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只想回地球啊第一百六十九章開罐
在發現羅斯128海洋深處出現如此怪異的景象後
為了謹慎起見,當前楊勐還未打算親自下場。【記住本站域名】
畢竟,在這個時代,人工智慧和自動化設備已經代替了大多數的人力勞動,
就算是航天工程也不例外。
當初,地球掌權者們在討論系外探索計劃時,便曾為了有人探索和無人智能探索的問題,爭論過一段時間。
但考慮到,
以當時的航天技術前往系外星系,動輒數十年,通信周期更是在數年以上,
而為了發揮人類在認識外星生命的主觀能動性。
最終,載人先驅航天計劃,以絕對的優勢獲得了通過。
而為了保證先驅航天員的生存能力,
人類為他們,配置了大量的智能化,自動化技術在各種頂尖交叉技術的輔助下,人類的地外探索工程師曾預言:
「擁有這樣技術的航天員,在配合基因克隆技術,
已經有了開天闢地,女媧造人的能力……」
……
對於楊勐來說,自動化設備的使用已經算是十分熟悉,
不過,接下來這種開罐頭式的探測器他還是第一次嘗試建造。
若光是他一個人類,
完全考慮到,各種設備的模塊布置,和集成化處理,以及讓探測器內的各種設備有效的配合運轉,
而不會出現左手打右手,相互搗亂的情況,
以他個人的能力很難完成這樣系統工程化設計,
所幸,他有著小尹這樣的人工智慧進行輔助,
作為航天工程方面的人工智慧,探測器的設計,模擬,測試等工作是小尹的強項。
楊勐只需將自己面臨的情況告訴小尹,
如他需要有東西可以進入那金屬圓球中。
而小尹則根據楊勐的要求,
利用之前水下探測器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探測裝置的設計。
此時的楊勐已經將自己的要求告訴了小尹,
而通過飛船上的超算,小尹也很快,提供了初版方案,供楊勐預覽。
在瀏覽過後,楊勐見第一版探測設備的開罐過程較為暴力,
可能會導致金屬圓球的內部安全問題,
楊勐又提出了一些列問題,讓小尹進行修改。
而小尹對於的楊勐提出的問題,有的進行修改,有則是用數據證明可能無法修改……
就這樣,在多次討論中,
設計方案便出爐了。
而接下來要做的,便是對設計方案,在虛擬環境中模擬測試
……
時間總是過的很快,
尤其是在忘我的忙碌中,
一轉眼又過去了七天的時間,
經過這幾天的忙碌,
一個新的探測器,經過設計論證、模擬演算、三維列印、測試改進,終於被楊勐搞了出來。
此時在設備艙內,
楊勐正在對「開罐器」進行著最後一遍的檢測:
「接下來便是實際驗證了!」
看著眼前這個自己從未接觸過的設備類型,楊勐還是無法百分之百保證其能達成最終目標,,
航天工程是一項十分嚴謹的事情,
而他之前使用的那些探測器,之所以能不出問題順利使用,得益於人類數百年航天工業的積累。
但對於在深海中,用柔和的辦法破開一個巨大金屬圓球技術,
人類在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多少先例。
若是人類未曾突破可控核聚變技術,
依舊困在地球上,
也許會因為各種矛盾的升級,加強海洋深處的對抗,也許那時會迸發出各種深海技術,
但現在人類嚮往的是更為廣闊的宇宙星辰,深海探測也不是人類的著重點。
……
「開罐」探測器被的設備艙內的吊臂運送,到了之發射艙內。
隨著燃料加注,發射確認,再到最後發射的指令。
開罐器很快變成了一個亮點。
此時飄在舷窗前的小光,見楊勐又發射了什麼東西,它微微的閃爍著問道:
「這次應該能探測到裡面的情況了吧?」
