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第一百七十六貪墨誤事

  第177章 第一百七十六貪墨誤事

  果不出所料,東魏軍在首日失利之後,開始了利用多處大範圍的登陸,來轉移燕軍的視線。

  而燕軍則是按照軍令,固守營壘,坐視魏軍大規模上岸。

  曹元靜見狀很是詫異,因為他沒見到燕軍的騎兵,半晌才反應過來。燕軍應該是看透他們的目的了,不過即使是如此,曹元靜和東魏軍還是非常擔心,燕軍的騎兵突然朝他們就殺過來,把他們趕下大江。

  所以他們登岸之後第一步,不是集結起來去攻打燕軍的營壘,而是在岸邊往內陸延伸,挖掘深坑和壕溝,並用南岸的運過來木樁直接架設拒馬。以防備燕軍鐵騎突襲。

  事實上燕軍五營騎兵之中,有四營一大早就被李元徽下令往濡須山方向轉移,立營。眼下並不在濡須口戰場。

  只有常雁衡的懷遠營李元徽留在濡須塢內駐軍,以備不時之需。

  魏軍沒想到這一日登岸居然如此順利,燕軍的騎兵並沒有出動,於是迅速在大江沿岸完成了立營。

  距離燕軍最近的營寨,不過數里之遙。遠的有十幾二十里。

  本來是為了讓燕軍突襲而分散登陸,各處立營,等到營壘起來之後,曹元靜才發現問題。

  那就是各營不相連,無法互相形成呼應,最近的也有幾里遠。

  主要是他們也沒想過這麼容易,最初做的打算是要頂著燕軍騎兵的壓力立營,所以提前要求了各部要迅速挖溝布置拒馬設施。

  做的準備是即便有幾處登陸被燕軍趕下大江,但更多地方還是能夠利用友軍被驅逐的時間,完成對騎兵的防禦布置。

  卻沒想到燕軍騎兵沒有出動,各部的登陸的安營地點又不能相互呼應。

  不過眼下木已成舟,又不能讓各部放棄已經布置好的防禦陣地而後互相靠攏。

  而實際上因為背靠大江,他們還是可以通過水路而互相連通,並進行支援的。

  在此期間,燕軍則未出一兵一卒,對魏軍進行阻攔。

  所以在登岸後的第二日,魏軍開始出營,在北岸進行集結。

  並隨後開始列陣,向燕軍所在偃月城和聯營方向進發,開始攻打偃月城和濡須水兩岸的燕軍營壘。

  第一步,自然是負土填壕。

  數不清的魏軍士卒開始拿著木盾,用簍筐背著土往燕軍營壘前的溝里運。

  而這一過程,則是充滿了艱險的。

  燕軍在戰前,每營都大量裝配了弓弩,並且在了解東魏軍的披甲率之後,還打造數目很多,但造價很低的竹箭。

  這些竹箭的製作方式極為簡單,沒有箭翎,準頭、射程、殺傷力都不如制式箭矢。

  但就一點好,便宜。而且對付沒有甲冑的魏軍雜兵,十幾步的距離足夠殺人了。

  甚至有的竹箭甚至在近距離命中之後,根本無法造成致命傷,但他會讓中箭的魏軍雜兵喪失行動能力,並且躺在地上慘叫。

  這種慘狀對於魏軍士卒來說,是對他們士氣的極大打擊,很多士卒在填土的時候都畏畏縮縮,不敢上前。

  從而導致本來就不快的填壕進程,更是遙遙無期。

  至於偃月城這裡,李元徽中軍、中壘、虎步三營,共裝備三千具強弩,甚至城內還架設了數十架投石機.當然,在魏軍填壕的時候,輪不到動用這些,光是弓手抽冷子射的箭就讓寫負土的魏軍膽戰心驚。

