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拜年

  第236章 拜年

  慕容鞅的臉上頓時精彩極了,各種複雜的表情溢於言表,心裡更是五味雜陳。

  有興奮,有恐懼,有不解,還有些悔意和羞愧。

  「不,不會吧這怎麼可能絕不肯可能啊」

  梁崇禮拱手道:「大王出身高貴,先帝在時就頗有人望,如今梁逆作亂,先帝諸子之中,除了今上之外,就屬殿下最長,今上自入冬以來,就聽說常臥床將養,想必近來應該不太好,皇長子年不滿十歲,年幼無知,聖人若有萬一,只有大王年長,能安定人心,此番詔大王回洛陽,必然是托以後事。」

  慕容鞅的皺了皺眉,依然是不敢置信的表情。因為有些事,即便是眼前的這兩位也是不知曉的。

  就比如,皇帝慕容超正值壯年,將近而立,就已經需要臥病在床的原因

  所以他現在很慌,他怕母妃在宮中的安排暴露了,那他回了洛陽可就萬劫不復了。

  不過他隨後想起剛才跟信使談話之中問道晉陽如何,信使說晉陽去了江淮

  若是母妃暴露,晉陽肯定也脫不了關係,肯定不會被允許去往江淮李元徽處。

  所以,應該沒問題?

  慕容鞅心裡虛得很。但又不願意放過這樣一個機會,只能一邊派出心腹人手連夜先行一步,回洛陽詢問母妃。

  隨後在第二天清晨稟報大將軍段義弘之後,告知慕容超詔他有事返回洛陽。

  段義弘聽聞之後,就派遣小兒子段武達率三百精銳護衛,加上慕容鞅吳王府的護衛數百,一同迴轉洛陽。

  慕容鞅趕回洛陽的時候,已經接近年底了,還有幾日就過年了。

  中途他也收到了母妃的來信,告知他放心大膽的回洛陽,這才放下心來加快腳步。

  一回到洛陽的慕容鞅就被慕容超召見,一同召見的還有三高官官,也就是幾位宰相。

  同時還有大將軍鄭果,婁居士,以及剛剛履職右僕射的韋苗,也就是韋貴妃的兄長。

  慕容超當著眾人的面,看著急忙趕到寢殿的慕容鞅,指著他道了一句:「吾弟年長,當為監國。以繼後事,吾百年之後,三弟年長,當兄終弟及」

  慕容鞅一聽,當時激動的話都說不出了。

  「皇兄.我.」

  高士則直接出言反對,「吳王雖然是聖人的兄弟,但聖人既有子嗣,為何用吳王為嗣?老臣以為不妥。」

  慕容超道:「我兒尚年幼,當不得什麼事,國賴長君,如今局勢,豈是他一個小小頑童能夠當得起的?高公不必多言,我意已決。」

  高士則還想再說什麼,但聽到這次慕容超如此果決的語氣,只是皺了皺眉,只能拱了拱手表示默認。

  其餘人,就都沒有出言反對。畢竟誰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一眾人甚至已經開始是思考,若是慕容鞅繼位,對他們來說也不一定是壞事。

  首先洛陽方面已經是風雨縹緲,高士則所謂有皇子何必用兄弟其實更多是想大權獨攬。

  畢竟一個十歲的孩子可是很容易控制的。

  但眼下這種局面,高士則也明白,如果他強力硬頂,就要面對慕容超和慕容鞅的強力反撲。

  而且薛楚等人也未必能讓他如願,所以他還是選擇了沉默。

  畢竟,目前最為重要的其實是對江淮用兵,此時慕容鞅監國其實是有利於朝局穩定。

  而慕容鞅是在自己成為監國之後,才知道目前對江淮的布局。

  心裡不禁的有些唏噓,李四郎本是他妹婿,若他早一部主政,形勢可能不會到這一部。

  但現在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因為李元徽已經正式回絕了讓他回洛陽的詔書,屬於是抗詔,接下來的動作已經是師出有名了。

