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方導的額頭上有灰

  「到1902年,《海底兩萬里》第一次引入到中國,產生了中譯本。這本小說譯自日,日又譯自英,英再譯自法……當時的國人接受的就是這種翻譯了幾次的舶來品,在那一年,鋼鐵大王卡內基宣布在華盛頓建立研究所,美國人威利斯發明了人類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空調,百老匯第一個劇場開始營業,新的力量已經登上歷史舞台……」

  「而這片土地仍然處於黎明前的黑暗中,而且似乎越來越見不到光亮,因為在前一年清廷剛剛簽訂《辛丑條約》,從此華夏大地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它不單單是教科書上一行文字,因為我們知道黑暗終將要過去,但究竟會持續多久,這是當時的人所不能預料到的。」

  「不過在這種絕境之下也並不全是麻木,也是在這年,梁啓超寫了一本名為《新中國未來記》的小說,書中描繪了對未來中國的想像,準確預言了去年在魔都舉辦的世界博覽會。『處處有論說壇、日日開講論會,竟把偌大一個魔都,都變作博覽會場了』。」

  「梁啓超想到了魔都的崇明島,想到了吳淞口,想到了奔流入海的長江水……他沒能想到的是海底下發生的故事,我們做的就是將它補足,並且落地。」

  「現在把時間調到一百年之後,不多不少,恰恰是在一百年之後,2002年,多家研究所在科技部的支持下,決心研製一款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深海載人潛水器,將科幻變成現實,如你所見,這個潛水器的代號就是『蛟龍號』,而我現在正在蛟龍號裡面為您錄製下自述視頻,它也許是全世界最深的一次個人視頻記錄。」

  方沂說到這裡,另兩位科研人員一齊向鏡頭打招呼。從蛟龍號的監視器裡面能看此刻的海底實時畫面。

  他說:「這片海域從來沒有人來過,它原本是人類的禁區,只出現在幻想小說裡面……完全不像是那些設想裡面的那麼精美,相反的,只有深邃的黑暗,靜悄悄的等待著來者,亘古的岩層記錄著上億年前或者是上一周發生的地理變動,終於被我們用儀器解讀出它書寫的訊息。」

  「也許深邃的海底不如小說中描述的美妙,但人類在尋找過程中展現出的勇氣和超越的信念是更現實的美。」

  「我是方沂,我正在蛟龍號上為您錄製視頻資料,這可能是全世界最深的一次個人視頻錄製……接下來我會把鏡頭讓給王副設計師,有請。」

  方沂摁下了暫停鍵,問艇內另外兩個人,「我剛說的怎麼樣?」

  「好!」

  王工很想竄起來喊,不過蛟龍號留給艇內人員的活動空間實在不大,他小心翼翼護著頭,重說了一遍,「雖然我們都是念文章,搞宣傳教育啊,但你說來的效果就是要比一般人好一些。👺😂 ❻❾丂hU𝔁.𝐜𝕠ᵐ ☜☠」

  方沂:「術業有專攻,你才是設計了探測器的人。」

  三個人每個人都有任務,都要在鏡頭前錄製視頻。方沂負責歷史科普,提高基調,王工負責介紹探測器的基礎性能、當前海域狀況。

  還剩下一個就比較倒霉,他是幹事兒的,得操控探測器,全程沒法露臉。

  雖然如此,三人還是抓住機會,留下了一張合影照片。王工說,「等我拿到了照片,我就在這照片背後寫上經緯度,下潛的深度,還有我們下潛的時間,免得忘記了。」

  他看著方沂,忽然輕笑道,「不過好像也沒這個必要,因為有你跟著下了水——假如要查詢的話,上網搜索一下你名字就好了。」

  隨後,蛟龍號執行了一系列探測任務,收集一部分土壤和捕捉海底生物。對這艘能下潛到7000米的探測器而言自然是小菜一碟,半個小時之後,蛟龍號開始上浮。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蛟龍號都看不到什麼陽光,他們現在所處的深度早已進了「海洋深層」(無光層),要到200米的海水深度,才能微微的見到光,大部分的海洋動物事實上也生活在這個光照區間。

  19世紀的凡爾納沒有進入深海的條件,所以他錯誤的認為海底兩萬里也像是淺海一樣,有斑斕的珊瑚和游來游去的魚兒;凡爾納另一本小說《環繞月球》描述的更加誇張,主人公憑藉炮彈把自己崩上了月球,這些東西放在今天恐怕立馬要被怒噴一通。

  蛟龍號漸漸進入到表層,可能是因為這片海上人類活動的影響,魚群沒有方沂下潛的時候那麼多,不過這反而方便了眾人,他們一起圍在監視器上看美輪美奐的光影,確認上面沒有障礙後,最後這兩百米任憑探測器上浮即可。

  母船會開過來捕獲這艘探測器。

  王工說:「有個說法,我們人類對海洋的了解,比我們對星空的了解還要少。我剛才抓了一些樣子怪異的水下生物,很可能又是之前沒有記載過的,你們也是發現者之一,所以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申請命名什麼的。」

  方沂:「真的嗎?」

  王工:「雖然大概率是不可能通過的就是了。」

  蛟龍號重新回到母船身上又花了半小時,三人依次從船艙裡面出來,記者問他們的感受。

  主要是問做導演的方沂,他對於蛟龍號的意義,就類似於美國載人航天項目當中登月的普通教師,是技術非常成熟的炫技表現。

  美帝那一次載人項目搞砸了,蛟龍號可沒有啊。

  方沂的詞早已經被固定了:「我已出艙,感覺良好。」

  《直播間》欄目的張召鍾和金燦容掰扯了足足三個小時,口水都說幹了,終於能歇會兒。鏡頭轉到方沂臉上,《直播間》的主持人跨越三千多公里和方沂進行通話。

  她問:「海底有沒有龍宮?」

  「當然是沒有了。」

  「聽說方導的新電影就打算拍攝蛟龍號啊,傳言還會有龍宮出鏡?」

  「電影會有藝術化的創作手法嘛,但科研卻不是這樣。正如人類第一個女太空人飛上了外太空,她窮盡了視野也沒有看到上帝……所以非要說的話,蛟龍號就是現實的龍宮了,雖然它沒有仙子飄來飄去,但它的一切是真實的。」

  「方導的額頭上有灰呢,是在艇內碰了一下嗎,還是剛才擦汗抹到了上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