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一身反骨
去年冬天,一直在美國的喬治三舅蒂埃里中風去世,現在負責美國商業運作的,是喬治四表哥亞歷山大。
喬治這邊的親戚雖然不多,舅舅那邊的表哥表弟足足13個,表姐表妹16個。
這是有名分的,沒有名分的還不知道有多少呢。
對於世界大戰,唯一感到興奮的國家,應該就是美國了。
斐迪南大公夫婦遇刺這麼久,奧匈帝國才向塞爾維亞宣戰,充分證明歐洲國家對於世界大戰的態度還是比較謹慎的。
斐迪南大公夫婦遇刺後,美國總統威爾遜派他的私人特使豪斯上校週遊歐洲列國,和多個國家簽訂貿易協定。
其中就有俄羅斯帝國。
喬治這邊一直和美國有著非常密切的商業合作,這批步槍就是從英國人的訂單裡面搶過來的。
15萬支步槍雖然不能滿足巴爾幹戰區的需求,也能大大緩解喬治的燃眉之急。
除步槍之外,喬治還從美國訂購機槍和火炮,在阿穆爾軍工提升到極致之前,美國是喬治補充消耗的重要途徑。
阿穆爾軍工能力提升的速度還是很快的,年底之前,月產步槍可以達到10萬支,到時候阿穆爾甚至可以成為英法聯軍的供應商。
不過這15萬支步槍,也輪不到保加利亞王國,因為這些步槍並不是俄羅斯帝國制式的尤里耶夫步槍,而是美國制式的春田步槍。
這些步槍甚至並不都是全新的,其中一部分有使用過的痕跡,膛線磨損很嚴重。
喬治不挑揀,有得用就不錯了。
德國人的效率還是很高的,在確定了作戰計劃之後,興登堡立即向華沙發動進攻。
興登堡很聰明,選擇的攻擊方向,是魯茲斯基軍團和伊萬諾夫軍團的陣地結合部。
面對德軍的攻擊,俄羅斯帝國的將軍們又犯了老毛病,開始互相指責。
魯茲斯基在加利西亞戰役中表現出色,獲得稱號「加利西亞征服者」。
到了北方面軍,魯茲斯基雖然夜以繼日的工作,但第一、第二集團軍都是剛剛重組,第一集團軍的補充部隊甚至還沒有全部到位,所以魯茲斯基認為,伊萬諾夫應該抽調兵力,負責德軍主攻方向的防守。
伊萬諾夫以加利西亞戰役剛剛結束,部隊疲憊不堪需要休息,並且部隊配置太過分散,損失也沒能得到及時補充為由,不僅拒絕承擔防守任務,而且還希望將部隊後撤,防備德奧聯軍可能的突襲。
從空軍的偵查結果分析,俄軍確認,德軍已經進入奧匈帝國。
兩人因為這些矛盾互相指責,並且在俄軍高層尋找支持者。
伊萬諾夫是俄軍總參謀長蘇霍姆利諾夫的人。
魯茲斯基於是主動向小尼古拉靠攏,希望小尼古拉支持自己。
小尼古拉和蘇霍姆利諾夫還沒有來得及為兩人評理,華沙戰役爆發。
9月28號,德第九集團軍下屬的第17軍、第20軍,以及奧匈帝國的兩個精銳騎兵師向伊萬哥羅德方向的俄軍發動進攻。
指揮德軍進攻的,是曾擔任施里芬副官的陸軍上將奧古斯都·馮·馬肯森將軍。
馮·馬肯森今年已經65歲,他曾經參加過1870年爆發的普法戰爭,是德軍資格最老的將軍之一。
馮·馬肯森經驗豐富,用兵果斷,他命令工兵連夜修復前段時間被大雨沖毀的橋樑,冒著大雨向俄軍發動進攻。
由於這段時間一直陰雨不斷,俄軍的警惕性嚴重不足。
德軍又是在凌晨進攻,俄軍都還處於睡夢中,毫無準備。
俄軍猝不及防,損失慘重,被迫撤回維瓦斯河東岸,奉命斷後的第75步兵師來不及撤走,被德軍圍殲。
小尼古拉還沒有來得及調整兵力,得到德軍增援的奧第一集團軍,和興登堡親自率領的第8集團軍也向俄軍發起進攻,一時間俄軍全線告急。
9月30號,喬治接到尼古拉的電報,尼古拉希望喬治部署在特蘭西瓦尼亞的部隊,立即向奧第五集團軍發動進攻,以緩解華沙方面的壓力。
喬治給瓦西里和安德烈發電報的同時,也向貝爾格勒下達作戰命令,命令塞爾維亞王國主動向奧第六集團軍發動進攻。
彼得的那些小動作,喬治知道的一清二楚。
之所以不搭理彼得,為的就是這一刻。
米爾戰役後,在彼得口中,塞爾維亞王國天下無敵,王儲亞歷山大已經取代某人,成為歐洲王室中的新一代軍神。
喬治知道後,感覺「軍神」這個詞瞬間就被污染了。
以後誰再敢在喬治面前提「軍神」這兩個字,喬治就跟他急。
既然亞歷山大王子都已經是軍神了,那擊敗波蒂奧雷克應該不成問題吧。
波蒂奧雷克的正式職務是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總督。
如果擊敗波蒂奧雷克,那麼彼得心心念念的大塞爾維亞將唾手可得。
接到作戰命令的彼得頓時傻眼。
塞爾維亞王國是巴爾幹聯盟的一部分。
彼得雖然不願意將塞軍指揮權移交給喬治,但名義上,塞軍要接受巴爾幹聯盟的指揮。
現在喬治的作戰命令抵達貝爾格勒,打還是不打?
