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不戰而退

  第194章 不戰而退

  時間來到三月,江淮軍各部,以及各郡轄下的郡兵都開始做出兵的準備。

  合肥新城的都督府內,幕僚和下面的書佐全都忙的不可開交。

  節堂上,李青蓮拿著一份六安快馬送過來的戰報導:「戈陽城破了,敵軍已經逼近安豐一線,距離六安和安風也不過百里之遙。」

  李元徽接過戰報之後,自己閱看了一番,然後交給手下傳閱。

  護軍蕭釋之在看過戰報之後立即道:「都督,西賊勢大,安豐和六安一線要面對敵二十萬大軍,兵力不足,最少也要再派遣一營兵,以防不測。」

  李青蓮也略一頷首,表示贊同。

  眼下,江淮的形勢看起來很危機,六安方向要面對丁景珍的三十萬大軍。

  皖縣皖口一帶也要面對西魏皇帝曹烜和大將軍遊子路的水陸大軍三十萬

  而沿著大江一線,還有東魏數十萬大軍虎視眈眈。

  西北、西南、東南,三個方向的敵軍號稱百萬.

  李元徽想到這突然笑了,「左一個三十萬,右一個三十萬,東魏這邊還有好幾十萬,他們這是沒學過數算?百萬人?呵呵呵呵」

  作為主帥李元徽這一笑,也讓節堂內的一眾將領心裡輕鬆了幾分。剛才還有些肅殺和焦急,也都略微消散。

  出兵打仗,都得詐稱一下人數。基本上都是翻倍來。

  基本上五六萬人馬都得說自己是十萬大軍,甚至二十萬。

  但就現在東西兩個大魏這個力度,都不是詐稱,那是詐騙。

  百萬大軍你特麼哪來的糧食能養得起啊?就是算上運糧的民夫和打雜的輔兵他也沒這個數。

  太鬼扯了,還百萬大軍

  隨後李元徽又來到地圖前,指著皖縣說道:「本將剛從皖縣巡查過,城防堅固,工事完善,軍械糧草齊全,有周本的廬江右營三千人,和廬江郡兵兩千人,守城足以據敵。」

  隨後又指向沿江一帶:「濡須塢、歷陽、江都、廣陵,各有精兵把守。再令馬得意率驍騎營游曳巡視,沿江的烽燧不懈怠,就可隨時知道江東的動向,不足為慮。」

  「而我軍真正需要關注的,只有這裡.」

  說罷,李元徽把手拍在了六安和安豐的位置上。

  剛剛巡察過沿江防務,所以李四對於東魏大江對岸屯駐大軍,搞什麼懸而不發這種事嗤之以鼻。

  嚇唬誰呢?

  要是能打敢打你還能沉得住氣?

  所以,在縷清思路之後,李元徽當機立斷,先打西北方向,已經推進到固始一線的丁景珍部。

  雖然號稱三十萬大軍,但他估計最多也就十幾萬兵,還都是烏合之眾。

  江淮十八營之中,廬江右營駐守皖縣,天柱山營駐守濡須塢,徐州左營駐守江都,徐州右營駐守廣陵。廬江左營駐守歷陽。

  竇羨君率中壘營留守合肥,馬得意率驍騎營駐防烏江,巡視江表。

  其餘各部,除了淮南左營已經在安豐,淮南右營、廣陵營、江都營、中軍營、虎步營、突騎營、淮上營、懷遠營、越騎營、武衛營,合計十一營約三萬兵馬,全部出動。

  李元徽從一開始,打算走的就是精兵路線。所在人數上,貌似只有對方的十分之一。

  即便是對方人數只有宣稱的一半,也是五比一的比例。

  並且因為六安正好在淝水沿線,大軍糧食運轉可以直接走水路,甚至都不需要徵調大批農夫運糧,水師就足夠了。

  而且選在這個時候動手,西魏人目的也很明確,就是來揚州搶糧的。

  江淮三郡是他們附近最為富庶的地方了,去年的農業生產土地耕種是一點都沒耽誤,但西魏自己那邊可是打了一年仗,現在全靠大燕的府庫和常平倉。但這些糧食都是有數的,是能夠吃完的。

  所以去年秋天豐收,並且又快到了冬麥的收穫季節了,這個時候來打江淮,即便攻不下城池,但只要能搶一部分糧食也是賺了。

  核心思想大概就是,鄰居屯糧我屯槍,鄰居就是我糧倉。

  但如果鄰居又有糧又有槍,請問閣下該如何應對呢?

