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金手指
俄羅斯帝國組建內河艦隊是有傳統的,早在1863年,俄羅斯帝國就使用輪船改裝了一批炮艇,組建了華沙艦隊。
1886年,俄羅斯帝國從波羅的海艦隊抽調了三艘魚雷艇,組建了第聶伯河艦隊。
1858年簽訂的《璦琿條約》規定,阿穆爾河上中游被劃為清俄兩國界河,伯力以下的下游全部屬俄羅斯內河,隸屬於阿穆爾總督區。
西伯利亞艦隊母港雖然在海參崴,常年待在長崎指望不上。
所以阿穆爾河組建一支內河艦隊也就成為可能。
喬治也不需要帝國出錢,只需要帝國同意,組建阿穆爾河艦隊的錢,喬治自己掏了。
說是艦隊,其實只有2艘巡邏炮艇而已。
喬治不可能一上來就驅逐艦巡洋艦的,那肯定會被帝國海軍盯上,遲早為西伯利亞艦隊作嫁衣裳。
巡邏炮艇只裝備一門75毫米速射炮,2挺機槍,全長38.5米,寬4.5米,吃水1.9米,排水量76噸,最高航速20節,航程1000海里。
這樣的小船別說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恐怕連西伯利亞艦隊都看不上。
喬治現在也學會精打細算了,由於這是兩艘真正的內河巡邏艇,所以連裝甲都不準備使用,純粹的木船。
計劃一出,別說喬治,連尼古拉都感覺有點寒酸,主動詢問喬治,用不用從黑海艦隊支援給喬治兩艘魚雷艇。
喬治不要。
阿穆爾河對岸連居民都沒有,更沒有清帝國駐軍,艦炮和機槍至少可以嚇唬人,魚雷根本沒用。
寒酸不寒酸的吧,喬治沒關係。
重要的是有了阿穆爾河艦隊這個名義,喬治接下來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增加船隻數量。
更重要的是,有了建造這兩艘巡邏艇的經驗,海參崴造船廠接下來就可以嘗試建造更強大的軍艦了。
日本海軍雖然好高騖遠,但其最新式的防護巡洋艦「秋津洲」號,是由英國船廠設計,由日本橫須賀海軍造船廠於今年3月份開工建造的。
「秋津洲」排水量3100噸,艦長91.7米,寬13.14米,吃水5.32米,甲板裝甲厚75毫米。
連日本人都開始嘗試自行建造軍艦了,喬治還有什麼理由懈怠呢。
沒什麼好說的,造吧!
今年夏天,又有一批鋼鐵設備抵達海參崴,阿穆爾現在的鋼鐵年產量已經達到20萬噸,俄羅斯帝國整體的鋼鐵年產量正式破百萬。
這個「百萬」要加引號。
阿穆爾的20萬,是實打實的20萬。
俄羅斯所謂的破「百萬」,真實產量大概只有80萬噸左右。
這80萬噸里,還得減去阿穆爾的20萬,以及大約一半的生鐵。
建炮台組建內河艦隊的同時,喬治也沒有忽視海參崴的優勢項目。
海參崴的優勢項目是汽車和飛機。
海參崴汽車廠現在已經可以生產裝甲房車。
把裝甲房車裡的大沙發和茶几去掉,裝上一挺重機槍,裝甲房車就可以變成真正的裝甲車。
不過當喬治把卡爾波夫和庫克列夫都叫來,向他們描述裝甲車的概念時,卻遭到卡爾波夫和庫克列夫的反對。
「公爵,如果強化裝甲的話,車體重量會達到發動機無法承擔的程度,到時候我們只會得到一坨根本無法移動的鐵疙瘩。」
庫克列夫從來沒想過把裝甲房車改造成武器。
海參崴汽車廠生產的裝甲房車,防護能力是針對刺客粗製濫造的各種炸彈,在威力上和軍用武器有很大區別。
按照喬治的要求,裝甲車是要應用到戰場上的,這樣的話,對於防護力的要求就將大大提高,以現有的技術水平,根本做不到。
「如果縮小體積,減少人員配置,只保留一名駕駛員和一名機槍手,只對重點部位進行裝甲強化,而且對於速度沒有要求,這樣也做不到嗎?」
喬治並不認為難度有多大。
這是裝甲車,又不是坦克,只需要強化正面裝甲就夠了,以現在的技術水平,坦克肯定是造不出來,可難道連裝甲車也不行嗎?
