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東出

  第300章 東出

  九月末,秋高氣爽,天氣漸涼。

  關中、兩淮、徐州、荊州的宛城附近的秋收,已經接近尾聲。

  長安城這幾日又捷報頻傳,李家三兄弟聯手取得潁川大捷之後,李三率軍從洛陽南部進軍,李二則率軍動靜至虎牢關,李四率軍圍困襄城。

  不多時,襄城的鄭果出降,李四在安頓好後方之後,也率軍北上,並接管了圍困新鄭的指揮,同時還要負責督運糧草。

  整個中原戰場上,形勢可以說是一片大好。按照這個勢頭,不久之後洛陽就應該易主了。這還是長安方面不知道婁居士和段義弘已經被慕容鞅誅殺的消息。

  光是中原戰場這些正面作戰上的捷報陸續傳到了長安之後,整個西燕政權全都沸騰了,因為誰都能看出來,他們這個政權,將要取得全天下。

  如果說有人不高興,那麼可能就是皇帝本人了。因為在取得天下之後,義寧皇帝慕容昌可能是在新朝之中,唯一沒有他位置的人。

  唐王李源和他的大丞相府幕僚們,作為長安的實際掌控者,也開始了更為緊張的忙碌。

  已經升任尚書令的大郎李孝儼整日就在忙著籌集物資、糧草,為大軍東進做準備。

  而李源作為最高決策者,卻尚在猶豫。

  因為親信幕僚,丞相府長史、前軍師裴繼奉勸李源,這次出兵洛陽,不妨以大郎李孝儼為帥。

  理由是作為嫡長子,李大郎寬厚仁德,行事穩重,品格良好,作為繼承人是十分夠格的。

  並且嫡長子的身份,在禮法上,也天然的就該成為世子人選。

  同時,洛陽的周邊的局勢已經沒什麼太大的變數了,李二李三李四兄弟三人已經在潁川擊敗了段義弘率領的東軍主力,即便是洛陽還能湊出十萬大軍來也是殘兵敗將,不足為慮。

  這時候讓李孝儼為帥,正好建功立業,又沒有太大的風險。

  但是如果讓下面的幾兄弟攻下洛陽,那李孝儼幾乎是寸功為立,日後要如何面對這幾個兄弟呢?

  裴繼說的在李源看來,自然是很有道理的。

  但對他來說,這不僅僅是繼承人的問題,大郎是長子沒錯,但那哥仨兒也是嫡親兒子。

  一碗水不能說端的太平,但也不好太偏頗。

  大郎雖然有過跟二郎一同作為都督指揮大軍出征的經歷,但在軍中資歷還是尚淺,並且這次指揮上雖然以二郎為主,但名義上四郎才是職位最高的。

  兄弟三人能夠摒棄雜念,齊心協力拿下潁川這場戰略決戰,他作為父親是很驕傲和自豪。

  但這時候要把老大派過去作為主帥,去統領幾個兄弟,從長幼有序的問題來說,完全沒有問題。

  但要是從功績、威望上來說,就有些不夠了。

  若只是讓他作為主帥之一,去分一杯羹,好像也不合理。畢竟作為未來繼承人,還是在長子。而且也容易影響戰事。

  在被裴弘德說過之後,李源覺得一切都要以能戰勝敵人為前提。

  所以李源很猶豫,該如何處理兄弟幾個的關係,以及如何處理父子關係都夠他操心的。

  隨後他就想到了尚書左僕射裴弘德,上次及時勸他出援兵支援潁川戰場就是裴弘德幫他下的決心。

  所以這次李源直接來到尚書省,跟正在當值的裴弘德進行了一番談話。

  李源旁敲側擊的講出了自己的顧慮,大概就是這幾個兒子如今戰功赫赫,但大郎卻是積功甚少,若是要立大郎為世子,擔心其他幾個兄弟不服云云。

  裴弘德卻給出他一個全新的選擇。

  「唐王何不率軍親征?若非如此,克服東都之功績,便在諸位郎君之手,屆時功高難賞,而軍中也不知道還有唐王了」

  裴弘德這一席話算是說中了李源最為核心的利益訴求,甚至是李源自己都沒想到還應該又這些顧慮。

  為什麼李源一個還沒權臣,還沒開始走禪讓流程呢,就敢把十幾萬精銳大軍交給別人統御?

  因為這個別人本質上來說就算不上別人。

  不是宗親,不是親信,不是同鄉什麼亂七八糟,而是嫡親兒子。

  這才是他敢於把軍權交出去,甚至連個監軍都沒有,也不擔心前線的將領們胡搞一氣。

  但裴弘德這一席話卻讓他想明白很多事情,那就是他作為執政者,幾乎可以肯定要接受小皇帝禪讓,然後建立新朝的。

  如果作為皇帝來看,軍隊只知道將領,而不知皇帝,這無疑是很危險的。

  同時他也想起袁姓術士的話來,那就是晚年可能為子所欺。

  若是等幾個兒子打下洛陽,兩都在手,這立國之戰都不是他指揮的,難免會有損他的威信。

  於是在裴弘德的點撥之下,李源又一次悟了。

  決定這次洛陽之戰,他要親征。

  畢竟對於如今的西燕所統屬的諸部大軍之中,他的控制力確實沒那麼強。

  關中的中軍經過了一些列的調整,已經基本完成了整編,是目前西燕最為核心的軍隊,除了負責拱衛長安、關中,還是對外征戰的主力之一。

  目前監護中軍的三個將領分別是長子李孝儼,降將宇文涉和女婿柴榮。

  十個直接統兵的總管,多半都是他的親信。

  益州軍雖然現在歸三郎統率,但也是他的舊部為主,不需擔心。

  而涼州隴右軍隊,作為目前西燕戰力最為強悍的軍隊,人數不多,只有數萬人,卻都是李二郎一手掌控。

  而規模最大的江淮軍,更是李四郎在江淮這幾年一手拉起來的隊伍。從上到下,除了幾個親屬晚輩,餘下的將領甚至他都不了解。

  經過裴弘德這麼一提醒,他立即也就把這些處境都想明白了。

  所以接下來的要做的,那就是加深他的存在感,不管是中軍還是江淮軍,涼隴軍,都得明白,你們的老大都是我兒子。

  想明白之後,李源就準備出征了,他走了,留守的自然是大郎李孝儼。

  臨行之前,還特意封李大為唐王世子,任西京留守。

  出征隊伍包括三萬禁軍、六萬中軍以及雍州鎮戎軍一萬五千人,突厥從騎五千人。

  同時還命人幕僚們根據戰報,制定給眾人對於潁川之戰的獎賞,並且命三省草擬詔書。

  首先是他的三個兒子,全都晉升為國公。

  老二是秦國公。

  老三是晉國公。

  老四是齊國公。

  柴榮、宇文涉為皆為郡公。

  同時朱德裕、常雁衡、翟思訓、慕容三藏、黃君漢、徐懋功、郭興、張共烈、張堅、張鎮惡、劉元慶、蕭釋之、丘行恭、張謹、宇文覺、宇文蕭、王弼等數十個有功之臣,皆為縣侯之爵。

  十月初,唐王李源帶著他的恩典爵賞,以及十一萬大軍西出長安,東進洛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