉朽一樣。

  但對上諸葛亮,那就是甲首三千,畏蜀如虎。為了不出戰女人衣服都能穿了。等到人死了來一句,真是天下奇才,破之必矣.早幹什麼去了?

  核心問題是什麼?別說什麼養寇自重,曹叡那會還精明著呢,你要是真敢養寇自重人曹叡能看不出來?還特意派了辛毗去幫你穩場面?那就是真干不過。

  所以劉玄機此前一直想不明白,人司馬懿是吃一塹長一智,為啥李元徽從十幾歲帶兵打仗就是這個路數。從第一次帶兵開始,到後來經營江淮,看不出有什麼奇特之處,好像值得稱道的也就是一個老成持重。

  一直到現在,還是這樣。不顯山不露水,沒什麼短板,沒什麼特別優秀的地方.

  他可是跟李元徽一起共事了好幾年了,甚至許多本事都是跟對方學的,倆人對彼此也都是非常了解的。但有些事,就好像是無跡可尋。

  他知道李元徽會這麼幹,但就是沒法破招。

  從戰場態勢上看,燕軍其實也不怕消耗,因為運糧的壓力不大。

  鄴城本來就是堅城,有大量的存糧,且雙方交戰的地段就在於河北和司州的交界處,雙方其實都沒有糧食壓力。

  那麼這場仗來說,也就是到了比拼耐力的時候了。

  但比拼耐心,已經四十歲的劉玄機還真覺得這跟對面這位比耐心那可是這世上最痛苦的事之一了。

  劉玄機心裡犯嘀咕,李元徽倒是沒有任何不適,因為這就是他最為擅長的作戰方法。相持階段,最重要的就是軍糧和士氣,保持住不懈怠,這場仗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已經熬死一個曹元靜了,下一個是誰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