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魏文

  第277章 魏文

  段義弘在來的時候,就已經知道這次必須速戰速決。

  一旦拖久了,必然會有變化。

  關中一旦出兵,從崤函道東出,殺到洛陽近郊,可就危在旦夕了。

  現在之所以還沒出兵,無非就是因為關中去年、前年都在打仗,對本就有些凋敝的民生影響很大。

  加上李家還要對關中的豪族、世家以及百姓進行安撫,對關中的戰爭資源進行整合。

  以避免大軍東出,長安和關中腹地產生動盪。

  所以留給他們的時間並不多。

  如何為儘快擊敗眼前之敵,就成了東燕軍幾位大將軍所需要商議的議題。

  而在郾城的李元徽和李玄慶,兩人也接到了長安快馬送來的書信。

  大丞相府已經作出了決定,由李二為行軍大都督,柴榮、宇文涉、李懷真為副都督,率步騎五萬馳援潁川。

  李元徽看到書信之後,立即興奮道:「二哥來援,大事濟矣!」

  李三也點頭道:「看來我們只需要拖上他兩個月,等到二哥前來,就能發起反擊。」

  大軍從集結,在關中出發,要過武關道,騎步混合行軍肯定也是快不起來,所以李三和李四都覺得,兩個月內能趕到就不錯。

  並且東燕軍現在肯定是急於決戰,這時候一定是不能如他的心意,最好是等對方耐不住性子發其強攻,讓對方在深溝高壑的營壘前面消耗掉銳氣。

  這樣雙方決戰的時候,對西燕軍就更加有利。

  而東燕軍經過長時間的行軍之後,又面對西燕軍的嚴防死守,段義弘雖然心急,但也知道眼下不能急切,軍隊需要修整。

  即便是要直接進攻對方的營壘,也需要時間準備些攻城器械。

  此時雙方在潁川戰場的兵力對比,東燕軍還是占據些優勢的。

  鄭果所部三萬餘人,婁居士部兩萬有餘,潁川太守蔣益麾下有數千,加上段義弘所領的中軍主力十萬眾,差不多是十六萬人,同時李藥師統率兩萬人在梁郡。

  而西燕方面,李三郎統領的荊州軍四萬餘人,李元徽統領的揚州軍在六萬左右,作為主力合兵十萬眾。

  陳郡方面有蕭釋之所統率的歸德軍八千餘人,會同劉元慶所部萬餘人,作為偏師加起來也有兩萬左右,任務扼守陳郡,盯防梁郡的李藥師部。

  李元徽還是很擔心這個軍神級別的人物突然抽冷子在自己背後來一刀,那可能就是致命的。

  此時的潁川匯聚了東西兩燕二十多萬大軍,如果算上支援在路上的部隊就有超過三十萬人了。

  西燕最大的地方派勢力江淮軍事集團幾乎是精銳盡出,涼州軍團和部分中軍精銳也在來路上。

  東燕方面五位在世的大將軍到了三位,有碩果僅存跟武帝入主中原的老將——婁居士。

  大燕唯一異姓王令支王段義弘。

  漢人軍頭代表人物之一,鄭果。

  其餘的名將猛將更是數不勝數,尉遲恭、於俱羅、普姑蘇、段武臣、慕容奉賢、陳棱、獨孤求玉.

  這樣規模且名師大將雲集的戰事,又極有可能決定了天下大勢的走向,自然也引起了天下各方勢力的關注。

  江東的曹元靜在聽說李元徽一路北上勢如破竹,已經距離洛陽數百里的時候,長久的嘆息了一聲,然後無奈道:「安定天下的人,大概是李氏了吧?」

  此時的曹元靜已經臥病在床數月之久,用心調養之下仍舊遲遲不見起色。

  最要命的是,被稱為江東諸葛的司空、錄尚書事張方平也同樣身染重病。等於是江東東魏政權的兩個主心骨全都重病在身。

  主戰派也就剩下大將軍苗先雲和楚王曹成以及太子曹炎等人。

  其餘如司徒顧元佑、太尉賀苗等江東豪族代表全都反對繼續北伐。

  理由也非常站得住腳。從東魏建立以後,無歲不戰,士卒疲憊,百姓更是要承擔沉重的賦稅和徭役。

  而北伐卻始終沒有任何進展,三次濡須口之戰損兵折將,數萬之眾葬身江北。

  且現在皇帝還生著病,怎麼打?拿什麼打?