聽到小光問話,
依舊在忙碌什麼的楊勐,頭也不抬的回應道:
「這次應該沒什麼問題!」
話雖這麼說楊勐心中還是有些不安,
對於探測器能否開罐成功,他到不是很擔心,,
那點水壓對探測器並不會造成什麼危險。
真正讓他不安的是,
之前看到的那大型複合多孔菌內情況,
這讓他心中產生了一些不好的猜測。
「希望這些猜測是錯誤的!」
……
與之前的氣動探測器一樣,
新的開罐探測器,也是從夜半球進入。
不過,因為這次不需要探測羅斯128行星的地表狀況,
開罐器直接從的夜半球的20點的時區進入。
等探測器上因為與空氣摩擦所產生的火焰全部消失後,探測器已經進入了19點時區,
沒用多長時間,探測器便進入了晝半球與夜半球可交界的18點時區,
開罐探測器的飛行速度很快,
不到三個小時,便從的18點時區進入了12點時區,
若不是需要制動減速,
整個開罐探測器到到達12點時區的速度將會更快。
「已經到達1號金屬圓球的上方,準備進入海洋!」
小尹的語音再次在楊勐的耳邊響起,
此時飛船上的小光和楊勐再次聚集在了一個大屏幕前,
看著開罐探測器的探索過程。
與之前氣動探測器需要在空中釋放水下探測器不同,
這次的探測過程中,
整個開罐探測器,在進行了四次墜落制動後,整個進入的海洋中。
隨著海水的沖刷,
黑色且泛著彩光的油性物質在探測器進入的地方快速散開,
這部分黑色物質,
是探測器在進入大氣層時,與空氣摩擦燃燒而產生的東西。
而隨著黑色物質被沖開探測器接近銀色的外貌顯露了出來,
這個是圓底半橢球體的結構,
因為不需要面向廣大人類進行直播,上面也未有任何標識類塗層,
只是單純的銀色。
此時這個橢球體從中間裂開,露出了裡面真正的開罐器,
這是一個頭大一頭小,有些類似葫蘆的探測器,而這便是楊勐與小尹在這段時間內搞出的開罐探測器。
通過小尹設定好的路徑程序,
探測器較大的一頭,出現了一些明顯的氣泡和不怎麼明顯的漩渦,
隨著這種現象的出現,
整個探測器向著目標點移動而去。
……
按照常用的邏輯,楊勐按照發現的順序,
將自己第一個發現的金屬圓球,命名為1號金屬圓球。
此刻,1號金屬圓球與它的多孔菌,正處於兩百一十米深度的海洋中,
而這樣的深度並不算深。
很快開罐探測器便到了多孔菌的附近,確定了一個孔洞,而後鑽了進去。
對於人類來說多孔菌複雜的內部結構猶如迷宮一樣,
難以找到準確到達金屬圓球的路。
但對於小尹這樣的電腦程式來說,
只要走過一遍,便會牢牢記住自己所走過的路,
因此沒有耗費多少時間,
開罐探測器便再次來到金屬圓球前。
此刻在飛船上,
無論是小光還是楊勐都沒有言語,而是緊緊的盯著屏幕,等待著接下來的開罐過程。
只見葫蘆形狀的開罐探測器,找到了之前發現的艙口,
將較大的葫蘆底部,對準的了艙口,
緩緩的靠了上去,
隨著就底部靠在出口上,
一個金屬圓盤,通過微型震盪手段,檢測艙口的穩固力學程度,
見力學穩定達標,
葫蘆底部的排液設備開始工作,
隨著內部的液體排除,
在強大的內外壓強下整個探測器,牢牢的吸附在了金屬圓球。
而隨著液體的排空較大葫蘆的內部也出現了一個可供作業的空間,
在後小尹通過操控機械臂,
將三個連結底座被焊接在了金屬圓球上,
之後用三個金屬杆,將金屬圓球與開罐探測相互連,
待連結完畢後,
葫蘆上方較小的部分內,投放了一個的碗裝的設備,
這碗裝結構經過專門的設計,金屬圓球的艙口完全吻合,
緊緊的扣在了出艙口上,
在抽取了倒扣的碗中空氣,
小尹又操控著設備,確定了一遍碗狀結構的氣密性,
如此內外嵌套,也是防止因為艙門的打開,氣壓失衡,導致開罐器失衡後。
而探測器的這一些列動作,都通過內部的微型攝像裝置,傳回了飛船上。
