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吾寧不如劉備乎?

  第212章 吾寧不如劉備乎?

  北人善騎射,南人善舟楫。

  這事是早都有定論的。

  但偏偏,淮南這個地方,其實有些不南不北的尷尬。

  北方覺得他是南方,南方覺得他算北方。

  南北相爭的時候,這裡幾乎又是戰場一線。

  所以淮河以南,長江以北這塊地方,歷來民風彪悍。

  這裡既能看到水師艦船的妙用,也能看到鐵騎縱橫的威風。

  會騎馬的有,識水性的更是不缺。

  所以曹元靜這個話有個明顯的問題,李元徽本人是不通水戰。

  但這不代表他手底下這些江淮人也不通啊。

  更何況還有個跟楊素滅南魏的呂欽,人家也是參加過滅南魏那種大規模水戰的。

  不過陸恭仁也是明白曹元靜這番話的意思,那就是給眾將和東魏將士們打氣呢。

  畢竟雙方交戰以來,東魏這邊可是什麼便宜都沒占到過。光在濡須口被錘了。

  現在一提起跟江淮燕軍打仗,軍中的士氣可是很令人堪憂。

  而柴桑這場仗,基本雙方都要依靠水軍來決勝負。

  柴桑在江南,江北的尋陽方向想要救援就得用水師渡江。

  只要能隔絕大江,柴桑這就是個孤城,早晚能拔下來。

  所以現在曹元靜擔心的就只有一個,李元徽縮在北面,不救江南的柴桑,甚至連尋陽都一併放棄了。

  如果是這樣情況,曹元津就敢料定,李元徽不足為據。

  因為人心向背,手下這邊被圍,你不救援?這樣的上司誰願意跟?

  若沒了軍心,江淮這三郡之地,不是手到擒來?