裝甲車出現的時間,遠比喬治想像中的更早。
1855年,英國的J·科恩在蒸汽拖拉機的底盤上安裝機槍和裝甲,製成了一輛輪式裝甲車,並獲得專利,這是全世界最早的裝甲車。
海參崴汽車廠已經擁有生產裝甲汽車的經驗,將裝甲汽車改裝成體積更小,防護力更強的裝甲車,技術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公爵,如果只考慮防禦緩和攻擊的話,那我們不如先嘗試製造裝甲列車。」
卡爾波夫的腦袋,比庫克列夫好使多了。
裝甲車最大的技術難點是動力。
如果是裝甲列車,那就不存在動力問題了。
有了裝甲列車,也就沒有必要圍繞海參崴修炮台,只需要圍繞海參崴修鐵路就夠了。
裝甲列車平時放在倉庫里,需要的時候再開出來,主打一個出其不意。
「如果是裝甲列車,那就沒有問題了。」
庫克列夫完全同意。
那就這樣愉快的決定了。
列車炮的概念最早起源於1850年。
1860年代,俄羅斯帝國也有了類似的概念。
但列車炮真正出現,是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
和裝甲列車相比,飛機的進展不大順利。
今年四月,俄羅斯帝國飛機之父亞歷山大·費奧多羅維奇·莫扎伊斯基去世,剛剛誕生的航空業痛失奠基人。
莫扎依斯基去世後,庫克列夫就成為海參崴飛機研發的帶頭人。
和蓬勃發展的汽車相比,飛機沒能為海參崴帶來任何利潤,各國政府都還沒有認識到飛機的真正價值,有錢人則是因為飛機的安全性不佳,沒有人嘗試把飛機買來當作玩具。
汽車在路上熄火,最多趴窩。
飛機如果在空中熄火,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莫扎伊斯基來到海參崴之後,重點解決飛機的安全性問題。
在航空發動機領域,莫扎伊斯基無能為力,於是莫扎伊斯基就將重點放在飛機的結構上。
1801年,英國的喬治·凱利爵士研究了風箏和鳥的飛行原理,於1809年試製了一架滑翔機。
1851年,第一架真正的滑翔機脫離拖拽裝置飛上天空,凱利的馬夫有幸成為第一個駕駛滑翔機飛上天空的人。
和飛機相比,滑翔機的安全性更能得到保證,即便失去動力,滑翔機也能安全返回地面。
所以莫扎伊斯基在來到海參崴之後,就將研究方向轉移到動力滑翔機上。
「我們的飛機現在已經可以在空中連續飛行半個小時,飛行距離超過30公里,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我們不知道飛機可以用來做什麼——」
庫克列夫對未來一片茫然,根本沒有意識到飛機的前景。
「飛機能不能攜帶一個大約50公斤左右的東西飛起來?」
喬治對飛機的作用太明確了。
「這肯定沒問題。」
「很好,如果是一枚50公斤重量的炸彈呢?」
喬治的設想為庫克列夫打開新的領域。
莫扎依斯基研究飛機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讓人類飛起來。
可是飛起來有什麼用,誰都不知道。
由於航空炸彈不需要動力,可以將全部重量都用於戰鬥部,50公斤炸彈的威力,大約相當於155毫米口徑榴彈炮。
155毫米榴彈炮的炮彈,裝藥量只有7公斤左右。
到了這個級別,完全可以不考慮彈片殺傷,只靠衝擊波,就可以製造足夠大的殺傷。
所以如果把裝藥量提高到40公斤呢?
時下最新式的軍艦,也只增加了裝甲甲板,內部依然是木質結構。
那如果把炸彈換成燃燒彈呢?
「思路要打開,一台發動機的功率不夠,性能不夠穩定,可以增加發動機的數量,比如四台,是否就可以攜帶更多炸彈?」
喬治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加碼。
莫扎依斯基已經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在這個基礎上繼續研發,難度比莫扎依斯基小多了。
和莫扎依斯基相比,庫克列夫擁有更好的基礎,更成熟的技術,更大的支持力度,更強的金手指——
如果這都不能有所作為,那庫克列夫乾脆買塊豆腐撞死得了。
「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庫克列夫欣喜若狂,他終於有了新的方向。
和技術的發展相比,喬治更重視海參崴的基礎建設。
經過五年的努力,海參崴第一批五年制小學生即將畢業,他們中成績優秀的,會升入中學繼續學習。
成績不那麼優秀的,會直接進入專業技術學校,學習專業技能。
隨著海參崴工業的深度擴張,海參崴對於技術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
和西伯利亞大學相比,海參崴第一批職業技術學校已經組建完畢,可以迎接學生入學。
海參崴的職業技術學校包括教育、醫療、工業三大類。
教育和醫療,一個培養教師,一個培養護士、護工,都是要求不高的速成班,兩年即可畢業。
工業種類比較多,車工、鉗工、銑工、鏜工,難度逐漸增加,車輛駕駛和機器維修也同樣重要,海參崴接下來對於電工的需求會有一個井噴式爆發,從某種意義上說,海參崴對於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比大學生更急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