  連著填了三天,負土填壕的進程就讓魏軍的將領明白,這麼個填法,明年開春也別想打下燕軍占據的濡須塢和河邊營壘。

  魏軍各級的將校也是發了狠,最後讓督戰隊拿著刀催促著各部的輔兵雜兵去填壕。

  兩難之下,魏軍差點譁變了。砍了幾十顆腦袋才把事情平息了。

  不過士氣也變得一場低落。

  本來輔兵雜兵就都是流民組成的,東魏又缺少足夠的裝備和糧草把所有人都武裝起來。

  所以才形成了以精銳驅使雜兵的作戰方式。

  對於精銳嫡系,自然是待遇優厚,用做好的兵器,穿最好的甲冑,至於雜兵,可以說是飯都未必吃得飽。

  這種情況下,雜兵們未必沒有怨氣,不過是在亂世,能吃一口飯不容易罷了。

  而連續的填土勞作,還要頂著燕軍的箭矢,每天都最少有數百上千的人在他們面前死去。

  這種朝不保夕,又吃不飽飯,還要面臨生命危險的雜兵,自然是會引起逆反之心。

  畢竟,當初造大燕朝廷的反,是為了吃飯。

  現在大魏你敢給咱們吃不飽飯,還讓咱給你賣命?

  事情雖然被彈壓下去,但還是鬧到了大魏天子曹元靜面前。曹天子聽說了之後,沒有二話,命司空張弘平追查。

  這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原來是曹天子的外甥,負責軍糧分派轉運的戶部侍郎陳泉貪墨了。

  剋扣了原本給雜兵的軍糧。

  畢竟在陳泉看來,這些精銳都是天子和各位大將軍的心腹嫡系,自然是不能苛待的。

  你們這些飯都吃不上的,給伱們口吃的就該感恩戴德的賣命了.還能像精銳那麼發放糧食嘛?

  這糧食咱偷著賣點,又能怎麼樣呢?這天子都是咱舅舅.

  於是乎陳泉就開始了,一開始把雜兵的配額減了兩成。

  說是糧食緊張。

  雜兵們一開始還真就是覺得有的吃就不錯了,少點就少點吧。

  誰知道越來越過分,兩成變成三成,三成變成四成,到了濡須口之戰這種關鍵時刻,每日配給的軍糧直接變成了五成。

  這還能不鬧事?

  天子曹元靜,楚王曹成,兩個親舅舅,輪番來找張弘平求情,好話說盡了,都沒用。

  「陛下可還要爭天下嗎?」

  張弘平這一句話給曹元靜懟回去,沒任何的言語了。隨後當眾宣布罪狀,斬首示眾,並親自把軍糧的事抓在手裡。

  而陳泉直到最後行刑前,還都以為是走個過場,兩個舅舅絕對不可能不管他.

  砍了一批貪墨的官員,這才讓軍心波動停止下來,士氣有所恢復。

  魏軍大帳之中,曹元靜坐在主位上,喝著酒,滿腹鬱結之氣。

  既有對戰事不順利的擔憂,也有因為外甥貪墨這一事件帶來的複雜情緒。

  他知道張弘平是對的,但畢竟是自己外甥,親外甥。他起事的時候也離不了姐夫的鼎力支持。

  也沒想到陳泉的膽子也是真的大,貪墨貪到險些引起士卒譁變了。

  最重要的是,他這事是一點不知情的。

  但這件事,此前就沒有一點消息?旁人都不知曉?怎麼可能。

  身邊這些人是知道,但礙於陳泉的身份,不好告發。畢竟他外甥。

  不過要說司空張弘平不知道這事,他可是真不信了,但以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張先生,這次提都沒跟他提過這事,這就大問題了

  想到這裡,曹元靜立馬就明白了張弘平這樣做的深意。若是在出了這件事之前,張弘平對自己說要注意身邊的人,貪墨,瀆職等事。

  曹元靜肯定是嘴上應付著,心裡是不在意,不會當一回事。

  因為他這人一向是不拘小節,待人寬厚,尤其是這些舊日親屬和部眾。

  但這次看來,這往日的寬厚和縱容,都讓東魏的根基在動搖啊。險些就誤了大事。

  「張先生用心良苦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