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積善

  第147章 積善

  出了宮門,李元徽倚在車樓里沉思起來。

  十六歲的鎮南將軍、又加了揚州都督。即便是皇親國戚也有些離譜,離大譜。

  在大燕這三十多年的時間裡,漢人士族出身的大臣能做到這個位置上,平均年齡都得四十左右。

  鮮卑豪族要少一點,也得三十五六。

  就算是宗室,皇子親王,能在十幾歲就封為重號將軍,還加一州都督軍事,寥寥無幾。

  而李元徽這個異類,你要說他功勞多大呢?好像也就一般。

  能力多強呢?好像也一般。

  出身倒是算不錯,但跟他同樣出身的洛陽長安加起來怕不是幾百上千。

  同樣是駙馬的征東大將軍高晃,是二十九歲才被封為鎮東將軍、都督青州軍事。

  即便是身為親王的夏王慕容麾,也是二十三歲,才得到都督冀州軍事的職位。

  要不是這大燕快玩完了,李四都有點怕自己最後封無可封了。

  不過這江東的曹元靜也確實是有點猛。

  直接趁著大燕朝廷無暇南顧的機會,將建鄴拿下了。

  建鄴拿下之後,有吳郡、會稽這些大族的支持,江東基本上已經是姓曹了,不過是時間問題。

  大燕的中軍精銳都被慕容盞拖住了,沒有可能去南下收復江東。

  江淮地區李元徽現在撐死了也就兩萬多人,且水師也才幾千人,能動用的也就百餘戰船,就靠這個想要南下滅魏.嗯換二哥來都懸。

  即便是有大劉和老朱這兩個絕世猛人,也難頂。

  回到家中之後,李元徽把事情跟幾個幕僚交代之後,一個個都喜形於色。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相處李元徽跟這幾個幕僚也算是有了些了解。

  各個都是聰明人,基本的局勢都會看,但側重點不一樣。

  李青蓮長處是出謀劃策,放眼全局制定戰略方針,文筆也很出眾,軍中發布的政令都是他撰寫。

  謝巽行事比較周密,事無巨細,總攬幕府之中的各項事務都得能處理的井井有條,能裨補缺漏,能當大管家。

  張撫,在屯田的時候就展現出了強大的管理能力,搞後勤是一把好手,適合做地方官,另外還兼通軍略,行軍布陣,安營紮寨都能安排到位。

  另外留在淮南的幾個:郭風和是全才,軍政兼修,處事果斷,畢竟人家之前自己就是雄踞一方.

  曹策,六邊形戰士,什麼都能幹。

  餘下的也沒什麼值得拿出來說的。

  因為軍情緊急,李元徽也決定儘快返回江淮。

  按照規矩,將帥外任,妻兒家小都是都是留在京城的。

  慕容佳音因為身份特殊,倒是可以跟著李元徽南下,但尚且有孝在身,所以還是沒跟李元徽前往江淮。

  對此李四還是比較滿意的,畢竟慕容佳音要是跟著南下,有些事做起來可就不太方便了。

  這次回江淮可是要「高築牆」「廣積糧」,招兵買馬,積蓄實力。

  雖說是奉命行事,但自家說自話,這兵是給慕容家招的還是老李家招的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有慕容佳音在那邊,行事說話都得加老小心了。

  要是她不在那邊,那就完全可以放飛自我了。

  有多少糧食,李四就敢招多少兵。

  兩日後李元徽在陛辭之後,就迅速率軍南返。

  鄭善道朱興宗等人率步軍剛趕到洛陽才幾天,就得緊接著南下了。

  不過好歹是讓眾人見了見世面,這天下第一雄城洛陽,是個什麼光景,終於是見識到了。

  回去的路上,李元徽除了趕路之外,也開始和幕僚和部下們開始商議新一輪的擴軍計劃了。

  大江下游的消息傳到上游,雖然是逆流,但也不比洛陽慢多少。

  成都方面眾人得知消息之後,也是吃了一驚。

  「這曹元靜好生厲害,建鄴既下,江東恐怕不日就會落與其手,四郎那裡怕是不好過了。」

  李源背對著眾人,望著節堂上懸著的巨型輿圖,很是擔憂道。

  雖然入蜀不過一年有餘,但李源已經能完全控制蜀中的軍隊,並且得到了不少蜀中大族的支持。

  之前在蜀中為禍的幾支流寇,也都被剿滅殆盡。

  在加上他還接收了李神符鎮守蜀中數年的人脈,所以如今蜀中幾乎是李源說了算的。

  「唐公,李將軍這時節想必已經率軍去洛陽助戰了,即便江南巨變,也影響不到洛陽。唐公不必擔心。」

  幕僚劉步軒在一旁拱手勸慰道。

  李源搖頭嘆氣道:「我自然是知道四郎此刻應該在洛陽,但江淮有事,北方戰事又吃驚,四郎恐怕還是要回江淮抵禦江東侵襲。四郎年少,未及弱冠。而曹元靜是經年老賊,兇悍之徒,不能不憂慮啊。」

  倒是一旁的李三郎一臉輕鬆道:「阿耶何必憂心?四郎行事,一向穩重,又有劉玄機這等猛將相助,我料四郎必固守城池,積蓄糧草,不會貿然出戰。倒是朝廷估計不日就會下達詔書,催促益州出兵關中,匯合隴右、河西之兵馬,以支援長安。長安路遠,蜀道難行,阿耶當命各郡準備好糧草,運抵漢中,以備軍用。還有就是,長安遠徙過來的官屬怕是有數千人,算上他們的護衛僕役,足有數萬,這些人需要安置在何處,尚需阿耶跟各位仔細斟酌。」

  李源聽了李三郎的話,更是眉頭緊鎖。

  是,老三說得對,不用擔心老四了。

  但需要操心的事,還是一點不少好嘛?

  李源想了想然後道:「傳令給漢中郡,隨行流民都安置在漢中,若是那些避難的官屬願意在漢中落腳,就讓漢中太守準備好田宅,不可怠慢。漢中若是能分流一些,入蜀之後,就讓他們在綿竹、雒縣和成都城分別安置。不可使其眾人有衣食之憂,要以禮相待。若有宗室、十姓高門和鮮卑貴戚,都把人安置在成都.」

  「若有要前往洛陽的,就命周邊郡縣沿途路護送,所有耗用,各郡縣斟酌供給。」

  長安貴胄們西奔入蜀,對於李家來說,收容這些人,這事辦好了那就是讓如今洛陽廟堂上的幾乎所有大人物都得記在心上的一個大人情。

  再不濟也得對李家心生好感和善意。

  至於這些最後起到什麼作用,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