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誰都別笑話誰
雖然保加利亞王國是俄羅斯帝國扶持建立的,誰都知道波利斯憑什麼才能當上保加利亞國王。
俄羅斯帝國距離波士尼亞太遠了,第十次俄土戰爭結束後,俄羅斯帝國並沒有為波士尼亞爭取到獨立地位,從那以後,波士尼亞就和俄羅斯帝國愈行愈遠。
波利斯今年剛滿20歲,還沒有到親政的時候,雖然喬治依然是俄羅斯帝國的尤里耶夫大公,但是嚴格意義上說,喬治是保加利亞王國的攝政王。
只要喬治願意,他肯定能幫助波士尼亞擺脫奧匈帝國的統治。
至於從奧匈帝國治下,投入保加利亞王國,是不是另一個錯誤的選擇,這已經不在農民代表們的考慮範圍內。
黑山王國和阿爾巴尼亞都是獨立國家。
因為國力弱小,他們根本沒有決定自己命運的能力,只能任由大國宰割。
塞爾維亞王國最慘,他們努力抗爭,不肯接受命運的擺布,結果卻是國家覆亡,王室絕嗣,家家披麻,戶戶戴孝。
加入保加利亞王國,至少在波士尼亞地區,他們會成為新的既得利益群體。
斯塔姆博利伊斯基向農民代表們承諾,他會前往君士坦丁堡,請求尤里耶夫大公給與波士尼亞應有的保護。
斯塔姆博利伊斯基接見農民代表的時候,喬治在戰區司令部接待邱吉爾。
英軍在小亞細亞半島的兵力已經增加到30萬,控制區依然僅限於梅爾辛周邊的平原地帶。
7月份,英軍嘗試向山區地帶發動進攻,遭到奧軍迎頭痛擊。
在脫離艦炮保護後,英軍根本不會打仗。
邱吉爾希望喬治將布置在埃及的高日軍團調往梅爾辛,配合英軍作戰。
這樣一來即解除了高日軍團在埃及的隱患,也會緩解邱吉爾的壓力。
英國海軍在戰爭爆發後幾乎沒有任何亮眼表現,前段時間英國戰爭部長基欽納在乘坐軍艦前往聖彼得堡途中還遭到德軍潛艇偷襲,這是自戰爭爆發後,協約國陣亡的最高將領。
英國人不甘寂寞,趁奧斯曼帝國被喬治暴打,想去奧斯曼帝國撿便宜,結果梅爾辛英軍被壓制,庫特英軍投降,表現沒比義大利王國好多少。
伊松佐河的肥皂劇已經上演到第四集,義大利人宣稱贏了二次,戰線還是維持在伊松佐河地區。
「不如你把梅爾辛英軍調往安卡拉,配合第14集團軍作戰。」
喬治倒也不介意英軍插一手,奧斯曼帝國不是巴爾幹,喬治不可能一手遮天。
「梅爾辛只需一支援軍,就可以突破奧斯曼人的防線。」
邱吉爾和尼古拉一個類型,人菜癮大。
大概是因為基欽納遇襲,為護送邱吉爾來君士坦丁堡,邱吉爾從地中海艦隊抽調了包括「伊莉莎白女王」號戰列艦在內的六艘軍艦。
「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12年開工,滿載排水量3.3萬噸,同級艦五艘,首艦「伊莉莎白女王」號今年一月服役,是英國地中海艦隊最強大的戰艦。
怕死怕到這個份上,世所罕見。
真要那麼怕死別當海軍部長啊,當個閒散公爺多好。
又怕死又想撈戰功,來喬治這兒還不忘擺所謂英式貴族的譜,不僅帶著一大堆僕人和侍女,行李裝了三卡車,連浴缸都帶著呢。
尼古拉出行都沒有這麼大張旗鼓。
「難道聯合王國連一支援軍都派不出?」
喬治手下也兵力不足,要是再有一個集團軍,喬治早就將布達佩斯拿下了。
楊科夫也不用放棄安卡拉。
「我們在西線和數百萬德軍對抗,承擔了大部分來自德國的壓力,你們應該做的更多——」
邱吉爾表情陰沉,他正面臨英國議會的責問。
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並沒有停止造艦計劃,依然在瘋狂建造戰列艦,讓人看不懂。
德國海軍龜縮不出,戰前耗費巨資打造的皇家海軍無所事事,難道不應該將更多的資源用在陸軍的建設上嗎。
英國就不,至今沒有完成基欽納的百萬大軍計劃,只從殖民地抽調僕從軍派往法國湊數,霞飛也無可奈何。
表面上看,英國人似乎很努力。
繼續造艦隻能證明英國在形勢不利時,會隨時拋棄法國逃回英國本土。
「德軍集中兵力在東線發起進攻的時候,你們在幹什麼?今年西線有爆發大規模戰役嗎?您們有主動向德軍進攻的計劃嗎?你們甚至不肯策劃一次佯攻,以牽扯德軍兵力。」
看在盟友的份上,喬治沒有破口大罵。
但這並不代表喬治原諒英國。
近代史太多悲劇都是從英國開始,工業革命就像是上帝給人類開的一個玩笑,從偏離世界中心的地方開始,以一種不正確的方式改變了世界的走向。
對俄羅斯帝國,英國從不掩飾它的惡意。
或者說,對於全世界任何國家,英國都像躲藏在陰影處的毒蛇,是致命的威脅。
如果說匈牙利是奧匈帝國的寄生蟲,那麼英國就是世界的毒瘤。
「我是海軍大臣,不能干涉陸軍的作戰計劃。」
邱吉爾振振有詞,他似乎忘了,喬治也是海軍大臣。
「所以你們有能力將30萬英軍投送到梅爾辛,卻沒能力投送到漢堡。」
喬治不太想搭理這位歷史上最偉大的英國人——
哦,他還不是,歐洲祖母才是。
進入9月,關於談判的消息越來越少,直到9月20號,聖彼得堡傳來消息,談判破裂。
喬治並不意外,匈牙利人本來就沒有誠意,談判只是為爭取時間。
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帝國更換了前線指揮官,更換了總參謀長,更換了大臣會議主席和兩任內政大臣,兩任外交大臣,以及三任司法大臣。
德國也沒有好到哪兒去,法爾肯海因和興登堡的矛盾逐漸浮現。
去年冬天,法爾肯海因和興登堡,以及奧匈帝國總參謀長康拉德在柏林召開軍事會議,隨後,德軍將主攻方向從西線轉移到東線。
這個決定是因為興登堡和康拉德的強烈堅持做出的。
不能說這個決定是錯的,德軍確實是收到了一些成果,興登堡占領華沙,魯登道夫擊退阿列克謝耶夫,德軍在北線大獲全勝。
但是在奧匈帝國,德軍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失敗,不僅失去了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連布達佩斯也被俄軍包圍。
一個月前,德軍再次在柏林召開會議,興登堡希望加大德軍在東線的攻擊力度,繼續打擊俄軍,向北推進。
法爾肯海因充分認識到俄羅斯帝國的戰略縱深,希望集中力量攻擊法國,占領巴黎,迫使法國退出戰爭,然後再集中兵力共計俄羅斯帝國。
這就是整個8月,東線和西線都趨於平靜的原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