  連續數次朝廷爭論太子曹炎和苗先雲等人都被駁斥的啞口無言,曹元靜又無法起身視事,自然是無法站起來力主北伐了。

  所以面對江淮大軍主力這樣的難得的好時機,東魏卻無法揮師北伐。

  甚至躺在床榻上的曹元靜都感覺到,即便是出兵,也未必能取得什麼好結果。

  江淮軍即便是主力盡出北上,但因為濡須塢重新被江淮奪回,豫章鄱陽湖的六萬餘眾大概有水軍兩萬餘眾撤回了巢湖,足以承擔起江淮的守御任務。

  且江淮軍就在潁川,說回來坐船幾天就能沿著潁水直接殺個回馬槍。

  所以即便是北伐,還是要去啃濡須塢這個硬骨頭,並且後面還有東關、西關兩座關城。

  能沾到什麼便宜?

  因此,在連續數次失利,天子曹元靜又身染重病的情況下,東魏方面出兵計劃已經宣告破產。

  而上游的荊州襄陽,魏王曹烜在仔細研究戰局之後,同樣沒有輕舉妄動。但已經在準備出兵所需要的糧草和其他各種物資。

  「現在兩燕大軍都是初到潁川不久,戰事還未進入焦灼狀態,我軍不可心急,一定要等到他們達到難捨難分的時候,我上可發兵收復宛城,下可發兵奪回江夏若這東西兩燕軍拼了個兩敗俱傷,北上洛陽,或許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曹烜與一眾官員說出了自己的打算,包括大將軍丁景珍、雷世猛、遊子路等,全都齊聲稱讚「大王英明」。

  只有作為尚書令的蒯文賢是一言不發,等到從明堂出來之後,作為侄女婿,同為荊州世族的將軍向訓才開口問道:「叔父剛才在堂上一言不發,是覺得曹大王所謀,不合時宜?」

  蒯文賢搖頭道:「非也,曹大王所謀,可謂是機關算盡,未有遺漏。但是.」

  「自古有進取天下之的英雄豪傑,無不是乘勢而起,但有萬一之機,也應該奮力拼搏,迎難而上,如今西燕東征,雙方決機於潁陰,若勝則天下略定,此戰關乎神器,若不想為人臣,就該立即出兵,乘勢奪回宛城,與洛陽合力擊敗李氏二子,如今卻猶豫不決,坐看其成敗,難道能取得天下嘛?」

  向訓聞言,笑道:「那這麼說,咱們這位曹大王倒是像極了他祖上的魏文帝啊.」

  蒯文賢聞言笑了笑。向訓這話什麼意思?很明顯了,他就不是誇讚。

  當年劉備伐吳,雙方在夷陵鏖戰之際,劉曄勸魏文帝曹丕出兵,說現在可以滅吳,結果曹丕拒絕了,說人家都稱臣了不能打,太不地道了,這讓天下人怎麼看?

  結果等夷陵之戰東吳信心士氣都打出來了,這時候曹丕又腦抽了要伐吳結果就是被吳老二抽回來了。

  這大概也是魏國最好的一統三國的機會了,就這麼給浪費了。

  而眼下的形勢雖然跟當時有差別,但不趁著西燕跟東燕打起來出兵,還要等他們分出個勝負嗎?

  這不是腦抽了是什麼?

  而蒯文賢和向訓都是荊州世族,本來跟曹烜合作就不是因為他雄才大略。只是因為他現在恰好占據了荊州而已。

  亂世生存法則第一條,士族要跟占領自己家鄉的軍閥合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