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張良歸漢

  第332章 張良歸漢

  燕軍得勝之後,士氣大振,連續數次發動對黎陽和朝歌的進攻,卻始終無法撼動唐軍的防禦。

  李元徽帶著齊王府護軍以及帳下親軍合計萬餘人趕到黎陽,跟李孝察、趙翊等一起鞏固了黎陽的防線。

  趙翊在突圍之後,其麾下的兩萬多兵馬,也散去大半,只剩下七八千人。

  這七八千人多是當初招募的流民和趙翊從兗州帶去的親信,而魏郡人士都被趙翊遣散了。

  趙翊之所以選擇突圍,其主要原因在於,城內的糧食快不夠用了,這是最大因素。

  不然就憑藉鄴城的城防,和他一手打造的軍隊,能守多久那真是個未知數。

  可一旦缺糧,這城就守不下去了。

  所以得知唐燕大戰之後,他就立即召集兵將全部出城作戰,因為這是他唯一突圍的機會。

  他本來還想著能藉此機會擊敗燕軍,奪回漳水以南的控制權。

  但沒想到唐軍一敗塗地,而他也只能順勢出逃,因為回城已經回不去了,在臨走之前他就已經對留守的老弱下命令,若是天黑沒回去,那就開城投降,保鄴城平安。

  畢竟劉玄機一路南下所做的也是收買人心,嚴明軍紀,所以趙大也並不擔心劉玄機對鄴城百姓有什麼過分之舉。

  等跟唐軍一同到了黎陽之後,趙大又把麾下的鄴城人全都遣散了,畢竟鄴城已經落入劉玄機之手,這些人跟著他也是不太適合的。

  這種行為,自然是讓趙大手下的冀州將士痛哭流涕,感念其恩德。而後扔下武器裝備,北向投燕。

  不過李元徽倒是對趙大這種魄力大為讚賞,連聲稱讚趙將軍乃國之柱石,將軍來此就是張良歸漢云云。

  並親自上表,請求李源將劉文惠空出來的右驍衛大將軍授予趙大。

  並且把整個黎陽防務都交給了他負責,同時任命他為總管,負責整肅敗軍。

  趙大雖然初時面對李元徽的時候有些不自然,但卻很快就擺正了自己的位置。雖然七八年在洛陽,趙大就已經是官拜左領軍將軍,統率由勛貴子弟臨時組建的新軍,但是李四不過是個小隊正。

  後來北邙之戰,李元徽一箭射殺楊熙,挽回敗局,名揚天下,此後一路平步青雲,甚至整個李家都龍成大形。

  如今更是大唐最有實力的皇子之一。

  而他曾經也有機會一問鼎之輕重,但卻在取得漳水大戰的勝利之後,迅速跌落谷底。

  如果他當時能夠在劉玄機南下之前,攻下晉陽,那麼局勢會朝什麼方向發展,誰又能說得清呢?

  不過現在,都是過眼雲煙了。

  在來到黎陽之後,趙大也就自然而然就知道唐軍內部發生了什麼事情。

  心中更是感嘆李元徽這年輕人手段之老辣,非比尋常。

  所以現在的態度,雖然不至於恭謙,但是姿態也放的比較正。

  而李元徽則完全就是禮賢下士,對待趙大和他手下的一眾將領非常禮遇,還對他們委以重任。

  不說趙大這夥人死心塌地跟大唐混了,但最起碼眼下是沒有二心的,同時也覺得李四郎這年輕人值得投效,給他效力也什麼不好的。

  至於派系鬥爭?這種事是在所難免的,所以你是願意跟個手段高超對自己人極好的上司混,還是願意跟個拎不清輕重,分不清里外的二愣子混呢?

  黎陽的局勢穩住之後,李元徽將軍務交給了趙大負責,潁川郡王李孝察作為他的副手。自己率齊王府護軍和帳下親軍返回了朝歌。

  臨走之前,趙大和李孝察,韓鐸、石彥超等一眾將領聚集送行。

  李元徽上馬之後道:「趙將軍,黎陽至關重要,此地我就交託給你了,孝察兄長,你要盡力輔助趙將軍鎮守此處。」

  兩人一起抱拳。

  「齊王殿下請放心,黎陽若有失,趙某提頭來見。」

  「殿下放心。」

  李元徽見狀,放心離去。

  趙大本質上,算是新歸附勢力,而黎陽聚攏的敗兵兩萬餘人,李孝察所部五千人,加上趙大目前的本部的七千餘人,總兵力也超過了三萬人。

  兵力上,足以跟朝歌形成掎角之勢,抵禦魏軍。且外將和敗兵,也杜絕了此前那些亂七八糟的么蛾子。

  還有李家宗室坐鎮,黎陽是不用擔心了。

  至於朝歌方面,是他的老底子江淮軍。比起耐心和防禦戰,無疑是天下間最有經驗的部隊。

  甚至可能都沒有之一。

  燕軍連續進攻十幾次,損兵千餘人,領兵的將領田弘嗣見狀,只能退去。

  劉玄機親自率軍趕至,遙望朝歌方向,看到唐軍依靠太行山脈的陵川安營立寨,防禦工事修築的極為妥當,幾乎是無懈可擊。

  不由的兩聲感嘆道:「唐軍雖敗,李氏未可輕也。」

  隨後引軍退還鄴城。

  在鄴城投降之後,劉玄機命令進城的部隊要嚴守軍紀,侵擾百姓者立斬。

  嚴明的軍紀,往往是占領者最好的瓦解抵抗的手段。鄴城人雖然還有大批在懷念趙家兄弟的恩德,卻終究不會為此去抵抗燕軍。

  隨後,劉玄機更是接受了趙大隊伍北上的萬餘降兵,除了選拔其中健者,充任自己的親軍之外,還仍舊讓他們剩餘的人手鎮守鄴城。

  在迅速完成了鄴城的接收工作之後,劉玄機也收到了上黨的求救文書。

  目前上黨正在遭受唐軍的強攻,其中以大唐右驍衛大將軍李思行為主將,統率將近五萬兵力分別進攻長子和屯留。

  同時,晉陽的拓跋浚也響應軍令,拍出了萬餘騎兵參戰。

  婁代文率五千餘兵馬駐守在長子,張世武率五千人駐守屯留,兩人面對唐軍的強攻,也是勉強支應,但因為準備還算充分,一時半會還能守住。

  但面對唐軍的優勢兵力,兩人也只能在全力抵抗的同時,跟劉玄機求救。

  而冀州這邊,劉玄機在收到告急文書之後,留下數萬兵馬駐守鄴城,親率十萬大軍通過滏口陘奔赴上黨。

  唐軍這邊收到消息之後,李思行召集眾將商議,無論是李藥師還是朱德裕、慕容三藏,全都建議退兵。

  「我軍攻城十數日,不能克,現在士卒疲敝,而燕軍得勝之師,士氣旺盛,此時與之戰,殊為不利。此時正該緩緩而退,河東表里山河,多陵川谷地,可多設伏兵,若燕軍追擊,則必能破之。」

  李藥師從士氣和敵我,地形等多方面因素,提出了建議。

  立即就得到了眾人的一致認同。唐軍於是拔營,燒毀攻城器械,緩緩像軹關方向退去。

  待劉玄機趕到上黨之後,唐軍已經追兵百餘里,左右皆欲追之,但聽了斥候回報之後,劉玄機卻斷然拒絕。

  「我軍亦疲,不可久戰。」

  隨後眼神望向西面,心中暗道,長安也該有些反應了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