  安豐城外,丁景珍看著眼前尚在堅守的城池頗有些煩躁。

  跟他並肩而立的雷世猛也嘆氣道:「這安豐城好生難打,都打了五日了,光是填平壕溝就花了三日,這兩日緊跟羊馬牆較勁了」

  安豐縣城位於決水河畔,大別山北麓,與雩婁縣城相鄰,不過數十里。兩城互為犄角,雖然被分兵包圍,但城內的守軍戰鬥力很強,跟東魏軍此前在戈陽遇到的燕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圍城數日,剛剛填平了幾段壕溝,現在連羊馬牆還沒翻過去呢,已經折損兩千人了。

  然而無法攻下這兩座城,就無法渡過決水,且兩城都是臨水而立,周圍水脈發達,就連立營都得隔水相望。

  以至於十餘萬大軍,既然無法完全的把兩城圍住。

  而在進行了五日的攻城戰之後,西魏軍的幾位將領達成了共識,那就是豫州燕軍的戰力,和江淮燕軍根本沒法比。

  那邊沈柳興率軍圍城雩婁,也大差不差,同樣是沒有什麼進展。

  對於這樣一支還沒有完全脫離流寇性質的軍隊來說,這城要是連著打了十天都打不下來。

  幾乎就得放棄了。

  因為城下會堆滿己方戰死者的屍體,有些人可能還沒靠近,看到屍體就嚇得腿肚子轉筋了,別說爬梯子往上攻了。

  所以在連續攻城七日後,丁景珍就動了退兵的心思了。

  但是為了掩護大別山南麓,正在進攻皖縣方向的西魏皇帝曹烜和大將軍遊子路,丁景珍只能繼續保持圍城狀態。

  還傳信給沈柳興,讓他繼續保持圍城,可以圍而不攻。

  安豐縣城的守城主將是殷拱,他將淮南左營分別分成兩部,分別駐紮在安豐和雩婁,對於這種小城來說,千餘人的守軍只要保證軍械糧食充足,在面對城下這種流民為主的軍隊時,很難被攻克。

  所以雙方就此變成了相持。

  殷拱見對方不攻城,還有些疑惑,因為在他看來丁景珍此時應該揮兵猛攻,然後直驅淮南。

  現在打到安豐和雩婁就停下了呢?

  這之前連下義陽三關和戈陽,氣勢洶洶,還以為多猛呢,這現在怎麼看著就是一群流民啊。

  那之前豫州軍怎麼就被打的接連失地?是不是在演戲?可演戲也不能演成這樣啊,太真了.

  殷拱其實就是想多了,豫州軍其實就是菜。

  因為精銳的鎮戎軍主力都被調走了,現在的豫州軍除了幾千老兵,都是從流民之中徵召的新兵。

  沒有經過長時期的訓練,也沒有作戰經驗,除了裝備好些跟殷拱眼前的東魏軍沒什麼區別。

  一見到東魏軍人多勢眾,打著打著就沒了士氣,自然不是對手。

  而江淮軍成軍也有一年多了,有老兵為骨幹,又經過嚴格訓練,實際上戰力是相當可觀的。

  就在雙方陷入相持之際的第五日,李元徽率步騎三萬,已經距離安豐縣城不足五十里。

  另有淮南太守鄭善道率五千郡兵乘船從沿著淮水西進,計劃是從決水水路支援安豐。

  直到這時候,東魏大司馬丁景珍才收到消息,江淮援軍來了。

  所以,是退兵,是退兵,還是退兵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