  剛剛回到洛陽不過幾日的婁居士,被任命為行軍大都督,使持節,隨即動身返回了豫州前線。

  以兵部員外郎李藥師參大都督軍事,輔弼婁居士用兵。

  與此同時,由洛陽方面的一封密信,迅速送達了長安城外。

  李源看著書信的內容,也是愁眉不展。

  大帳之內,已經五旬上下的李源看著四子李元徽的書信,不住的嘆息。

  「四郎在江淮苦矣」

  這封書信上,詳細的寫了朝廷對於江淮的布置安排,以及現在洛陽的形勢。

  所以李源對於眼下的形勢,也是感到十分為難。

  放棄李四這個嫡親兒子是不可能的,救援是一定要救援的。

  但怎麼救援,就成了問題。

  還有就是洛陽的長子,也不能不顧及到.

  得益於已故高陽王慕容頜的遺澤,李家家眷,宗親等都提前轉移到了蜀中,其中也包括的大兒媳鄭氏和長孫李承安。

  李源實際上掛念的也就是大郎四郎兩個嫡子。

  好在,四郎面對的形勢雖然有些緊張,但江淮三郡之地也被他經營了數年,還跟當地強宗豪右建立了較為親厚的聯繫,甚至關中能有如此迅速的進展,跟李四郎在江淮經營的也脫離不了關係,少不了策應。

  隨後李源立即寫信也蜀中留守堂弟李祝和大女兒,要他們從永安出兵,同時命令侄子李懷真和李孝傑率軍兩萬人,走武關,佯攻南陽地區。

  兩路兵馬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牽扯西魏。

  另外,李源還特意讓女婿從安定郡前往渭水北岸,接替三郎。

  至於李三郎,李源命他返回蜀中,把蜀王慕容昌帶到關中。

  李三郎立即就明白了父親的打算,當即就率領親衛往成都趕。

  同時,人在潼關的李二也收到了父親要他出關佯攻策應,以及江淮被圍攻的消息。

  此時,潼關有李二本人率領過來奪關的三千鐵騎,以及之後宇文蕭調過來的兩千精銳,以及李三派遣過來的援兵兩千人。

  李二帶著本部的三千鐵騎,和宇文蕭部的五百精銳騎軍,一共三千五百騎,隨行的將領有李孝察,李孝勤,竇琮,薛仁美,侯浚,劉宗訓,張謹,慕容鱗德等。

  三千五百騎軍出了潼關直奔弘農一帶,目的是牽制段義弘部大軍,讓洛陽方面感受到來自西部的威脅,從而也減輕一下江淮的壓力。

  而以上的這些,其實都在李元徽的意料之中。

  關中的父兄最多能幫助他拖住西魏,劉元慶可以暫時幫助他擋住瓦崗軍,只要糧食不缺守住相縣三五個月應該沒有壓力。

  更不用說後面還有鍾離這個戰略要地。

  李元徽的部署是,以朱德裕為行軍總管,率兩營步卒進駐鍾離。沿江一帶重點防禦濡須塢和歷陽。

  自將六萬餘大軍和全部的騎軍,北上壽春,主動出擊,先破婁居士部。

  之所以這麼安排,並非是小瞧婁居士。

  那位老將軍是從武帝入主中原一路打進來的老將,戰功赫赫,作戰經驗相當之豐富。

  但他統率的部隊,成分太複雜。

  雖然李元徽的部隊成分也很多,但其中最少有四萬餘人是他的嫡系。

  這就避免了為外軍所輕的局面。

  臘月二十三,是老朱大喜之日。兩日之後,老朱率軍前往鍾離。

  臘月二十九,李元徽率軍抵達壽春了,隨後命令手下士卒架起了浮橋。

  大年三十,除夕夜,光平二年的最後一天,李元徽親率六千騎軍渡河北上。

  要在這個除夕夜,給豫州的「友軍」拜個年。

  祝福大家龍年大吉,龍騰虎躍,龍馬精神,龍的傳人,龍鳳呈祥.

  闔家歡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