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當仁不讓

  第335章 當仁不讓

  說你爹是英雄,這酒你喝不喝?

  那必須喝啊。不管咋說,那是他爹。且李源所展現出的品質來說,也足以稱得上一聲英雄。

  即便是有許許多多的不如人意,但能在亂世之中占據長安洛陽乃至大半個天下,建國稱帝,還有什麼可質疑的嘛?

  李元徽舉盞一飲而盡,隨後自斟,而後直視劉玄機道:「有一人,帝室苗裔,出生寒微而有大志,雄傑而有大度,風骨奇偉,不拘小節,觀其豁達宏遠,有漢高之風;制勝胸襟,則光武之匹,其志未可量也。任俠之氣,於昭烈同。如今雄據燕趙,此人姓劉名玄機,可稱英雄否?」

  劉玄機聞言,朗聲大笑,「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李四郎也」

  當即命人速取來大碗,倒滿酒一飲而盡,而後大呼,快哉。

  坐下以後,劉玄機略帶醉意的拍著桌子道:「有一人,累世公卿,英特之姿,武功之盛,當世之冠,其揚旗南征,荊襄震盪,偏師西上,涼隴歸附,銳卒北驅,突厥敗潰,卷甲東趨,遂橫掃伊、洛其兵鋒之盛,可比韓白,動如鳴鳳,翻然翱翔於九天,秦王李二鳳,可稱英雄?」

  李四郎大笑道:「我二兄智勇兼備,神機明決,自然是英雄。」說罷,又飲一盞。

  而後道:「江東曹元靜,魏武之後,雖家道中落,廝混江湖,但乘勢而起,縱橫江東,得魏武之才,昭烈之志,居東吳之地而矢志北伐,屢敗屢戰而不餒,可謂英雄?」

  劉玄機拍手贊道,「此人百折不撓,志器廣大,真英雄也。」

  飲酒後道:「有一人,公侯之後,年少驍勇,名揚天下,敏而好學,折節下交,有識人用人之能,寬厚仁德,愛民如子,得士眾歸心而效死,概其行事,謹慎有度,有諸葛武侯之風,而其用謀,哈哈哈,則狠辣老練,而其人,年方弱冠,氣度恢宏。。。齊王李元徽,可謂英雄?」

  李元徽聞言,剛想謙遜一下,但話到嘴邊了卻成了概然大笑。我特麼還謙遜個毛啊?

  這天下除了老劉和我父兄,誰特麼還能比的了我?這英雄,我還就當了!

  「劉兄,亦知我!」

  兩人論英雄,其實也不過酒後戲言。

  最後兩人各說出四人,分別是李家父子四人,劉玄機本人,曹元靜,曹烜,而劉玄機最後說的,卻是趙翊。

  「一地獨抗兩州數載,而民不怨,至今冀州人心尚思趙就將軍,豈非英雄?四郎用之需要謹慎啊」

  李元徽聞言是哈哈哈大笑。

  一方面是覺得劉玄機眼光毒辣,另一方面則是感覺這老劉如今分化離間的手段一套一套的。

  直到最後,劉玄機也沒提降兵降將的事,李元徽也沒提。

  分別之時,李四笑道:「劉兄今日之基業,已經大過昭烈,不知何時受禪?我必送賀禮至。」

  劉玄機聞言大笑,「哈哈哈哈,四郎果然豪氣,受禪之事,且看天命吧!四郎,若不濟,可來河北,有你一宰相之位。」

  李元徽聽後也卻被沒有笑,他知道,劉玄機說的這番話,是認真的,而不是在忽悠他。

  因為要忽悠,就不會才給這麼點東西了。宰相的官職,很高?比他這個大唐齊王、太尉、侍中、都督關東諸州諸軍事還大?一般忽悠人上船應該是「事成之後,共享天下」才對。

  隨後十分鄭重道:「好,若不濟之時,必北上叨擾。山水有相逢,劉兄,告辭了,一路保重。」

  「四郎,一路保重。」

  兩人背道而馳,分向南北。

  李元徽回到朝歌后不過數日,劉玄機就使人放歸了一萬餘降卒和十幾個將領。李元徽知道,這是在還當年的人情。隨後他命這些將領帶著降卒,返回關中。

  畢竟這些都是做過降將的,李元徽也不好處理,誰知道他們是不是暗地裡已經投效老劉了?

  放在戰場上那肯定是不安全,不如讓他們回關中,這事就交給老頭子操心去吧。

  劉李會面之後,李元徽命大將軍李思行坐鎮河內,老朱負責駐守朝歌,又濮陽跟姐夫柴榮見了一面,路過黎陽又看了看趙大的防禦布置,看過之後徹底放心了。

  隨後回了洛陽。

  而關中長安的宰相們,以及皇帝、秦王晉王等決策層討論多時,最後終於將行政區域改制的事敲定了。

  分隴西、南安、天水、廣魏四郡之地,為秦州。

  分陰平、武都、漢中三郡之地,為梁州。

  分豫章、江夏二郡為江州。

  分河內、洛陽、河東,為司州。

  分潁川、陳留、梁郡為北豫州。

  分汝南、陳郡、沛郡為南豫州。

  秦州刺史仍舊是李二兼任,梁州刺史則是李三兼任,江州刺史則是李四兼任。

  而司州刺史,則交給了右武衛大將軍李思行,北豫州刺史臨淮郡王李神績。

  李元徽仍舊是「都督關東諸州諸軍事」。

  這次改制,只是將各州進行分割,並沒有涉及下面的郡縣改制,因此也不會掀起太大的風浪。

  但李元徽卻從中覺察出一絲異常,並開始審視目前的局勢。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對朝堂的動向幾乎是完全沒有了解的渠道。

  這一點太致命了。

  就這次的事,他居然一點都不清楚。突然就來了個改制詔書。

  這種情況可是非常不友好的。

  他根基本來就在外面,如果二哥三哥不提前給他消息,那朝中就是一點口風都沒人給他透露,這太被動了。

  朝中大臣之中,五個宰相,沒一個跟他有交情的。

  尚書和九卿這些高級文官,能說上話的也就是高智興和盧象。偏偏這倆人雖然都是九卿了,但因為身份問題,還沒進入決策層,更沒有跟李元徽建立同盟關係。

  只是有些交情。

  於是,李百室和李青蓮、高侃、於智寧、李淳風等幕僚全都被李元徽召集起來,進行密議。在眾人面前隱晦的說出了自己的擔憂,於智寧的提議是,重金交好朝中高官和元老系重臣,並任用他們的子侄,進行利益捆綁。

  李百室則提出了另一個思路,多舉薦不得志,缺少背景而又有真才實幹的官員。

  李元徽作為太尉、侍中等諸多高官,是有資格舉薦文武官員的,但一直以來,李元徽都把這點忽略了。

  之前覺得沒必要,也沒意識到。但現在看朝中得有個傳聲筒,也得有個信號接收器。

  齊王府勢力在朝中,需要一個代表。

  想必老頭子和二哥,應該都不會介意此事。至於這個人選,倒是要好好思量一番。

  得是自己人,不會坑他,還不會引起朝堂排斥的.還真難選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