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貨殖之道
霍琇漫聲開口之際,洛千淮正舀了一顆蜜汁紅果塞入口中,才剛咀嚼了幾口,就察覺到了眾人投射到來的目光,腦中也後知後覺地理解了對方的話。
在座所有的人,包括與洛千淮有交情的幾位夫人,這會兒已經都聽出來了,霍琇字裡行間透出的輕視之意。
能坐在這水榭之中的人,就沒有誰不是七竅玲瓏的,就算賞花那會兒沒看出來,但從水榭席位的安排上,也都大概明白了個七七八八。
襄侯雖然只是個沒有食邑的關內侯,但侯爵是超品,他的未婚妻就算本身是個內宦之女,也該受到與侯爵相當的禮遇,理坐坐在前排上首的席位才是。
辛夫人出身顯赫,又做了多年的丞相夫人,於官場交際那一套遊刃有餘,斷不可能犯下這種低級錯誤。
所以這座次安排一出,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訴大家,她對這位景大娘子極為不喜。
王夫人跟崔瑩兒等人對此雖然頗有微辭,但現在到底是在辛府之內,循著客從主便的規矩,並不好多加置喙。
再往深里說,辛家現在掌了丞相大權,馬上又要出一位皇后,且以現在陛下的年紀來看,少說也還會有幾十年的富貴,若是那辛娘子再生下中宮嫡子,成就百年門閥也並非不可能。
這般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人家,便是身為陛下舅母的王夫人,也不可能為了一個景大娘子,就去跟辛夫人唱反調,更不要說是崔瑩娘跟其他人了。
只是明面上雖然不好偏幫,但私下裡的提點還是可以的。
樓智平身為大農令,掌天下財政經濟大權,家中收到的各色供奉並不比丞相府少,所以妻女亦是知曉熊掌的滋味,便是對著那旁人眼熱無比的雲錦,也並沒有多麼強烈的渴求。
崔瑩娘向自家女兒遞了一個眼色,示意讓她伺機解圍。
由樓紫嫣出面,不過是小女兒嬌憨好勝了些,就算是攪了崔琇當眾落景大娘子的面子,對方也不好遷怒到樓家。
樓紫嫣會意,正要開口搶答之時,就聽見洛千淮說話了。
說來也是奇怪,之前跟她同行了不短時間,始終沉默不語的內向之人,這會竟能當著滿堂客人,說得落落大方,絲毫不露半點怯色。
非止如此,她的音色還是出乎意料的悅耳,便如山谷清泉,清澈平和,雖然聲音不高,但卻似能直接流淌到自己的心底一般。
「夫人說得沒錯。」洛千淮從容說道:「先前小女在忻州鄉野之時,里民便是僥倖獵到熊掌,也不捨得自己嘗鮮,都是拿到鄉市或縣中售賣,所得不過數千錢,卻能極大地改善家中的生計,求得一個衣食無憂。」
就是等於回答了辛夫人的問題,說出了方才佳肴的來歷。
辛夫人沒料到她竟然真能認得出來。
她的唇角緊抿,雙眼微眯,現出了明顯的不悅之色。
只是這會兒卻少有人注意到她的變化。除了幾個欲求雲錦的夫人之外,其他人倒是還好,尤其在知曉了方才所嘗的佳肴竟然是熊掌之後,甚至生出了幾絲竊喜之情:
一來辛夫人肯用這種奢華珍品待客,說明對她們的看重;二來如她們這般生長於西京的貴婦,還是第一次聽人提起底層村民的生活,覺得十分新鮮。
萬夫人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村姑而已,竟然真能品出熊掌的味道。那好好的一匹雲錦,難不成就要落到這等人的手裡,實在是暴殄天物。
她抬眼看了看另外幾位難掩失望之色的夫人,冷笑著開了口:「景大娘子,此處並非是你幼年所居的鄉里,說話須得過過腦子——熊掌在這西京可是有錢都買不到的好東西,去歲矅星樓歲末拍賣的那道紅燒熊掌,價格最後都過了千金——你方才說只能賣到數千錢,莫不是信口雌黃,將我們這些人當成了傻子嗎?」
她這麼一說,其他夫人們亦覺得有理,一時間滿是議論之聲。
洛千淮卻並不意外。商品流通,經濟之道,在這個時代只有極少數的人才能洞悉一二,在座的貴婦們大多連算術都不懂,哪裡會知曉這些。
她淡然一笑,免費為她們科普道:「夫人可知貨殖之利?東海之珠,商人以大斛收取,每斛價格不過千錢,運至西京製成釵飾,一支少則數金,多則百金;湖州之綢,織女夙興夜寐,一月可得兩匹,售於布莊亦不過半餅金,然運至西京,價格至少十金,上不封頂。」
「這熊掌亦是如此。鄉野之中不過是難得的野味,里民能換得數千錢已是心滿意足,哪裡想得到會有人將它們一路快馬解送至西京,以加入好酒的高湯反覆煮至軟爛,澆以蜂蜜調煮的醬汁,鎮之以磨成細粒的冰沙,起個「踏雪尋熊」之類的雅名,便能賣上百倍千倍的價格呢?」
洛千淮說到這裡,下面的夫人們均是聽得訝異連連,各個若有所思。
辛夫人不意景大娘子竟有這般見識,不僅輕而易舉地化解了自己的刁難,還將自家大廚獨門秘制熊掌的方子也當眾說了出來,在眾人面前著實出了一番風頭。
最令她鬱悶的,便是那主動將梯子送到對方腳下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這就等於自己搭了台,本想讓人在上面出個丑,結果對方卻藉此機會,贏了個滿堂彩。
崔瑩娘卻是心中暢快。她常在家聽樓智平說起生意經,於天下商賈之事,了解得比在座其他人多得多,此刻對洛千淮更是另眼相看,覺得她不止是醫術高明,眼界也極為不俗,絕非是尋常女子。
怪不得陛下特意挑選了景大娘子配給襄侯,原來是慧眼識珠。這麼看來,之前外間盛傳的少帝不待見襄侯一事,多半乃是謠言,不足取信。
王夫人的心中卻生出了另外的念頭,望著洛千淮的目光變得有些灼熱。
少帝為王家平了反,不僅發還了被充公的產業,還額外賜下了不少商鋪田莊,可惜王泰還小,自己又是一介婦人,並不懂什麼經營之道。
當年王家出事的時候,周邊相熟的人家要麼袖手旁觀,要麼落井下石,此番再貼上來的,她也並不待見,所以一時也找不到人商量該如何打理。
可這位景大娘子卻似對此道並不生疏。她與自家本就相熟,若是請進府去好生詢問一番,聽聽她有什麼高見,多半也能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