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分家

  第283章 分家

  虎牢關,又稱汜水關,它作為洛陽東邊門戶和重要的關隘,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南連嵩岳,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瓦崗水陸並進,在虎牢關前,一路上是勢如破竹。但到了虎牢關之後,就被天險所阻。

  先是勸降,被守軍拒絕之後,就開始打造攻城器械。

  不過不巧的是,才剛剛打造完成,還沒來得及攻城,韋孝矩率軍趕到虎牢了。

  在看到城外的攻城器械之後,立即募集了五百勇士,趁夜突襲,燒毀了大部分攻城器械。

  翟讓大怒,又命令工匠加緊打造攻城器械,晝夜不停。

  三日後,在器械完成之後立即發動對關城的強攻。

  韋孝矩沉著應對,組織士兵嚴防死守,瓦崗大軍連數日攻城,損失慘重。

  這時候,楊邃又勸諫翟讓,說瓦崗軍長於野戰水戰,不善於攻城,不如繞道孟津,從浮橋進入洛陽盆地。

  翟讓聽了這個建議之後,覺得很好。

  但虎牢關也不想放棄,所以決定雙管齊下,派遣徐懋功統領水師萬餘人取道河北。

  而徐懋功也率軍成功的襲取了河陽浮橋的北城。

  曹魏以前,孟津無橋,所以北岸渡口也未曾築城設防。漢之河陽城在孟津西五十處,距離河邊較遠。這也是因為背水作戰乃兵家大忌。

  若有敵寇臨河,防守一方通常並不會採取越水道對岸迎擊的戰術,通常是隔河相距,排兵布陣等候敵人涉水前來,或者等敵人半渡而擊,再或者是乘敵人渡河之後人馬混亂,陣勢未整時發動進攻。

  但是在築橋之後,形勢就發生變化了,遇到上述情況若不在對岸設防,長橋一端就會被敵人控制,如果燒毀橋樑,重建時又要浪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

  所以曹魏在橋修成之後,相繼在北岸、南岸以及河中心州築城,以便控制洛陽連通河北的重要通道,合稱「河陽三城」。

  其中,北城又稱「北中城」也稱「河陽城」,在曹魏時候作為北中郎將治所,極為險要。

  徐懋功襲取北中城之後,立即派人同知了正在虎牢關下正在鏖戰的翟讓。

  翟讓這邊正準備給徐懋功加派援軍,讓他一口氣打下南城,隨後就可以直驅洛陽。

  但這邊援兵還沒派出去,段義弘率領的一萬五千大燕鐵騎繞過了滎陽和嵩山東麓,出現在虎牢戰場。

  隨後,立即發起了對瓦崗軍的進攻。

  六千具裝甲騎兵分作六隊,皆由猛將率領,直衝瓦崗軍陣。

  九千輕騎在後,揮軍掩殺。

  就在虎牢關前的大地上,筆直的沖向了瓦崗軍大陣。

  突然出現在鐵騎讓正在攻城的瓦崗軍大部陷入了無盡的惶恐之中,眼前排成一線,如同大潮奔涌而來的鐵騎聲勢浩大,鐵蹄踏地連綿如震雷,萬馬嘶鳴在風中咆哮。

  瓦崗軍雖眾,卻難以抵擋如此奔涌的鐵甲洪流,尉遲恭、薛萬徹、薛萬均、段武臣等猛將皆先驅蹈陣。

  翟讓原本為了鼓舞士氣,在虎牢關下數里之地督戰,而尉遲恭看見他的旗號直衝而來,瓦崗軍驍將單雄信見尉遲恭驍勇眾人皆不能當,自負勇力過人,就直接縱馬迎了上去。

  兩馬相交,尉遲恭避單雄信刺擊,反手一槊將起打落馬下,隨後縱馬直奔翟讓而去。

  翟讓之子翟思訓和侄子翟通上前與尉遲恭交戰,這才讓翟讓有機會逃脫。

  翟讓雖然逃脫了,但瓦崗軍已經完全被燕軍鐵騎沖亂了,敗兵四處逃竄,許多士卒充滿往河邊渡口停船處避讓,因此也造成了擁擠和踩踏。

  這一仗,在虎牢戰場上的八萬多瓦崗軍被沖的七零八落,四散奔逃。

  燕軍鐵騎陣斬萬餘人,自相踐踏、跳入河水被沖走的不計其數。乘船逃到北岸的不足萬人。

  俘虜多達三萬餘。

  瓦崗將領被俘多達二十餘人,翟讓的兄長,也是這次主要鼓吹進軍洛陽的翟弘和其子翟橫皆戰死陣中。

  而翟讓本人上了渡船前往北岸,一路上頻頻南顧,淚眼摩挲,行船至河中之時,與己方逃竄的船相撞,船沉,翟讓也溺斃。

  「悔不聽楊先生之言」這句話也成了翟讓的遺言。

  巔峰時期控制三州之地,擁兵二十萬的英雄豪傑,就此遺恨大河,

  徐懋功聽說了虎牢戰況之後,迅速撤兵回到東郡。

  而瓦崗殘兵敗將也有兩萬餘陸續回到濮陽,一路上全都是哀嚎痛哭之聲。

  此時,濮陽的形勢非常微妙。

  翟讓之子翟思訓雖然勇猛過人,但年紀尚輕,沒有威望,所以無法壓服眾人。

  而瓦崗軍的派系複雜,有跟隨翟讓起事的舊人,有各地投奔的義軍頭目,有弘農楊氏和齊郡叛軍的餘黨。

  翟讓身死,大軍折損過半,兗州、青州、以及大半個徐州這麼大的地盤等於短暫的陷入了真空期。

  各個派系之間,雖然沒有立即四分五裂,但對於未來的路如何走,卻未免多了些分歧。

  翟思訓自言無法服眾,但東燕是他的仇敵,所以他要去投奔西燕李氏。

  楊邃卻說楊家與李家有仇,不同意投奔李氏。

  而齊郡眾人則說他們與西燕梁郡公征南大將軍李元徽有舊,且李氏占據關中,儼然又一統天之勢,所以他們也準備投奔李氏

  「李元徽與我有血仇,投奔西燕絕無可能」

  楊氏統軍楊侃旗幟鮮明的擺明立場。

  原齊郡太守慕容選之子慕容三藏道:「既如此,過去我等在翟公麾下,齊心協力,如今雖然意見相左,卻不可傷了和氣,如今不如就相約分軍,欲投李氏者與我和翟將軍一同往見梁郡公和敦煌公,你們既然與李氏有仇,我等莫不如就分道揚鑣,各奔東西,如何?」

  楊侃與楊邃相視一樣,楊邃道:「好,既然如此,就如慕容將軍所言,我等就各率部眾就此分別不過青州之地,就留與我等?如何?」

  翟思訓當即道:「當初能取青州,也都是楊長史所謀劃,如今將青州與楊氏我自無他言」

  或許因為翟讓本人還算光明磊落的正面形象,瓦崗軍分家並沒有產生流血衝突,其實也是因為雙方都沒有絕對的力量能夠吞下對方。

  青州和一半兗州,成了楊氏的地盤。

  翟思訓和徐懋功等滑縣老鄉組成的瓦崗軍老底子,加上齊郡慕容三藏、賈雄、秦伯圭、秦仲玉等人,合計約三萬兵馬,以及他們手底下的控制的半個兗州和大半個徐州,則成了翟思訓等人要獻給西燕李氏的敲門磚。

  而使者到達潁川求見,將瓦崗餘眾要獻土歸附的消息秉明的時候,李元徽直接就愣住了神了。

  沒開玩笑?

  打天下這麼容易的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