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虛假的預言家

  第269章 虛假的預言家

  每年年初巡視沿江防務幾乎已經成了李元徽的固定行程,跟車輛年檢似的。

  其實這種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將治下要地全都巡視一番的行程,並不輕鬆。幾乎每日都在路上。

  但李元徽很怕自己會懈怠,更擔心由余自己懈怠,導致手下人也懈怠,所以親力親為。

  親自看過各處存放的軍械,糧食,以及士卒們的精神狀態,做到心中有數,他才會放心。

  這次巡視李元徽除了帶著羅士襄所領的五百餘騎,和幾個幕僚之外,還將老舅帶來的人全都帶著。

  這些人跟李元徽跑這一趟,也都折騰的不輕。比他們從關中至江淮的路上還要辛苦些。

  不過鑑於大將軍本人也在隊伍里,且始終精神飽滿,帶著眾人一起風雨兼程,風餐露宿。

  這些出身大族的才俊們也自然不敢抱怨,咬牙硬挺。

  李元徽也是直接就讓他們作為幕僚,參與監察。並且隨時考校。

  並對這些人做了分類。

  精通弓馬騎射,膽略過人的去軍中各營。

  性格穩重,行事周到的去州郡為吏。

  通曉軍略,長於謀劃的可以作為幕僚,參預軍機。

  有的直接在路上就發派了,最後跟著李元徽回到合肥的,只有三個人。

  渤海高氏的高侃,為人勇烈,有謀略,為大將軍府從事中郎。

  於智寧,京兆高陵人,鮮卑豪族出身,於仲亨的從兄,為大將軍府從事中郎。

  中郎這個官職,戰國始設,漢代沿置,秩為比六百石,秦及漢初為郎中令,後屬光祿勛,習稱中郎。

  其職為管理車、騎、門戶,擔任皇帝的侍衛和隨從。

  初分為車郎、戶郎、騎郎三類,長官則設有車、戶、騎三將,其後逐漸不加區分。東漢除三署外又分屬虎賁、羽林中郎將。

  曹魏仍有中郎將。後面則又有從事中郎,則為將帥之幕僚。

  李淳風,關中雍縣人,自幼聰慧好學,博覽群書,尤其精通天文、曆法、數學.為記室。

  這幾人進了城之後,就直接回到居所,沾著枕頭就睡著了。

  知道用晚飯的時候,才被喚起。

  三人一併在飯堂用了飯食,臉上都有些疲倦之色。

  「這一個多月,可算過去了,回了合肥該能過幾天安生日子。」於智寧端著飯碗,破感覺鬆了一口氣。雖然是鮮卑人,但三人之中他反倒是最有文名的。以至於弓馬還不如漢人高侃。

  李淳風道:「於兄,恐怕咱們在合肥也未必能待過久啊。」

  於智寧笑言道:「李兄弟可是算了一掛?」

  一旁的高侃接話道:「這有什麼可算的,不過是因為城外駐軍少了許多,怕是有些提前部署了。」

  李淳風也無奈道:「高兄說的是,於兄,我這都說了多少次了,司空應該是戲言,我不過是因為自幼修道,精通術數、曆法和一些天文,哪裡來的算卦相面的本事.」

  說到這於智寧和高侃都笑了。

  大概是身為道士的原因,大將軍李元徽在道上經常問李淳風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比如什麼吉凶,風雨,龍脈之類的。

  李淳風不得不解釋自己只是懂些天文和地理之類的,這預測吉凶,相面算卦自己沒這個本事啊.

  搞得李元徽滿臉的狐疑和警惕.

  李淳風對此是哭笑不得。

  不過好在李司空並沒有因此怪罪,還讓他作為記室跟隨左右。

  「說起來,司空雖然年少,但諸巡檢諸事,事無巨細,必親自查勘,真有武侯之風啊。」

  跟著李元徽走這一天趟,高侃是親眼看到這位作為主帥事必躬親的作風,這才知道盛名之下無虛士。

  能在弱冠之齡以數郡之地,壓制著東魏只能望大江而興嘆,不得江北寸地,又東拒瓦崗,北窺中原,西制江漢,儼然有英雄之姿。

  於智寧也附和道:「高兄所言有理,李司空雖然不如二鳳將軍之勇烈驍銳,但行事謹慎,謀算得當,這幾年雖然看似沒有什麼大勝,卻先後將豫章、江夏、沛郡等郡縣收入囊中,其下轄之地,較李司空初到江淮之時的三郡之地,眼下已經是六郡了。卻不知道今年北伐,能否建功啊。高兄李賢弟如何看待?」

  李淳風道:「我並不擅長軍略,用兵之事不敢妄言,不過若是一定要說,自然是會是旗開得勝的。」

  「李賢弟這是卦算的嗎?」

  「哈哈哈哈。」

  幾人頓時有笑起來。

  笑過之後,高侃倒是認真分析了一番:「其實淳風賢弟說的也是有些道理,北伐之事,應該是能夠建功的。其一者,婁車騎和慕容征南擁兵不過數萬,且去年為敦煌公所敗,而江淮大軍濡須一戰,尚挾餘威,與北軍戰,士氣高昂。」

  「其二,豫州殘破,盜匪叢生,北軍之糧秣,全都依賴於洛陽輸送,而江淮糧草充裕,又有潁水、汝水可以北上運糧,若戰事綿延日久,洛陽方面運糧消耗巨大,朝中必有怨言,催促其速戰」

  「豫州北軍唯一的優勢,大概就是樓車騎與慕容征南,較之李司空經驗豐富」

  「且河北業已失控,洛陽對豫州必有掣肘!」

  高侃一番侃侃而談,將自己對於戰事的走向和預判,甚至是雙方的可能存在的問題做了匯總。

  豫州方面唯一的優勢,也就是婁居士和慕容得德輿的作戰經驗比起李元徽來說,那是完全的碾壓。

  除此之外,無論是能夠調用的資源,還是雙方軍隊的士氣,都是江淮一方占據優勢。

  於智寧道:「高兄所言,鞭辟入裡,佩服。不過高兄是不是忘了說一個人了?」

  高侃聞言笑道,「於兄說的可是去年以兩萬新軍破瓦崗十萬精銳的汝南太守李藥師?」

  於智寧點點頭:「正是此人,我以為,比起婁車騎和慕容征南,這位李太守才是司空的大敵。其人用兵,善以弱勝強,頗有韓白之風。」

  高侃點點頭道:「於兄說的不錯,但是這位李太守卻是要防備瓦崗西進,而司空雖然沒有提過,但這次江淮精兵,應該是在要沿著汝水和潁水進兵,李藥師若要參戰,陳、梁必然空虛,屆時沛郡的劉元慶,就可以沿著黃河廢道取梁郡睢陽,到時候李司空這個梁郡公,可就名副其實了。」

  於智寧拍了拍手道:「高兄見識超凡,氣度過人,將來恐怕能做大將軍啊。」

  高侃連忙謙遜道:「於兄謬讚了,我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如果我能做大將軍,那於兄將來恐怕就要位列三公了。」

  這時候李淳風突然拍著手打趣道:「我說兩位仁兄,你們二位這話說的可比我還像個道士啊。」

  「不如下次,你們去給李司空卦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