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鐵血宰相
1875年,德國曾經有機會徹底擊敗法國。
法國雖然輸掉了普法戰爭,但是憑藉著龐大的海外殖民地,法國在普法戰爭後,實力快速恢復,這引發德國的擔心。
德國擔心遭到法國的報復,希望繼續發動戰爭,徹底消除法國的威脅。
但是在那之前,德國要試探英國,以及俄羅斯的態度。
1875年2月,德國代表團訪問俄羅斯,試探俄羅斯對法國戰爭的態度。
此時的俄羅斯因為德國通過三次戰爭徹底統一,提高了對德國的警惕,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因此堅決反對德國進攻法國,德國錯過了戰勝宿敵的最佳時機。
這也是德國在柏林會議中針對俄羅斯的誘因。
1879年10月,德國和奧匈帝國簽訂盟約,雙方約定:兩國中任何一國一旦遭受俄國進攻,對方有義務「竭盡本帝國的全部軍事力量」,給予軍事援助。
需要說明的是,這個盟約跟第二次三皇同盟並不衝突,在第二次三皇同盟到期後,德國和奧匈帝國的盟約一直持續下去,直到兩國分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滅亡。
俾斯麥很清楚,俄羅斯重回第二次三皇同盟是權宜之計。
所以俾斯麥抓住俄羅斯國內政局動盪,無暇關注巴爾幹這個短暫的空窗期,加快對巴爾幹國家的拉攏速度。
1815年出生的俾斯麥已經67歲,比米柳京大一歲,這是個精力旺盛的鐵血強人,擁有德皇威廉一世的絕對信任,1862年,成為首相的俾斯麥在德國下院的首次演講中堅定的說道:當代的重大問題並非通過演說和多數派決議就能解決的,而是要用鐵和血來解決。
現在的俄羅斯,唯一能和俾斯麥齊名的,只剩米柳京了。
和米柳京一樣,俾斯麥看上去和藹可親,大多數時候都笑眯眯的沒有任何威脅,只有在不高興的時候,俾斯麥才會鋒芒畢露,成為那個在歐洲人盡皆知的「鐵血宰相」。
「早上好,尤里耶夫斯基超級公爵——」俾斯麥笑眯眯跟喬治打招呼,然後向身邊的米柳京讚嘆不已:「——真是個好小伙,看到他,我就像看到了他父親一樣。」
「尤里耶夫斯基超級公爵確實很出色,他會成為俄羅斯帝國最出色的將軍。」米柳京毫不掩飾自己對喬治的欣賞,這讓俾斯麥的眼睛越眯越小。
「早上好,首相閣下。」喬治禮貌回應,俾斯麥的爵位是侯爵。
「你的年齡還沒有到服役的階段吧?」俾斯麥表現出對俄羅斯王室超乎尋常的熟悉。
常人關注俄羅斯王室,只關注亞二和王后瑪麗亞的孩子們,很少有人關注亞二和葉卡捷琳娜的家庭成員。
喬治在聖彼得堡也很低調,認識喬治的人本就不多,知道喬治年齡的人更少。
「喬治已經是一名合格的近衛軍官了。」米柳京不在乎喬治的年齡,有志不在年高。
「那可真是難得。」俾斯麥並沒有給與喬治太多的關注,他並不是為喬治而來。
沙皇為俾斯麥準備了盛大的歡迎宴會,喬治因為尼古拉,得到了近距離接觸俾斯麥的機會。
宴會上,亞三對俾斯麥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俾斯麥和米柳京一起,接受俄羅斯軍方將領,以及來自各國的軍事觀察員們的朝拜。
宴會結束後,沙皇和俾斯麥的會面劍拔弩張。
「我們在羅夫諾的演習不針對任何人,為何會引起維也納的擔心?」沙皇對俾斯麥缺乏尊敬,俄羅斯和德意志的關係在1879年就已經破裂。
1879年,沙皇亞二在給德皇威廉一世的信中說:德國這樣對待老友,兩國恐難免一戰。
德奧意三國結盟後,俾斯麥在國會演講中囂張的說:我勸告別的國家要停止它們的威脅,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上帝,我們什麼都不怕。
「奧匈帝國的演習也並非針對俄羅斯帝國,維也納選擇倫貝格,是因為匈牙利地區的不安定因素。」俾斯麥聽上去是為奧匈帝國辯護,威脅的意味卻更大一些。
奧匈帝國的不安定因素,除了奧匈帝國自身的原因外,俄羅斯的推波助瀾同樣起到了關鍵作用。
「你們一定要幫助該死的奧地利人嗎?」亞三沒耐心跟俾斯麥兜圈子。
「我們只關心歐洲大陸的和平,德意志只和上帝在一起。」老謀深算的俾斯麥,對付憤怒的亞三遊刃有餘。
「冬天又要到了,我這把老骨頭每到冬天就渾身酸疼,聖彼得堡對我這樣的老傢伙太不友好了,我已經開始想念地中海的陽光。」米柳京的輔助,比亞三這個主坦打出更高輸出。
德國拉攏俄羅斯是為了孤立法國,擺脫被法國和俄羅斯兩面夾擊的不利局面。
所以沒有得到俄羅斯的承諾,德國被迫放棄對法國的進攻。
俾斯麥將俄羅斯拉進三皇同盟,同時又聯手奧匈帝國孤立俄羅斯,要改變目前的不利局面,和法國的關係是唯一的轉機。
「我推薦你去亞平寧,伱一定會愛上它。」俾斯麥有恃無恐,喬治的猜測進一步被證實。
「黑海的陽光同樣有利於修養身體,你可以住在我的行宮,反正閒著也是閒著。」亞三對法國不抱太大希望,巴爾幹國家更值得拉攏。
時下的歐洲,法國是唯一的資本主義國家,和俄羅斯的帝制有著本質性的不同。
法國大革命的時候,可是連法國國王都送上來斷頭台。
亞二屍骨未寒,亞三發自內心牴觸和法國的接觸。
「黑海的話,一定要小心奧斯曼人。」俾斯麥東拉西扯,喬治都忍不住開始懷疑,難道德國跟奧斯曼帝國也達成了什麼秘密協議不成?
這個,不好說呀。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斯曼帝國可是加入了德國一方。
第十次俄土戰爭結束後,德國就和奧斯曼帝國眉來眼去,柏林會議中,德國人幫了奧斯曼人的大忙。
「奧斯曼人不足為慮,我們可以擊敗奧斯曼人一次,就可以擊敗奧斯曼人一百次。」亞三哈哈大笑,俄羅斯通過第十次俄土戰爭徹底打出了信心。
俾斯麥不笑,表情無比嚴肅。
喬治終於體會到了尼古拉參加御前會議的感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