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群起而攻之

  第345章 群起而攻之

  洛陽,宮城。

  李源看著大殿內的巨大沙盤,聽著兵部尚書宇文成業將最近的戰況匯總講解。

  「秦王已經趕至晉陽戰場,前些時日齊王出兵包圍陽邑,劉玄機親自渡河,一日之內連奪七寨,遂解陽邑之圍,不過劉玄機隨後就立即渡河北返,目前我軍與燕軍在過洞水和文河兩線對峙,晉陽城仍舊在堅守。上黨的燕軍想要進攻平陽,攻我後路,被徐懋功所部擊敗,並乘勢奪取了屯留。」

  「關中秋糧已經徵收完畢,溫尚書正在組織轉運,陝縣和河東有盜匪出沒,已經被臨淮郡王剿滅,不過臨淮郡王發來公文說,這其中可能有燕軍的奸細挑撥,而當地的富戶對我大唐也頗有微詞,希望能增派千餘衛府兵,以保證河東和弘農暢通。」

  宇文成業將情況一一說明,李源聽完了之後卻是眉頭緊鎖。

  現在大唐的壓力很大,因為前線的二十萬大軍,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糧草,從洛陽地區和關中地區運糧,最終都要經過河東郡,鎮守河東,負責糧草轉運的是右衛大將軍、臨淮郡王李滄,李源的堂弟。

  而現在李滄在河東面臨的問題比較多,首先就是河東去年才奪回來,所以對剛剛立國的大唐也沒什麼認同感,但卻要面對繁重的徭役和壓榨。

  畢竟要給二十萬人運糧,河東地區的能徵發的民夫都徵發了,能夠收取的糧食也都收走了。

  甚至當地豪族都開始怨聲載道,對大唐很是不滿。

  這種情況下,自然就會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駐守在壺關的韋孝矩,那是關中大族京兆韋氏出身,跟河東著姓薛、柳、裴等都有交際。

  也正是因為這些關係,所以韋孝矩通過這些河東士族,派出了大量的暗樁,前往河東、洛陽、關中等地刺探情報,搞分化瓦解。

  而這些大族,其實也是首鼠兩端,在幫韋孝矩一些小忙的同時,也算是在兩頭下注。

  在了解到河東可能出現問題之後,韋孝矩就開始著手讓暗樁煽動叛亂,因為河東是關中到晉陽的重要跳板和必經之所,一旦河東出問題,唐軍士氣必然大跌。

  韋孝矩在這方面也是下了不少功夫,成效也是有些的。

  不過李滄作為曾經韋孝矩的同僚,兩人都是當年驍果軍十大虎賁郎將,彼此可太清楚對方的路數了。

  所以李滄在河東出現小股騷亂之後,立即就斷定這是有人在搞事情,隨後就聯想到了壺關的韋孝矩。

  在平定了騷亂,暫時震懾住了河東豪強之後,李滄同時給前線晉陽和後方洛陽都發了文書,希望能支援他點人馬,不用多,一千人就行,因為偌大的河東郡,也就留守兩千人,作為大後方,這些人手的確是有些相形見絀。

  李元徽對此的回應是命謝叔方率一千齊王府護軍衛士前往河東,李源也是在自己的元從禁軍里抽調了一千人支援河東。

  而此時洛陽和關中,都稱得上是防務空虛。

  為了搶奪晉陽這個北方最為重要的戰略樞紐,李源是幾乎把能動手的衛府軍全都調上去了。

  除了駐守隴右、河西、巴蜀、荊州等各處必要的軍力外,機動兵力幾乎抽調一空。

  他手上只有三萬元從禁軍算是機動兵力。目前在洛陽有一萬人,兩萬人留守長安,也算是防備突厥的。

  在調一千人支援河東之後偌大個洛陽城就只剩下九千軍力。

  此外,黎陽和朝歌各有萬餘人,由冀州刺史、天水郡公趙翊統領,女婿柴榮統領萬餘人住在在濮陽,一方面是監控新歸附的趙大,另一方面則是要防備青州的楊氏眾人。

  再往南,就是徐州尚有數萬兵馬,但是以來路途遙遠,而來徐州的兵馬也不能輕動。

  以來要防禦青州方面,二來也是要防備江東進攻江淮。

  但偏偏,怕什麼來什麼。

  建鄴,東魏皇帝曹元靜終於做好了統戰工作,使得江東豪族們再一次拿出資源和人手來幫他去死磕濡須口。

  曹元靜發動了水陸大軍十萬人,出兵濡須口。

  這次出兵之前,他是信心滿滿,因為李元徽不在江淮,甚至他的大部分嫡系和主力都不在江淮。

  重鎮合肥只有五千人駐守,濡須口和東西兩關也只有四千人。餘下的都是江淮豪族部曲。

  目前晉陽大戰正是最為激烈的時候,不趁著這個機會出兵,難道等李唐打下并州之後嗎?

  甚至曹元靜直覺感到,這應該是自己最後一次北伐了,如果失敗了,那就真的只能偏安江東了。

  原因有二,其一是他心氣和身體,雖然能夠屢敗屢戰,但那股子精氣神,也快消耗的差不多了。

  其二就是支持他的北伐的,都是跟他一起起兵的老兄弟,經過幾次大戰,也消耗的不輕,這次打不下濡須口,精銳也就消耗的差不多了,至於這些老兄弟,這麼多年身居高位,榮華富貴一享受,還能拼命嗎?

  基本上算是孤注一擲。

  與此同時,坐在襄陽一直厲兵秣馬,北望宛洛的西魏曹烜,也再次發起了對南陽地區的進攻。

  首當其衝就是新野。

  這兩個偏居一隅的地方勢力,終於在最關鍵的時刻,在大唐跟北燕進行北方樞紐的戰略爭奪之際,在背後出刀了。

  不過大唐方面,對此也不是沒有準備。

  李玄慶對新野和宛城的防務是親自布置的,並且大唐在完成留守一個一整個衛府數萬兵馬,駐守宛城的南陽太守李大亮,也是精幹之人。

  想要出城野戰跟多達十萬的西魏大軍作戰或許力有不逮,但兵精糧足的情況下,守城還是能夠做到的。

  至於東線江淮,李元徽在走之前,留下鎮守合肥的就有五千精兵,還把張嫣的叔父張共烈留在了廣陵,而鎮守濡須口一帶的則是喬孝玠和夏侯元弘,這還不算巢湖和鄱陽湖還有數萬水軍,以及廬江、廣陵的豪強部曲私兵。

  因此,即便是江淮是目前最為空虛的時刻,實際上也並不缺少軍力。

  並且這些外戰乏力的豪強部曲,在打防禦本土的作戰之時,通常能夠爆發出不俗的戰鬥力。

  而唯一令大唐君臣比較忌憚的,無疑就是青州的楊氏眾人。

  跟瓦崗分家之後,楊邃楊侃等人據守青州,智謀出眾的楊邃其實是主張投靠大唐,但楊侃卻不同意,畢竟楊家跟李家也算是有仇的。

  楊侃是楊素的幼子,不到十歲就喪父了,被長兄楊巡帶大,因此射殺楊熙,擒殺楊巡的李元徽跟他就算是不共戴天了。

  有這個仇,就註定了他不可能投奔李家,也不可能投奔劉玄機。

  而在兩大仇敵決戰的關鍵時刻,楊侃也最終作出了決定,李家勢大,攻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