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融合

  其實上次能招到這批小伙子也是實屬幸運,正好趕上他們回來,就這樣還有三個是前一年回來的。

  這次林場一開口能安排三十個,反倒是讓那邊的相關部門找不齊人了,畢竟誰也不可能都等著秀水農林招聘,大部分都自主就業了。

  就這樣,那邊領導給馮宇打電話,跟他說了下情況,最後林場在若蕪那邊招了九個,其中有一個就是領導打電話的特殊情況,一位缺了半隻手掌的年紀有大了些的困難戶。

  至於剩下的名額,馮宇托若蕪的領導聯繫了三河那邊的相關部門又招了些,三河那邊的就業績會相對多些,但數量也多,總算是勉強招夠了。

  之所以這麼招,還是想多和兩地搞好關係,畢竟他還準備繼續拿地呢。

  再找了廚師和電工等專業員工之後,秀水農林的這一次招聘也算是完成了。

  不過等林場對若蕪和三河通勤,連通勤的商務車都買好了之後,馮宇就攤上事了。

  不少在三河和若蕪安家的親戚都托人,想進林場林場幹活,三千的工資加上保險,都快趕上吃公家飯的了,誰不想來啊。

  之前是因為他們有家有口的,不可能跟夫妻工似的,在林場一住就一年,可這都通勤了,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馮德章給馮宇打電話,說他這幾天淨接到托關係想進林場上班的電話了,而原本的馮家村這幾天也有人過來。

  這事馮德山兩口子也跟馮宇說了,好在他們現在都不回家,在馮宇這住著。

  倒是馮宇的別墅沒人敢來,關鍵是他一貫神秘,加上那棟大別墅加持,大門口還有最少兩個安保護衛,也沒敢來。

  不要說外人了,自打林場正規化之後,馮宇給村里裝了套浴室,林場就徹底『封閉』了。

  正所謂窮在鬧事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老馮家之前可謂是窮的可以,馮浩找了個好老丈人,日子算是過得不錯,不過馮德章還是原來那樣,馮靜的婆家倒是有些小錢兒,可惜不當人,母女倆沒少吃苦。

  加上只剩下馮宇的馮德海一家,老馮家一脈三枝可沒什麼『深山』外的遠親,倒是同樣的窮鄉鄰有那麼二十來戶,大夥過日子互相幫襯,關係處得還都挺好。

  當然了,這可能和大家的情況都差不多有關。

  馮宇給村里建大棚,讓大夥冬天有青菜吃,建浴室,發米麵煤,那是因為他記得他沒少吃村里鄉親們的麵餅子。

  這樣,馮宇跟馮浩和二叔打聽了一下,接收了村里包括馮義新兒子馮俊在內的三個原本在三河打工的年輕人。

  當然了,這可能差不多也是這個年齡段幾乎所有的年輕人了,剩下的不是像馮玲那樣考上了大學、就是已經到其他城市定居生活了。

  村裡的人也知道林場這邊除了先去的那兩家夫妻工,剩下的都是年輕人,平時乾的活也都是操作機器,巡查都是開車、操作機械和無人機等。

  從這裡就能看出做人的差別來,村里歲數大些的都沒好意思開口,可那些托人的可不管這些,恨不得一家老小都進來拿錢吃保險。

  馮宇打算等今年先適應一年,把林場的骨架定下來,明後年有簡單的工作,慢慢的把村里歲數稍微大一些的叔叔輩的人地安排一些。

  至於其他姓馮的八竿子打不找的旁支,他連見都沒見過,哪有跟他們掰扯的空閒,連回復都懶得給一個,反正有沒找到他的頭上。

  至於二叔三叔兩家……

  安悅的娃五個來月了,她也恢復正常了,他父母個哥嫂也回去了。

  馮宇讓馮靜跟安悅溝通了一下,然後她們倆帶上孩子和父母,也就是馮宇二叔三叔兩家,直接飛到楠島避寒度假去了。

  馮宇給他們訂了一個星期的套票,可有他們玩的。

  兩家老人本來不想去的,不過也是被托關係的找的煩了,加上也為了給馮浩和馮靜帶孩子,讓他們玩的好些。

  他們走之前,馮宇就讓他們放出話去,就說他們做不了馮宇的主,讓他們跟村里安排那三家似的,都來直接找他。

  至於他們能不能見到馮宇,那肯定是不能,馮宇當年連展鵬都沒慣著過,何況是他們。

  其實老馮家兩家人『大張旗鼓』的飛到楠島玩,把事情推給主事人馮宇,有點腦子的也都知道,他們的打算基本沒戲了。

  找馮宇是能辦事,可惜有臉大的到林場盤過道,結果連大門都沒進去,這才悻悻的離開了。

  不過,馮宇在老馮家那些所謂的遠親里,名字也是被傳臭了,當然了,明眼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村里人沒有嘴歪的,馮宇就十分高興。

  ……

  經過一個多星期的適應,新加入的員工慢慢的融入了林場。

  不過因為倒班制度,林場平日裡的人並未見多出三十多人的感覺,反倒是因為各自都有了專門的崗位,反而顯得有條理了很多,不再像之前那樣一人多崗,有什麼活兒就招呼人,然後鬧哄哄的一擁而上。

  林場今年除了放牧牛群之外,主要的工作還是治沙造林,不過這次的動靜會很大。

  因為隨著經驗的累積、流程的熟悉,以及新樹苗的給力程度的了解,林場育種了大量的樹苗,準備擴大春秋兩季的造林規模。

  簡單來說,就是在已經完成了最初承包的十萬畝沙地的情況下,準備用兩年的時間,完成對新承包的二十五萬畝沙地造林工作。

  當然了,這需要更多的人手和工具,不過因為培養出了很多可以帶隊的員工,完全可以組織更多的造林小隊,機械也新買了一批。

  這個計劃什麼都好,紙面數據看起來更是出彩,可也是確確實實的燒錢計劃,林場見了牛舍買了牛之後剩下的三千萬左右的資金,可能得拿出一半填進機械和人工的開銷中去。

  這還是新承包的沙地是沙河兩岸,已經出現地表水、不缺水的情況,要不然需要的資金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