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顏面
李藥師、李百室、獨孤潁等人一開始還想勸慰,但他們看到齊王殿下雖然大發雷霆,一副怒氣沖沖的樣子,甚至還罕見的摔了茶盞。
但是,他們這些人精卻發現,齊王殿下的眼神,無比清明。
也就是嘴上雖然在痛罵魏王李孝正,甚至是在盛怒之下指責皇帝識人不明,但其實看這眼神就明白,這盛怒怕都是裝出來的。
因為真正的怒不可遏的時候,眼神是不會這麼清澈。
也就是說,齊王殿下可能對晉陽方面的丟失,早就有所預料了。
而這點,李藥師和李百室等留守洛陽的人也是在韋孝矩的勸降書送到之後才他們有所預料,還為此特意讓老朱整肅洛陽防務,並且準備接應河內。
雖然有所預感,但晉陽真失守的時候,還是有些驚訝和擔心的。
而李元徽一通發飆,他們也能猜測出了其中的意思,借題發揮。恐怕就是要讓諸將認為,長安的皇帝陛下,已經有些昏聵了。
哪怕接下來要做什麼出格的事情,那也是有所鋪墊,更是要讓人明白,我接下來不管做什麼都是逼不得已的,因為皇帝已經老糊塗了
幾個聰明人自然也明白李元徽為什麼要這麼做。畢竟那是君臣父子,大義的名分在。即便想要對抗,那也得師出有名,不能太理虧。
這件事上借題發揮,就是要讓這些參與過晉陽大戰的將領們,有一種因為皇帝的決策失誤,任命了李孝正這個廢物,所以才導致你們的奮鬥成果付諸東流了。
所以李元徽其實也是在當眾人的人嘴替,畢竟有些話李元徽可以當著眾人堂而皇之的說出來,但下面的將領卻不行。
但李元徽這說出來之後,還能讓眾人產生一種,類似於同仇敵愾的情緒。
這就是他這發這通火想要達成的目的。
事實正面,也真的達成了。
下面的站著的眾將都覺得齊王殿下罵的真好啊.
另一邊,王翊的消息送到長安之後,李源也是大吃了一驚,急忙召集群臣商議應對之策。
太子、晉王,宰相和諸大將軍齊至太極宮。
當兵部尚書宇文成業念完了王翊的軍報之後,大殿上幾乎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晉陽就這麼沒了?那可是晉陽啊,那可是黃河以北最為重要的戰略樞紐,那是能爭奪天下的王業之基啊。
除了太子之外,只有晉王李玄慶和宰相司馬修業兩人的表現相當鎮定。一副早有預料的模樣。
李玄慶更是第一個火上澆油,「我就知道這家奴會壞國家的大事!」
御座上的李源聽完了臉都黑了,你這個時候說這話是給誰上眼藥呢?偏偏李源還沒辦法直接斥責他,因為是他堅持任命魏王李孝正這個倒霉老六去當并州都督,還期望他能夠跟太子李二鳳一樣驍勇善戰,這樣一來也能制衡一下勢力日益壯大的三個嫡子。
但事實證明,這個重金購買的彩票刮瞎了。
不是誰都有李二鳳的威風八面,也不是誰都有李三郎的雄毅剛健和李四郎的沉穩如山。
這個學費交的李源心都在滴血。
但沒辦法,眼下只能打落門牙和血吞。
李源當即就表示道:「魏王李孝正年幼無知,朕本來留下慕容賀、劉文惠兩人是輔佐魏王的人,但他們兩個卻沒有盡到職責,實在是讓朕失望晉陽城有兩萬精兵,糧食也夠吃好幾年,這樣的堅城,他們居然不規勸魏王固守,反而讓魏王輕信賊人所言,以至於丟失了晉陽,如果不是他們已經死了,朕一定要殺了他們,以正軍法」
朝臣們一聽,都麻了。
不是領導你來這個啊?那慕容賀跟劉文惠都是為你李唐戰死了啊,現在人死了還得給李孝正這窩囊廢背鍋?
李源知道這麼幹不地道,但他也沒法,他不是說就得死保魏王。一個庶子而已。
但他要保自己的體面。
有太子,有晉王,有齊王,不是沒有能幹的兒子,但這麼重要的地方交給了一個沒帶過兵的魏王把守,還丟了,那是不是就得有人為這個錯誤買單啊?
那總不能讓皇帝陛下自己背鍋吧?皇帝怎麼能有錯呢?
皇帝力挺的人,怎麼會是無能之輩呢?
一定是下面幹事的人,有問題。
反正現在的死人是沒法還嘴的,這不把問題放在他們身上,還能往哪裡放呢?
於是乎,戰死的劉文惠和慕容賀就成了李源的甩鍋對象。
但大唐肯定也是有忠臣的,李源的心腹,宰相之一的戶部尚書溫大雅,直接就站出來反駁了。
「陛下,魏王雖然年幼,但畢竟是主帥,而劉文惠和慕容賀即便有錯,他的過錯也不能超過主帥的過錯.」
李源聽了臉上一黑,急忙看了一眼裴繼。
裴繼這立馬就心領神會,站出來反駁溫大雅,「劉文惠和慕容賀都是老成持重之輩,卻沒有勸諫魏王固守晉陽,這本身就是他們的過失,雖然現在戰死,但卻不能因此不談他們的過失」
晉王李玄慶則開口道:「說這麼多,到底誰才是并州都督?」
這句話直接把裴繼給懟回去了,但同時也是給他救了。
他可以反駁同僚溫大雅,但他可不想跟晉王正面對上。尤其是這種場合,幫著李源甩鍋其實是一件很得罪人的事。但李源這邊的示意他又不能裝作看不見。
畢竟你是心腹,你就是幹這個的。不替皇帝說話,那要你有什麼用呢?
不過皇帝的兒子那也是不能隨意得罪的,這個不在任務範圍之內。
場面就變得有些尷尬,這種事情上,很多人都不願意開口摻和。因為很明顯,這關係到皇帝的顏面。
不過晉王李三郎是不管這些,直接就堂而皇之的表示,魏王李孝正丟了這麼重要的地方,應該直接賜死。
給李源噎的說不出話來,真要是這麼幹了,那不是打他的臉?
最後還是太子出來說話了。
「兒臣以為,當務之急,不應該計較誰的罪責,而是應該立即派兵援救河東,晉陽已經失守了,河東若有失,則關中危矣,兒臣請命親自前往河東,挽回敗局。」
李源這一聽,心裡總算是鬆了一口氣,「太子之言老成謀國,現在的確不是追責的時候,眼下河東之危局確實需要人去收拾,但你是太子,是國本,不可輕動晉王,朕現在任命伱為都督并州軍事,行軍大總管,并州就交給你了」
李三郎聞言猶豫了一下,但還是出列道:「臣領命。」
他其實不是很想去接這個爛攤子,但李源是註定不會讓李二去的。
因為太子是國本,一個國家如果到了需要太子去領兵打仗的時候,證明局勢非常危險。
所以不管是為了人心,還是出於忌憚,李二現在擁有都是最後不得已的選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