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難斷

  第158章 難斷

  目前江東曹魏在拿下三郡之後,擁兵二十餘萬。

  但這總數達到二十五萬左右的大軍之中,但是堪稱精銳的很少,只有數萬左右,大部分軍隊成分都良莠不齊,武器甲冑也很希缺。

  其中,曹元靜手下有一支八千人精兵,是大魏軍中最為強悍的部隊,驍勇善戰,是他起家的老底子。

  這八千人全部都是丹陽人,曹元靜本人和他的主要班底,主要部將都是曹氏宗族子弟和姻親嫡系。

  楚王曹成、太子曹炎手下也都各有一支以丹陽人為主要班底的精兵,人數都在三四千人上下。

  大將軍苗先雲,前將軍李成嗣,後將軍劉長彥等人也都是如此。挑選精壯為卒,把最好的甲冑、裝備,甚至糧食都優先這些精銳。

  而魏軍的主要作戰模式,就是用以精銳親軍為鞭,驅使各路雜兵、義軍、流民以人海戰術消耗對手。

  在關鍵時刻出動精銳親軍來一錘定音,奠定勝果。

  如果是對手太過強大,前面的隊伍一觸即潰,那麼後面精兵也能從容後撤,只要這些精兵還在,雜兵消耗多少其實都無甚所謂。

  此外,左將軍朱浚、右將軍陸恭仁,衛將軍顧常,領軍將軍賀崇儼,護軍將軍張弘景,這些江東大族的將軍們,手下各有數千乃至近萬的部曲。

  這些豪族部曲其實戰力相當可觀,訓練和裝備都不錯,但作為世家大族們的家底本錢,作戰風格非常的保守。

  所以仔細算下來,整個大魏帳面人數上多達二十七八萬的龐大規模軍隊之中,主力精銳也就是五萬左右。

  曹元靜親自率軍進攻豫章,前將軍李成嗣、後將軍劉長彥,左將軍朱浚,右將軍陸恭仁,這些人除了麾下精銳部曲,各自也統領萬餘人左右的雜兵,在加上水師,總人數在八萬左右。

  而苗先雲和曹成兩人帶領的大軍,基本上囊括了餘下大魏所有能戰的部隊,除了太子曹炎要留守建鄴。

  大江南岸的動靜,自然是瞞不過北岸的鎮南將軍府。

  人在合肥的李元徽在得知江東魏國開始大量聚集糧草,並且徵集船隻這些消息之後,不需要多想就知道這是要打仗了。

  不管江東是出兵豫章,還是跨江進攻江淮,都意味著一場大戰。

  軍令立即發出,包括巢湖水師在內,以及還在各地徵召新兵的各營,全部往沿江方向集結。

  江淮包括江東以及荊州地區的巨大輿圖懸掛在帥堂里,中央還擺著一個巨大的沙盤。

  李元徽召集了目前在合肥的將領,如虎威將軍劉玄機,護軍蕭釋之,鷹揚郎將陳瑱,別部司馬何貴,殷拱,周本,郭興,夏侯元弘,以及李青蓮、謝巽等幕僚合計十餘人,商議軍情。

  眾人的判斷初期的一致,曹元靜的目的是豫章。

  豫章郡的地理位置在大江上游,對下游的魏國造成的威脅比對岸的江淮還大。

  而且李元徽早就讓廣陵一線,對兩處能夠大規模渡江的戰略要地進行了重點防禦,不說是固若金湯,但絕對能夠撐到援軍過去。

  至於走濡須水進巢湖,攻合肥,這條線路是沒問題,但合肥是堅城,周邊又有水流掩護,想要圍城都困難,短時間不可能拿得下。

  拖時間長了,豫章的水師若是沿江直下,都不用搞太多花樣,直接鑿沉兩艘大船就能短暫的封鎖濡須口,或者就專門盯著江東的運糧船隊。

  就能讓江東大軍不上不下,卡在巢湖和濡須水很難受。

  所以先取豫章對江東大魏來說,是最為合理的安排。

  而且從江東魏軍的歷次作戰來看,出兵的戰略時機都把握的非常好。

  曹元靜最早開始反燕是在朝廷二征高句麗的時候,當時作為私鹽販子的曹天子也就沒想到自己居然還被官府徵召去遼東打仗。

  那去遼東打高句麗的還能回來嘛?頭一次他們縣裡應募去了幾百個,一個都沒回來。

  索性就直接反了。

  曹元靜雖然反了,但卻只是帶著人劫掠一番之後,鑽入黃山和天目山一帶,積蓄實力。

  直到楊巡造反,天下震動才出來搞事情。連續數次擊敗丹陽郡和吳郡的郡兵,聲望大漲。

  不過面對征南大將軍宇文譚的江東鎮戎軍,就是一觸即潰,望風而走。

  這也給了宇文譚以及朝廷一眾錯覺,那就是曹元靜這個賊子雖然狡詐,但卻不足為慮。

  宇文譚心中可能也是存了些養寇自重的想法,最後等到慕容英駕崩,梁王造反之際,曹元靜才算真正漏出獠牙,展現出真正的實力,一舉攻克建鄴,隨後更是連續拿下了吳郡和會稽,聲勢甚至一度趕超瓦崗的翟讓。

  如今更是登基稱帝,雄踞一方,已經出色說明了江南這支曹魏政權並非是簡單草台班子。

  小看這些豪傑,那是要吃大虧的。

  所以接下來的事情也就簡單多了,李元徽需要做個選擇。

  豫章郡,救不救。

  從目前江淮軍目前的狀況來看,救不了。

  水師和各部有一大半是新兵,靠這些沒有經過訓練的人上戰場,眾人都有疑慮。同時水師的戰船數量也不足夠把幾萬大軍運到豫章戰船。

  甚至能夠完成沿途護送的任務都是個問題。

  而以曹軍的兵力人數來說,是完全有能力兩線作戰的。

  所以最後軍師祭酒李青蓮、參軍謝巽都建議棄守豫章郡,把力量全力收縮回江淮。

  並固守廬江和濡須水,以及歷陽、廣陵一線。

  護軍蕭釋之卻提出了一個策略,「圍魏救趙」。

  也就是等到魏軍主力去進攻豫章之後,不守濡須口,而是把巢湖水師提前調出來,把魏軍偏師引誘上岸,讓他們去打合肥。

  而巢湖水師則由淝水進入淮河,繞道洪澤湖,高郵湖,走運河,從廣陵出兵,奇襲京口。威脅建鄴。這樣魏軍就必須回援。

  但這個計劃存在不小的風險。放魏軍去進攻合肥,要是合肥有些閃失,那江淮的局面可就亂套了。合肥可是江淮重鎮。

  鷹揚郎將陳瑱卻提出,蕭釋之的戰略可行,但卻應該換個思路。

  那就是濡須口絕對不能輕易放棄,應該重新在東關舊地再重新夾河立寨,以抗拒江東大軍。

  因為他們是必然要從濡須口北上的。

  東關,就是三國時期東吳在濡須水修建的一座關隘,是東吳與曹魏對抗的前沿。

  從這裡固守,而後分梯次後撤,引誘江東大軍北上進入巢湖,去打合肥。

  這樣從時間上來說,無疑是更充足,並且即便是京口偷襲不成。也可以迅速順大江直上,抄江東魏軍的後路。

  這些謀劃都有可取之處,卻好像都欠缺點什麼,讓李元徽有些躊躇。

  一時之間難以決斷。

  (各位看官,新年快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