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虧大了

  第180章 虧大了

  「這薛老兒好不識趣!」

  「手伸的夠長的啊!挖人挖到江淮來了!我這正打著仗呢,他直接要挖我的騎軍主將,還打個毛啊!」

  節堂周圍護衛的親兵都有些驚訝,因為在他們眼裡,都督李元徽從來都是個很和煦的人。

  雖然他的軍令很嚴格,但極少會發火到失態咆哮的程度。

  這次卻如此激動,所以包括親衛王佛保在內,都覺得肯定是出了了不得事。

  節堂內此時除了怒不可遏的李元徽,還有護軍蕭釋之,軍師李青蓮,參軍謝巽三人。

  這三人還以為是李元徽跟劉玄機情分深厚,所以對朝廷直接下詔書調人走才如此盛怒。

  但其實沒有人清楚,李元徽真正盛怒的原因,是因為彷徨和恐懼。

  沒錯,就是恐懼。

  跟劉玄機相處數年,他深知這人遠不止一介武夫那麼簡單,會籠絡人心,有個人魅力,更有英雄的氣概,和梟雄的潛質。

  若一直在李元徽手下,還能想辦法遏制一下,高官厚祿,以禮相待,並且可以讓他跟老朱相互制衡。

  但這一放出去,拿可就沒人能知道,他的上限在哪裡了。

  說不準就又是個七分天下有其四的劉寄奴。

  差一點,也是個劉黑闥劉武周之流。

  李元徽這邊現在很無奈,因為他除了選擇接受之外沒什麼別的出路。

  因為慕容超這事乾的雖然有些突兀,但並不過分。詔書和長兄李孝儼的信是一併送來的。

  大哥在心裡說了很清楚前因後果,比起劉玄機一個將領,朝廷可是從幽州抽調了將近五千人的重裝鐵騎入中軍。

  人家幽州都督還應下了。

  就調你一個將領,你還有什麼可說的?

  並且李孝儼也表示,可以借這個機會跟朝廷講講條件,多要些東西。

  朝廷一定會答應的。

  最關鍵的是,洛陽朝廷現在可是攜大勝之餘威。

  不是一個月前那種晦暗不明的狀態。

  首先冀州、幽州現在戰事平息了,全部收復,青州名義上臣服。豫州、荊州、徐州三州鎮戎軍都在朝廷手裡捏著,李元徽現在想掀桌子都做不到。

  除非他選擇投降東魏。

  但他手下的江淮軍是不可能同意這種事的。

  所以在朝廷威信恢復了不少之後,詔書的含金量也上去了。

  一句話,聽人勸吃飽飯。

  所以在幾人勸慰一番之後,李元徽親自乘船北上,在濡須山腳下東興停住,這裡也是騎兵目前的駐地。

  剛剛從外面遛馬回來的劉玄機聽說李元徽來了之後,急沖沖的來到水邊上了船。

  「將軍怎麼突然過來了?可是有要事相商?」

  劉玄機看著坐在船艙窗邊的李元徽笑道。

  李元徽本來正煩悶的看著外面的河面,此時已經是深秋,對岸的七寶山上已經黃了一大片,河水上也飄著落葉,到處都瀰漫著秋冬的肅殺。

  轉過頭來笑著招呼劉玄機坐下,然後將調令和詔書,以及兵部勘合都放到桌子上。

  劉玄機不動聲色的看起了詔書和調令,「漁陽太守」「幽州騎督」。

  這兩個官職對於劉玄機來說,無異於衣錦還鄉。太有誘惑力了。

  他是幽州涿郡人,能夠以太守和幽州騎督的身份回去,這得多有面子?

  雖然在揚州都督府,他也是騎督。

  但揚州都督府麾下一共才幾千騎兵?那幽州光騎兵就得將近兩萬人!戰時還能統轄遼西、遼東的藩部義從,作為幽州軍出身的劉玄機,對此在是清楚不過。

  幽州都督,征北大將軍薛世雄,又是威震北疆的大燕名將,能在這樣的老將麾下效力,說不定等他卸任的時候,就能謀劃一下接替他的位置。

  所以劉玄機當然是很心動的,不過看了看對面李元徽的平靜,心中雖然十分期盼,但還是決定跟李元徽商量商量。

  「將軍,以你之見,我如何是好?說實話,咱們這江淮軍剛打開局面,跟伱,朱和尚,還有張兄弟,咱們一起,定然是能作出一番事業的,但我.」

  李元徽笑道:「劉兄何必扭捏?作此兒女態?大丈夫志在四方,朝廷既然命你為漁陽太守,薛老將軍又將與你重任,此衣錦還鄉,還有什麼可猶豫的?」

  聽到李元徽如此爽利,劉玄機有些猶豫道:「但此間戰事未了,魏軍尚未退去,我此時去赴任,未免不合時宜。」

  李元徽聞言也點點頭道:「這點我也想過,所以我也跟朝廷上表了,等此戰過後,魏軍退走,再讓劉兄你去復命,這段時間,還請劉兄與我同心戮力,挫敗魏軍對於濡須口之圖謀。」

  半響,劉玄機才點點頭:「數年前,我與將軍相識之時,不過一隊正,這幾年若不是將軍照拂,也斷不可能有此機會衣錦還鄉,還請將軍受我一拜。」

  說完劉玄機肅容拱手一稽。

  李元徽坦然受之,笑言道:「我與劉兄,也算結識於微末,幾年共事,一直都以劉兄為手足兄長,知己之交。既有大好前程,元徽自然為劉兄欣喜,日後說不定要劉兄關照了。」

  劉玄機豪邁道:「將軍放心,李家與我,恩同再造,劉某雖不才,卻不是忘恩負義之人.」

  兩人各自表態之後,又喝了一頓酒。

  第二日李元徽的五牙大艦才向南返回濡須塢。

  回到濡須塢之後,李元徽立即讓人把李青蓮和謝巽叫來,商議並探討一下目前江淮軍急需的物資,軍械。

  有哪些是跟朝廷可以直接開口要,並且朝廷能給的。

  首先,兵器甲冑以及各種軍械,鑄造和製作的權力早就給各都督府下放了。

  目前江淮軍中,普通軍械還真不缺。

  於是乎李元徽決定跟朝廷要馬,以及重騎兵所需要的具裝,大鎧,馬槊。

  雖然劉玄機走了,但重騎兵得擴建。

  本來覺得三百重騎兵就夠用了,現在這一仗打下來,看著還是有點捉襟見肘。重騎兵的數量最少得翻一倍。

  至於要人就有些難了,朝廷現在失去關中了,就等於是失去了最好的兵源地之一,隴右和遼東、幽州的兵員素質沒的說,但太遠了,根本沒法招募過來。

  那就得自己練了,所幸常雁衡和劉聚麾下有不少之前當過馬匪的,而且淮南在大燕統治下,會騎馬的人也不少。

  商定了之後,負責寫奏表的依然是參軍謝巽,就把奏表草擬出來,隨後送上去了。

  李元徽要了五百套具裝和大鎧,還有一千五百匹可供重騎兵作戰用的戰馬。

  就這些東西,眼下來看,要是說換一個將領調任,看起來好像是朝廷虧了。

  但要讓各州都督來說,還是李元徽虧了,因為千軍一得,一將難求。

  只有李元徽自己知道,不是虧了,是虧大發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