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議和

  第246章 議和

  睢水之戰,秦末至楚漢戰爭之中,項羽的作為兵形勢派代表人物的高光之一。

  三萬楚軍殺的五十幾萬聯軍潰不成軍,屍橫遍野,睢水為之不流。

  八百年後,被稱為「小霸王」的翟讓,率十萬大軍,圍城相縣,據睢水之北。

  李元徽這邊,算上相縣城內的劉元慶部,以及盧恂、孫靈秀部,以及被擋在泗水南部的呂欽部水師,也堪堪十萬大軍。

  不過李元徽並沒有讓盧恂和孫靈秀率軍合兵一處,而是仍令其據守本城,策應兩翼。又派遣朱德裕、常雁衡率萬餘步騎,與呂欽部夾擊河口水寨。

  激戰半日,隨即攻下了水寨,呂欽率水師順著睢水直上,直接來到相縣城下。

  翟讓見狀,無奈嘆息道。「天時不在我啊。」

  他的嘆息,一方面是因為江淮軍控制了睢水,合圍成了空談。

  另一方面翟讓收到了消息。李源立蜀王慕容昌為帝,隨後被封為唐王。

  這代表了李家已經基本上控制了關中。同時,慕容超駕崩也讓翟讓覺得跟江淮方面繼續耗下去,似乎沒什麼必要。

  光平皇帝慕容超在翟讓心裡跟新帝慕容鞅,完全是兩個概念。對於招安瓦崗的光平帝,翟讓等瓦崗大臣最少還是願意承認這個性情寬厚的皇帝。

  李源又宣稱慕容超是被慕容鞅毒死。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瓦崗是不願意接受慕容鞅的號令。

  這也是一個機會。

  翟讓現在也處在一個十字路口。

  擺在他面前的有三條路,第一條是直走,一條路走到黑,緊跟洛陽朝堂的步伐,跟江淮的李元徽拼個你死我活。不過這條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條路是完全不符合瓦崗和翟讓的本人的利益。

  第二條路,借著這個檔口自立。

  打著為光平皇帝報仇的名義,跟洛陽朝廷決裂,名正言順。完全可以先稱個王,再稱個帝。

  畢竟瓦崗軍現在占據著整個青州和兗州、徐州大部分部分地區。在這種亂世之中,足可以稱王稱帝。

  第三條路,投靠長安朝廷,與李家結盟。

  翟讓很猶豫,楊邃勸他跟與李元徽休戰,以睢水為界,訂立盟約。

  隨後收縮兵力攻取兗州、豫州全境,而後提兵上洛。

  這可能是翟讓唯一攻取洛陽的機會。

  因為關中已經基本完成了整合,下一部不是收取荊州,就是東出崤函,進攻洛陽。

  若是在這個時間段,還跟李元徽因為徐州的幾座城池爭個不休,那麼對於整個瓦崗軍來說就會失去戰略良機。

  畢竟對於李家而言,李元徽只是偏師。

  真正的打天下的主力是關中的李源、李二郎等。

  而下一步,李家大概率是要出兵荊州。這樣李家所控制的巴蜀關中,就能通過荊楚之地,跟江淮連成一片。這樣無論是從上游進取江東,還是兩路夾擊關中,李家都可以牢牢掌握戰略主動權。

  崔孝同也十分贊同楊邃的戰略,「楊長史所言甚是,與李元徽爭奪徐州殊為不智,不若揮師向西,收取兗州豫州,李源出兵荊州,李元徽一定會響應,所以他同樣不願意跟我們在徐州耗下去,李元徽用兵,最是穩健,若長期相持,則與我不利。」

