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出師不利
喬治的軍改有效提高了俄羅斯帝國的動員速度,法金漢給康拉德的承諾是,德軍會在6個星期內擊敗法軍,然後將主力集中到東線,這是建立在俄羅斯帝國的動員需要6個星期才能完成的前提下。
6個星期是施里芬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對俄羅斯帝國做出的判斷。
施里芬擔任德軍總參謀長的時間是1891年至1906年。
喬治軍改後,俄羅斯帝國的動員,從6個星期縮短為僅僅只用了6天。
俄軍攻入東普魯士的時候,東普魯士的第8集團軍和地方守備部隊,加起來只有不到20萬人。
俄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的總兵力為28萬人。
如果倫寧坎普和薩姆索諾夫能密切合作,那麼俄軍確實有可能達到兩面夾擊德第8集團軍,從而占領整個東普魯士的戰術目的。
的第8集團軍指揮官馮·普里特維茨雖然能力平庸,但還是意識到危險,所以在俄軍攻入東普魯士之後,德軍一直在後退,沒有和俄軍正面交鋒。
時下的軍隊,行軍速度異常緩慢,一個師在行軍過程中,隊伍會綿延十公里以上,很容易被敵人抓住破綻。
近衛軍因為喬治的軍改,素質有了巨大提高,行軍速度比較快。
戰爭爆發後動員的部隊素質較差,組織混亂,每到一地還要執行哥薩克的傳統,以戰養戰,大肆掠奪戰利品,所以情況就愈發不樂觀。
對於俄軍來說,另一個更大的隱患是,法軍在攻入阿爾薩斯之後,並沒有進一步動作,這就給了德軍調整部署的時間。
法軍對面,是皇儲弗雷德里希率領的德第五集團軍,和第六集團軍。
法軍攻入阿爾薩斯不僅給了日林斯基錯誤信號,也讓弗雷德里希驚慌失措。
於是小毛奇不得不從右翼抽調兩個軍前往阿爾薩斯,增強左翼的實力。
與此同時,俄軍在東普魯士的進展更讓威廉二世緊張,小毛奇不得不又從右翼抽調兩個軍,前往東普魯士,這導致德軍執行「施里芬計劃」的兵力進一步減少。
8月25號,俄軍和德軍在貢賓爆發一場激戰,雙方都損失慘重,德軍主動撤退,俄軍並沒有追擊。
當晚,馮·普里特維茨給毛奇打電話,建議放棄東普魯士。
毛奇掛掉電話後,下令解除馮·普里特維茨的職務,任命興登堡擔任第8集團軍總司令。
小尼古拉這時候也已經意識到,日林斯基的冒進是不妥當的。
將近衛軍的精銳部隊配備給兩個匆忙組建的集團軍,也並不會有效提高集團軍的作戰能力,反而會導致戰術脫節,帶來更大的隱患。
面對複雜的局勢,尼古拉有點無所適從。
這可以理解,在斐迪南大公遇刺後長達兩個月的時間內,各國幾乎都沒有任何動作,以至於有人認為根本就不會有世界大戰。
突然間,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王國宣戰,德國向俄羅斯和法國宣戰。
緊接著德軍攻入盧森堡,並且向比利時烈日要塞發起進攻。
法軍攻入德國,俄軍也攻入德國,塞爾維亞開始反擊,羅馬尼亞政權更迭,整個巴爾幹半島都在動員。
一切都亂了套,幾乎每天都有大事發生,令人應接不暇。
對於戰爭,尼古拉還是很有信心的,俄軍第一批動員後,兵力增加至350萬人,一共114個步兵師,36個騎兵師,這幾乎是德國和奧匈帝國的總和。
戰爭爆發前,德國常備軍只有76.1萬人,一期動員後,德軍規模膨脹到200萬人,這些部隊被編成87個步兵師,和11個騎兵師。
奧匈帝國動員了130萬人,被編為47個步兵師,11個騎兵師。
法國則是動員180萬人入伍,一共有97個步兵師,10個騎兵師。
以上並沒有列出英國的數據。
英國本土已經開始動員,但是距離基欽納聲稱的「100萬」還有很大距離,弗倫奇和基欽納正在討論,到底要不要徵召印度軍團作為主戰部隊。
尼古拉給喬治帶來了12個步兵師,和4個騎兵師。
讓尼古拉頗為不好意思的是,這些部隊嚴重缺乏武器裝備,不僅沒有火炮,連最基本的步槍都沒有。
騎兵的戰馬倒是有。
別的不說,單從騎兵的數量上,就可以看出俄羅斯帝國的實力。
畢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馬匹,都在俄羅斯帝國。
喬治不發愁,武器遲早都會有,這一批部隊卻很難得。
各國第一批動員的士兵都是剛退役不久的預備役,各方面的條件都是最好的,以後動員會一次不如一次。
喬治手裡也有底牌。
考慮到阿穆爾的工業能力,所以阿穆爾現在還沒有進行動員。
