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收穫,總是伴隨著喜悅

  話又說回來,真的是每一次來都有變化。

  等前幾天來,他還伸手進紅薯秧下面摸了。

  嚯嚯,摸到了一個個的結實的硬傢伙。

  那就是紅薯了。

  再往裡走,還能看到有的地方鼓出一個個土包。

  不用想,那就是長大的紅薯了。

  知道紅薯秧下面有東西,就不能亂動了。

  萬一影響後續的產量怎麼辦?

  天公作美,今天也是個好日子。

  楚太宰也帶去了幾個下屬來。

  這一次,記錄的都是楚太宰的人。

  陽水縣城的官員,就只是跟著幫忙而已,也是為了數據的真實性。

  收穫,總是伴隨著喜悅。

  不管是大官小官,還是忙了幾個月的僱工,一個個的都興奮極了。

  王老漢從頭跟到尾,對於大松莊紅薯的情況,他和葉風一樣熟稔。

  無論多忙多累,他都不敢有一絲鬆懈,嚴格的按照葉風說的來。

  種地這東西,就是你糊弄它一時,它糊弄你一季。

  一點都不帶客氣的。

  等到能摸到紅薯秧下面結了紅薯之後,懸著心的才算是安穩一點。

  可隨後,就又開始擔心災害了。

  就算是有了旱災也不怕,無論多辛苦總能給地里澆上水。

  可就怕像去年那樣大雨不停的下,然後又是發洪水。

  地上面的莊稼也許還能搶救一下,可這長在土裡的,真要是遇到澇災,損失可就大了。

  好在災害應該是過去了。

  漫天神佛的保佑之下,太康朝的國運該是日漸昌盛的。

  所以天氣真的很好,就一直持續到今天。

  豐收的果實沉甸甸的。

  楚太宰親自下地,由他第一個起紅薯。

  老大人一使力,就將紅薯秧扯下來,連帶著出來四五個比成人拳頭還大的紅薯。

  真的是一大窩子,紅紅的外皮,長短不一,粗細不等,在集上這個東西一窩子結這麼多,

  眾人目不轉睛的看著,記錄官的手有些許的顫抖。

  沒人比他們更知道,這要是成了,對於太康朝來講意味著什麼。

  楚太宰的手也是顫抖的。

  哪怕那天他摸到了地里的確有東西,可這一天不見天日,就一天寢食難安。

  如今,果然不負眾望。

  全都統計出來了。

  十畝地,一共收穫了三萬五千斤。

  等晚上吃了一頓紅薯宴之後,楚太宰忍著屁意給宣暉帝上呈文。

  將自己所見所聞全都寫下來,力求真實而又客觀。

  也說了吃紅薯的體驗感。

  味道香甜,飽腹感極強。

  這句話,是最重要的。

  按照五口之家來講,種上一畝紅薯,能吃上一年。

  這就餓不死了。

  而且這東西其實不挑地方,也不影響主糧的種植。

  開上幾畝荒地,就能活無數人。

  對於一個皇帝來講,能讓老百姓每日都有一口吃食,沒有餓殍遍野,那他就是個明君了。

  再就是這東西不怕多,不僅可以直接實用,還可以加工很多吃食出來。

  紅薯干,紅薯面,紅薯餅等等。

  尤其是葉風研究出來一樣可以媲美麵食的吃法就是紅薯粉條,配上各種佐料,據說可以拿到食肆去售賣。

  那個粉條還有一個好處是容易保存。

  當然了,這些要等過段時間才能做出來。

  最適合目前老百姓吃的,可以混在糙米里一起煮食。

  紅薯真要在全國推廣開來,太康朝的人口絕對會大幅度增加。

  洋洋灑灑的,楚太宰寫了好長一摞紙。

  他沒回京城,派了八匹快馬帶著紅薯和各種做法去了京城。

  紅薯不是說起出來就沒事了。

  在收穫過程中,先要保證這些紅薯沒有受損傷。

  接下來要放在太陽下晾曬。還要挑出來破損的,再就是要將它們放到葉風提前挖出來的紅薯窖里。

  再就是還能種一季。

  這回再種植,面積就大了。這種子可是有三萬多斤呢。

  下一季成了,明年真的就可以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這麼重要的時刻,楚太宰可不敢一走了之。

  最起碼要將這件事情落實下來,然後也要等皇帝的批覆。

  在這期間,葉風用一些品相不大好的不適合種植的紅薯磨了面,還做了紅薯干,做了紅薯粉條,無論哪一樣,別說對普通老百姓了,就他們這些當官的日常也吃得。

  比如紅薯粉條。

  可以將其放在古董羹里,煮熟了之後,沾上拌料,味道鮮美。

  還可以單獨吃,就跟麵條一樣的做飯。

  紅薯粉條的做法還不是很複雜,他是全程都跟著看了。

  用石磨就能將吃食給做出來。

  這紅薯粉條,和主糧也不差啥了。

  當然了,這是推廣之後的後續了。

  就如今從地里起出,用地窖儲存好,就能解決老百姓挨餓的問題。

  不敢說三年之內不會有餓死的老百姓。

  但基本也差不多。

  這個數字對於宣暉帝來講,太有誘惑力了。

  三年啊,有的皇帝窮其一生,也做不到這一點。

  所以,接到聖旨的楚太宰沒走,而是就在大松莊住了下來。

  這一次,皇帝大手筆,竟是知道葉風心中所想一般,將大松莊給了葉風。

  這比給他賞銀和升官都讓葉風開心。

  沒人能理解國人對土地的熱愛。

  那是刻在骨子裡的一種東西。

  楚太宰和葉風說,皇帝吃了紅薯做的吃食,大加讚賞,還特意辦了一個紅薯宴讓臣下們跟著一起品嘗。

  至於一點點的副作用,和關乎到百姓生死的大事比起來簡直是不值一提。

  這一次沒有給葉風升職,因為他這任職期太短了。

  按照後世的說法,是連試用期都沒過呢。

  一個試用期都沒過的員工。得多大的背景就直接升職當主管?

  可卻給了葉風賞銀千兩,另外推廣種植資金五千兩。

  下一季儘快開始,有什麼難處就找楚太宰,楚太宰走了,就去找池縣令,皇帝已經給池縣令下旨了,讓他不遺餘力的幫助葉風種植紅薯。

  也就說,要人給人,要銀子給銀子。

  並對池縣令給了表揚。

  池縣令知道,他這次升職才是真的有望了。

  比父親在信里給他畫大餅可要好多了。

  至於大松莊賜給了葉風,池縣令真沒嫉妒。

  哪怕不單是五百畝的土地,甚至櫻桃湖兩座山,這都給了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