  翟讓聽完兩個智囊的話,無奈的點了點頭。隨後又有些擔憂道:「若李元徽不肯罷兵,又當如何?」

  崔孝同拱手道:「翟公,天盛十二年,我等五人奉舊主慕容使君之名前往長安,與李元徽結識,還曾前往李宅拜見,與其有幾分交情,我願輕舟渡河,去往南岸與李氏講和。」

  翟讓聞言嘆道:「只能如此,那就有勞崔參軍了。」

  「分內之事,翟公客氣。」

  崔孝同準備一番之後,帶著此次跟隨翟讓一同出征的秦仲玉、羊獻果、陳登雲,共四人打著使者旗號,來到睢水河邊,跟江淮的水師講明一番之後,乘著對方的船到達了南岸。

  又被一路引到了江淮大營。

  一路所見,崔孝同嘖嘖稱奇,心中對於當年那個少年郎不禁升起幾分敬服。

  光是看軍中營壘布置,防禦工事的安排,就能說明主將不是個等閒之輩。

  進入營中,又見營地內乾淨整潔,蔚然有序,士卒精神飽滿,這些細節無疑不在彰顯這支軍隊主帥的治軍用兵之能。

  即便是瓦崗最為精銳的部隊,也無法超過這個標準。

  四人在外等候片刻,隨後跟著傳令兵進了一處大帳。

  帳中有四人,全都是熟的很。

  李元徽、朱德裕、張堅、韓全。

  「郎君,許久未見,別來無恙。」崔孝同先是躬身一稽,拱手抱拳道。

  其餘幾人也面對笑意一稽,叉手行禮。

  作為東道主的李元徽也極為灑脫的笑道:「哈哈哈,說是故人,我就知道是你們極為,怎麼不見秦大?」

  秦仲玉道:「有勞郎君記掛,兄長隨同徐懋功前往豫州助戰。」

  李元徽聞言,先是一愣,然後笑道:「那說不定我們在豫州見過面了,可能天太黑,卻沒認出來。」

  隨後幾人也相互打起招呼,張堅跟齊郡諸人交情最深,倒是不在當和尚的老朱讓幾人差點沒認出來。

  「原來是如淨和尚,哈哈哈,早就知道你是個耐不住寂寞的,果然還俗了」

  「伱們還不知道呢吧?和尚都已經娶妻了,」

  「哈哈哈」

  幾人敘舊一番,說起舊事都不勝唏噓。

  等到酒菜擺上來,喝起酒來,就像是尋常老友相聚,也沒有談什麼各為其主,只是撿著趣事和舊日之事說了說。

  酒過三巡,崔孝同才跟李元徽道明來意,直言翟讓是讓他們來講和的,崔孝同也不談什麼情誼,只是希望李元徽能夠慎重考慮議和之事,並且把大致的條件的說了說。

  李元徽則點點頭,表示自己會慎重考慮,隨後有安排幾人去營帳休息,說議和之事明日再議。

  等到人都走了,李元徽才端起酒杯,又喝了一杯酒。然後道:「朱兄,張兄,你們二位怎麼看這事?」

  朱德裕習慣性的抹了把頭,這是他在廟裡的習慣,還俗以後其實不經常做這個動作了,但今天碰到故人則又是想起當和尚的日子。

  「要咱說,議和也不是不行,咱現在兵也沒有瓦崗的多,地盤也沒瓦崗的大,唐王那邊的不也來了消息讓咱們配合打荊州,等咱們跟關中的友軍匯合攻下荊州,在轉過來打江東和瓦崗軍,咱覺得這樣比較妥當。」

  李元徽聽了朱德裕說的點點頭,老朱的戰略眼光還是進展了不少,已經能夠站在全局考慮問題了。

  隨後又看向了張堅,張堅這個大舅哥卻是搖了搖頭,然後道:「我只是覺得在跟他們幾個喝酒,沒啥意思了,心裡都藏著事.至於議和不議和,若是他們急著議和,不妨多要點好處來。」

  「哈哈哈哈」李元徽聞言直接放聲大笑。

  「張兄這話在理,朱兄也說的不錯,跟瓦崗在這接著打下去,沒什麼意思,徐州對咱們而言,沒啥緊要的,反而若是能拿下荊州,咱們就能跟關中蜀中連成一片,到時候進可攻,退可守,不過徐州可讓,彭城卻不能落入瓦崗之手。」

  「就看這彭城裴家父子,如何抉擇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