俄羅斯帝國開始動員後,高麗和日本也開始動員,現在東亞的軍營內,還有50萬高日軍團正在訓練。
在接收了這一批部隊之後,喬治手中可以調動的兵力已經超過120萬人,這還不包括塞爾維亞人。
對於喬治來說,他幾乎從來沒有打過這麼富裕的仗。
再給喬治3個月,等巴爾幹聯盟的動員兵訓練完畢,並且補充了武器之後,喬治不需要小尼古拉的幫助,就可以單挑奧匈帝國。
「我期待著你勝利的消息。」
尼古拉臨走時,對喬治充滿期待。
斐迪南派他的弟弟尼古拉到喬治身邊,擔任巴爾幹戰區和羅馬尼亞王國的聯絡官。
卡羅爾作為尼古拉的副官,將隨尼古拉一起前往君士坦丁堡。
在喬治面前,卡羅爾表現的很拘謹,老老實實,目不斜視。
喬治卻知道卡羅爾的底細,很為羅馬尼亞王國的未來感到擔憂。
喬治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剛返回君士坦丁堡,喬治就收到消息,俄軍在坦南堡被德軍擊敗,13萬人陣亡,14萬人被俘,薩姆索諾夫戰敗自殺。
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總兵力28萬人,損失27萬,幾乎全軍覆沒。
戰敗的過程異常簡單,興登堡秘密抵達前線,集中優勢兵力圍攻薩姆索諾夫率領的第二集團軍。
倫寧坎普並沒有及時增援,坐視第一集團軍被圍殲。
德軍殲滅了第二集團軍之後,繼續向第一集團軍發起進攻。
倫寧坎普命令部隊撤退,卻行動異常緩慢,隨後他的部隊在馬祖里湖被興登堡圍殲。
在坦能堡戰役中,喬治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德米特帶領他的一部分部隊,搶在被德軍包圍之前成功逃離。
行吧,德米特跟著喬治混了那麼久,總算學到了一點東西。
喬治還沒有來得及消化日林斯基戰敗的事實,聖彼得堡又有噩耗傳來,米柳京去世。
這也不算是噩耗,1816年出生的米柳京,今年已經98歲了,在這個人均壽命不到40歲的年代,堪稱老妖怪。
喬治很難過,他現在都還記得和米柳京的初識,那是在冬宮的宴會上,1881年的冬天。
從1881年到現在,不知不覺已經33年。
對於喬治來說,米柳京亦師亦友,是對喬治影響最大的人。
喬治乘坐飛機返回彼得格勒。
這是喬治第一次乘坐飛機。
米柳京葬於莫斯科新聖母公墓,由於正處於戰爭期間,葬禮儀式異常簡單。
尼古拉並沒有參加米柳京的葬禮,他要收拾坦能堡戰役之後的爛攤子。
坦能堡戰役後,日林斯基被解職,前往法國擔任聯絡官。
倫寧坎普也被撤職,他和日林斯基都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了代價,可帝國因此蒙受的損失卻是無可彌補的。
坦能堡戰役所造成的後果還在持續發酵中。
在損失了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之後,俄德邊境正處於前所未有的空虛狀態,興登堡如果此時長驅直入,不僅華沙守不住,正在加利西亞和奧匈帝國作戰的伊萬諾夫軍團將遭到德軍和奧軍的雙重夾擊。
如果伊萬諾夫也戰敗,那波羅的海艦隊的水兵都要上岸,協助近衛軍防守彼得格勒。
為緩解伊萬諾夫的壓力,喬治不得不命令瓦西里向奧匈帝國發動進攻。
這是個艱難的決定,因為瓦西里需要翻越喀爾巴阡山和阿爾卑斯山,才能對奧匈帝國構成威脅。
戰爭爆發前,奧匈帝國在喀爾巴阡山和阿爾卑斯山構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由於山區道路崎嶇難行,配備給瓦西里的裝甲戰車很難發揮作用,瓦西里手中也沒有足夠的兵力,他可以動用的,只有高日軍團的3個師。
羅馬尼亞王國的軍隊,參考阿穆爾標準連民團都不如,連最基礎的步炮協同都不會。
對於這些小國家來說,步炮協同的難度也確實是太高了點,畢竟整個羅馬尼亞王國,也只有不到200門火炮。
俄羅斯帝國擁有9500門火炮。
羅馬尼亞王國的火炮還嚴重落後,有些火炮甚至是上個世紀製造的,完全是老古董。
即便如此,瓦西里還是向奧軍的防線發動進攻。
因為瓦西里最大的底牌是空軍。
說起來讓人難以置信,歐洲戰區雖然也配備有空軍,在坦能堡戰役中,歐洲戰區的空軍卻根本就沒有出動,日林斯基好像忘記了他還有空軍這回事一樣。
如果空軍能對地面部隊提供幫助,能不能改變結果先不說,至少會有更多俄軍順利撤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