「要開艙門了!」
而看著探測器順利的完成這些步驟,
併到達了最後一步,面對這種情況,若說是楊勐沒有任何情緒波動是不可能的。
只不過,所有的情緒都被他壓在了心底。
「檢查完畢是否開艙!」
小尹向楊勐請示了一遍指令,
「開始吧!」
「明白!」
隨著楊勐的指令,
機械臂開始擰動艙門上的螺絲口,
這種結構是傳統的開艙方式,
即使到了這個高度智能自動化的時代,
想要手動開啟一個飛船的艙門,還是免不了要從褲兜里掏扳手出來。
可惜,機械臂的扳手擰動了一陣後還是沒有打開艙門,
見此情形,楊勐暗道一聲:
「果然如此嗎?」
對於傳統方式打開艙門的做法,他也不抱多大希望,他只是想試一下。
畢竟,裡面死了那麼多的人形生物,
在結合之前看到的那些移動的金屬球,
楊勐懷疑的這些生命體的消亡可能並不意外。
在他看來,不論是人類還是複製人都存在著一定的求生本能,
若是他面臨困在金屬眼球的情況,
那麼等無風帶到來,多孔菌浮出水面的時候,他會想辦法逃出這裡。
然而這只是,他作為人類的想法,
金屬圓球內的存在是不是人還無法下定論。
以他的想法去衡量裡面的存在,顯然是正確的。
想到這裡,楊勐向小尹詢問道:
「你認為無法用傳統方式打開的原因是什麼?」
「根據分析,很有可能是絲扣與鎖定結構脫離,
或者是艙門被某種方式封死,所以無法打開!」
「這麼說來,要採用一些暴力的手段了嗎?」
看著金屬圓球那光滑的外壁,楊勐微微的皺了一下眉頭,
雖然使用一些暴力手段會觸發一些風險,
但他沒有過多猶豫,直接下達指令道:
「按照計劃,先打眼,放微型機器人進去看一看!」
「明白!」
隨著楊勐的指令,
底部空腔內的機械臂換了一種設備,
開始在艙門上鑽眼。
這種行為對於整個金屬圓球來說是危險的破壞行為,
可惜金屬圓球里也沒有什麼生命出來向楊勐抗議。
……
隨著鑽頭的工作,
楊勐發現的這個金屬圓球外壁的硬度有些高,
而小尹通過簡單的分析發現了鑽孔碎屑的金屬物質以鐵為主。
看著不斷掉出的碎屑,
一個從遇到1號金屬圓球的到如今依舊存在的疑問,再次從楊勐的心底浮現,
「製作如此多的金屬圓球,金屬元素從哪裡來?」
「以目前所看到的金屬圓球數量來看,所需的礦物可不小啊!」
也就在楊勐暗自思索什麼的時候,
一旁的小光閃爍著說到:
「進去了!」
緊接著小尹的聲音在楊勐的耳邊想起,
「正在派遣微型機器人進入!」
「掃描艙內環境中……」
「經過確定,當前艙室為壓力艙!」
……
隨著小尹提示音,楊勐的注意里再次回到了屏幕上,
對於艙門後是壓力艙的情況,
他並沒有感到任何意外,
若艙門後面不是壓力艙,那才是奇怪的事情
在這樣的海洋環境中若是內外環境直接相通,
一開艙門直接大水漫灌,那是十分可怕的事情。
只有用壓力艙做隔斷,才能保證進出安全。
在監測到艙門後是壓力艙後,
微型機器人也開始傳回圖像,
壓力艙內的環境,十分昏暗,可以依舊看到一些屏幕上閃爍著幽暗的光芒。
「這裡竟然還有設備運轉著!」
通過微型機器人的視角,楊勐發現在壓力艙內的一些設備,正顯示著什麼,
這讓他感到意外,
根據楊勐的推測,
這個金屬圓球很有可能是從,之前的那個大型複合多孔菌那裡飄來的,
從10時區的位置到12時區的位置,是一段不小的距離,需要耗費不少時間。
若金屬圓球自身沒有主動提供能源的裝置,
整個內部應該完全陷入黑暗才對。
而如今看到壓力艙內的一些屏幕還亮著光,這讓楊勐有些振奮。
「看來金屬圓球里的線索可能會很多!」
……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