新一代軍神亞歷山大想都沒想,直接拒絕接受喬治的命令。
別管彼得把亞歷山大吹成什麼樣,亞歷山大自家知自家事,米爾戰役根本就不是亞歷山大指揮的,指揮塞軍的是拉多米爾·普特尼克。
關鍵普特尼克也沒打贏。
普特尼克倒是認為,塞軍未必就沒有機會。
米爾戰役中,普特尼克為防備虎視眈眈的第五集團軍,不能將所有兵力都用於米爾戰役中,再加上當時塞軍是以新兵為主,所以打不過奧軍也可以說得過去。
米爾戰役雖然是奧軍獲勝,奧軍參戰的第六集團軍同樣損失慘重。
現在第五集團軍已經被調往特蘭西瓦尼亞,萊茵河對岸只剩下第六集團軍的老弱病殘。
塞軍這邊卻可以集中所有兵力進攻。
所以喬治的命令倒也不是瞎指揮,塞軍不僅能打贏,而且贏面還很大。
「如果我們輸掉戰爭怎麼辦?」
亞歷山大未慮勝先慮敗。
「如果我們輸掉戰爭,我們可以請求尤里耶夫大公的幫助。」
普特尼克並不牴觸將軍隊指揮權移交給巴爾幹聯盟。
作為塞爾維亞軍隊的實際指揮官,普特尼克很清楚塞爾維亞王國和奧匈帝國的差距,這一次是康拉德準備不夠充分,奧軍才被迫撤退,下一次呢?
康拉德現在依然是奧軍總參謀長,他並沒有放棄征服塞爾維亞王國。
德國已經開始援助奧匈帝國,下一次奧地利人再來,可能是和德國人一起來。
到時候還能打贏嗎?
所以尋求巴爾幹聯盟的幫助才是王道。
「我們寧願請求倫敦的援助,也不求俄羅斯人!」
亞歷山大對喬治的反感,同樣上升到痛恨的程度。
普特尼克無奈,與其請求倫敦的幫助,不如求上帝保佑。
對於塞爾維亞的反應,喬治並不意外。
彼得還是畏懼喬治,不敢直接抗命,而是以塞軍損失慘重為由,希望得到巴爾幹聯盟的幫助,並且將進攻的時間推遲到明年3月。
喬治不廢話,立即召開聯盟會議。
斯托王子在會議上,率先向塞爾維亞王國開炮。
「既然塞爾維亞不接受聯盟的指揮,那麼就沒有必要待在聯盟內了,應該將塞爾維亞王國從聯盟逐出。」
奧古斯特緊隨其後。
「奧匈帝國實力強大,我們必須齊心合力才能贏得最終勝利,貝爾格勒做出了壞榜樣,理應受到懲罰。」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結束後,塞爾維亞王國不滿分配方案,率先向保加利亞王國宣戰,引發第二次巴爾幹戰爭。
這個仇,奧古斯特記著呢。
「你們這是報復!你們不能這樣做!你們這是該死的背叛!」
彼得很生氣,他怒視端坐主位的喬治,目眥欲裂。
塞爾維亞王國如果被逐出聯盟,不需要奧匈帝國進攻,塞爾維亞連這個冬天都熬不過去。
塞爾維亞境內多山,糧食無法自給,全靠俄羅斯帝國援助,彼得才能維持統治。
如果被逐出聯盟,來自俄羅斯帝國的援助肯定會徹底斷絕,到時候貝爾格勒先不說,馬其頓肯定會造反。
喬治不搭理彼得,看向羅尼和尼古拉斯。
尼古拉斯的妻子瑪利亞大公是喬治的侄女,從這兒算,尼古拉斯要叫喬治叔叔。
羅馬尼亞的尼古拉是斐迪南的弟弟,從斐迪南這兒算,喬治是尼古拉的舅舅,從波利斯這兒算,喬治是尼古拉的哥哥。
「希臘王國完全服從聯盟的任何決定,我們必須團結一心,才能戰勝敵人。」
尼古拉斯態度明確,主打一個順水推舟。
「陛下,你還有改變主意的機會。」
尼古拉勸彼得懸崖勒馬,如果塞爾維亞被逐出聯盟,那麼受苦的將是所有塞爾維亞人。
「絕不!」
彼得臉色鐵青,拂袖而去。
會議剛結束,彼得就前往彼得格勒找尼古拉告狀。
喬治在會議剛結束,就給尼古拉發電報,通報會議結果。
這可不是喬治把塞爾維亞逐出聯盟,而是聯盟所有國家的共同決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