  李元徽自然是不會讓他失望,僅僅在他到達豫章郡的十餘日後,來了。

  六月中,鎮南將軍、都督揚州軍事、鄴縣侯李元徽率水陸大軍三萬餘趕到了尋陽。

  江淮和江東爭鋒的主戰場,換成了柴桑、尋陽一線的長江中段。

  此時,雙方的軍力對比還是東魏占據優勢。

  前將軍李雄,後將軍劉長彥,左將軍陸恭仁,右將軍朱浚,護軍將軍韓陵和撫軍將軍王雄延各領兵,此六人個率精兵萬餘人。

  楚王曹成本部兩萬餘,豫章太守、燕國公慕容靖麾下七千餘人,沈尚法麾下同樣是萬餘人。

  作為皇帝的曹元靜還有八千親軍。

  合計十餘萬人。

  江淮這邊,柴桑城內有六千餘人,尋陽、薪春原有一萬四千餘,李元徽帶來三萬餘人。

  雙方兵力對比差不多就是二比一。

  而在大小戰船的數量上,其實雙方的數量對比跟兵力對比也相差不多。

  甚至巢湖水師有五艘能載八百人的五牙大艦,這種大艦江東方面只有三艘。還都是起兵奪取江東之後,繳獲燕軍的。

  其他各種大小戰船,江東方面占據優勢,數量大概是江淮數目的一倍有餘。

  不過李元徽趕到尋陽之後,並沒有立即發動對東魏軍的進攻,以解柴桑之圍。

  反而是勸說李肅、喬孝玠等人:「如今東魏軍初至豫章,在柴桑之西和彭澤頓兵,我若往救柴桑敵必犄角而來,因此,欲救柴桑,不可心急,待敵銳氣已過在出擊之,則勝算在我」

  李肅等廬江豪強聽聞李元徽如此說,也都不在急著出戰。

  首先是柴桑是堅城,想要正面攻破就只能從西邊應砸。

  其他三個方向都不好用兵。

  而場中守軍足有六千餘,糧食可供半年之食,水源就更不用說了,北臨大江取之不竭用之不盡。

  攻城器械也充足。還是年初,也就是二三月時,李元徽巡視各處防務之後親自下命令調撥的。光是箭矢就補充了十萬支。

  當時李元徽對柴桑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尋陽。

  現在也證明了,沒有白重視,預判一點問題都沒有。柴桑的確成為了雙方博弈的重要節點。

  並且李元徽在曹元靜來了之後,十天左右的時間就支援過來了,已經足見作為主帥對此處戰場的重視程度。

  種種現實表明,柴桑最少一個月內,都不會有什麼破城的危險。

  李元徽的所說的戰略,也沒有任何問題。

  所以,一眾將領全都安下心來,準備耐心跟對面的東魏耗上了。

  柴桑城,周虬和李義恭,還有同郡豪強吳明澈等,站在城樓的西北腳的眺望台上。從這裡可以看見大江之上和對岸,西邊的東魏軍大營,以及其背後的幕阜山脈。

  由此,周虬聯想道眼下的情形,忽然感覺似曾相識。但又想不起來.「義恭,明澈,你二人有沒有覺得,眼下我軍與東魏兩軍對峙之情形,似曾相識?」

  李義恭聞言笑了笑,他年紀只有二十多歲,在周虬面前是晚輩,年紀也沒有吳明澈大,所以沒有搶著開口。

  倒是吳明澈在想了一番之後,突然驚喜道:「我想到了,叔父,義恭,眼下情形,頗似蜀漢與東吳的夷陵之戰,我等在柴桑,與昔年孫桓守夷道,有異曲同工之妙,只要我等守住柴桑,魏軍雖眾,必自氣衰.都督跨江而攻,可獲全勝!」

  周虬雖然是武夫,但作為地方豪強,那是學過文章和兵法的,經史子集雖然不說精通,但也粗略讀過。

  夷陵之戰這種經典戰例,更是耳熟能詳。

  「如此說來,我等只要守住這柴桑,就是大功一件了?」

  「這是自然。就怕這東魏軍也有能人,跟咱們對著耗下去.」李義恭補充道。

  吳明澈則不無擔憂道:「現在說這些還有些早,不過大都督到了江北,就怕他會急著解柴桑之圍,被東魏軍所賺啊」

  李義恭道:「這吳兄卻不必擔心,都督用兵,歷來穩重,年後他可是親自來過柴桑,巡視了防務,又調撥了十萬箭矢,此處情形,他難道會不知曉?你不會把都督當成尋常紈絝了吧?」

  吳明澈立即笑道:「是吳某失言了,都督用兵,自然是沉穩老練,嘿嘿,失言失言,伱等就當沒聽過這事啊.」

  李義恭則調笑道:「吳兄這讓我們守口如瓶也不是不行,不過這個.」

  吳明澈道:「行了,今晚我做東,請你們喝酒,如何?」

  「就一頓?」

  「那就三頓,如何?」

  「好,成交。」

  城內廬江豪強們對於眼下的處境,也都保持著非常樂觀的心態。

  甚至把這場大戰,跟幾百年前的夷陵之戰聯想起來。其中自然也是有鼓舞士氣的原因。

  但同樣,眼下的形勢,跟那場徹底斷絕大漢生機大戰相比,還真有幾分相似之處。

  別的不說,光是曹元靜本人,就跟蜀漢昭烈帝很像。

  都是帝室之後,家道中落,區別是一個織席販履,另一個打魚賣鹽。

  不過曹元靜的創業之路,可比劉先主順利的多了。

  「夷陵之戰?還真有些相似之處,但我曹某人是魏武之後,起兵數年,就占據江東,難道還能不如劉備?」

  在手下某個將領提出跟柴桑城吳李等人同樣的聯想之後,曹元靜如是說道。

  隨後其手下大將王雄延更是豪言道:「江北李元徽,只會龜縮防守的黃口小兒,此戰我必擒之,使其為陛下牽馬執蹬!」

  曹元靜和眾將聞言全都大笑不止,「哈哈哈哈.」

  雖然感覺曹元靜感覺自己這個親信,說的這個目標有點假大空,但還是張口勉勵了一番。

  「好,你若能生擒李元徽,我就封你為國公。」

  隨後,又擴大了一下範圍。

  「諸位,爾等也是如此,生擒李元徽者,為國公!」

  「食邑萬戶,世襲罔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