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寶津樓會議(3)
蔡京恭身一拜,就欲要開始說話。
趙煦卻忽然想起了一個事情,抬手道:「卿稍等片刻……」
蔡京恭身而立。
趙煦則對著一直坐在原地,一動不動的呂希哲笑了一聲:「呂說書……」
呂希哲原本吃瓜吃的好好的,忽然被點名,當即驚了一下,立刻起身:「陛下……」
「今日起居郎未能隨行,卿且擔任今日的會議記錄吧!」
「且先將,方才朕與諸位愛卿,所言所說,皆記錄下來……」
呂希哲楞了一下,然後迅速拜道:「諾!」
他就要退下去,準備擔任記錄員。
趙煦卻叫住他:「且稍等,今日朕與諸卿議事,有幾個原則,卿且記住!」
呂希哲抬起頭來。
趙煦對他道:「其一:所有言行,皆當原話記錄,不可修飾,更不得潤色!」
大宋文官士大夫們,就是這一點不好。
喜歡春秋筆法,愛為尊者諱。
於是起居舍人和起居郎的記錄,都是刻意美化過、潤色過的。
搞得皇帝好像天天在和大臣拽文言文。
可仔細想想都知道,文言文是需要閱讀理解的。
士大夫自己寫文章,尚且需要再三斟酌、潤色。
皇帝和大臣哪裡可能天天在那裡互相引經據典?出口成章?
同時,這樣的記錄方式,也很容易給後人,無限的操作空間。
在趙煦的上上輩子,他的父皇的實錄,就修了兩次。
有兩個完全不同的版本,記錄著兩個截然不同的神宗朝。
而趙煦在現代,甚至知道,還有第三個版本。
南渡後的完顏構,將一切鍋,都甩給了王安石、章惇。
認為就是他們,讓大宋滅亡!
換而言之,就是暗戳戳的說,是趙煦和他的父皇,導致的大宋滅亡!
呸!
趙佶家自己拉翔不出怪茅坑!
「其二,今日御前之言,無論對錯,都要完整記錄!」
「其三,議事結束之後,卿要帶人,摘抄出一個議事紀要送朕御前,再謄抄副本後發給所有參與大臣,要人人籤押!」
這就是要利用這次議事,打造一個圍繞著他而存在的政治集團了。
呂希哲恭身而拜:「臣遵旨!」
於是,他趨步而退,推到了殿中一側的屏風後。
馮景已經帶著人,在這裡給他準備好了筆墨紙硯。
呂希哲端坐下來,提筆開始寫。
他記憶力很好!寫字也很快!
不過一刻鐘,他就已經根據自己的記憶,將剛剛吃瓜時聽到的對話,記錄到紙上。
然後,他從屏風中站起來。
捧著手中已經記錄好的議事對話,呈到君前。
趙煦卻搖搖頭:「朕就不看了……」
「諸位愛卿看一看吧……」
「沒有異議,就讓開封府開始介紹……」
「諾!」
於是,相關記錄,被送到了文臣們手上。
從鄧潤甫開始,一個個傳閱下去。
最後甚至讓伴讀和種建中兄弟,也看了一遍。
這就讓這些人受寵若驚了。
因為這意味著,官家允許他們也參與,允許他們也籤押。
這等於將他們在御前的地位,拔高到了和經筵官們同等的水平。
這就太誇張了!
要知道經筵官們,每一個都來頭不小。
哪怕是寄祿官最低的程頤,也是京官,而且程頤是當代大儒,自帶光環。
他們呢?
今天之前,誰知道他們是誰?
於是呼吸急促,於是心情激動,以至於有些人連看都不敢看,直接就傳給了下一個人。
等到所有人都傳閱完,趙煦就讓呂希哲將文字收起來,然後讓他繼續回去,擔任記錄員。
為了防止呂希哲記錄不過來。
趙煦還打發了章持去幫忙——章持寫字是很快的。
一切準備工作完成,趙煦就對蔡京道:「開封府,可以開始了!」
蔡京躬身一拜,然後就道:「奏知陛下……汴京城,自祖宗以來,象天設都,乃欲法漢唐之美,於是,循先王之制,於京師畦分棋布,本欲閭巷皆中繩墨,使坊有庸,庸有門,逮亡奸偽,無所容足也!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區,亦互不相參……」
所有文臣聽著,都是心向神往。
漢唐城市,那種官民分離,商業區和居民區隔離,而發展出來的所謂『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的城市格局,就像三代之治、井田制度一樣,屬於文人士大夫們心中的理想國。
同時也是他們認為,解決如今大宋城市之中治安敗壞,偷盜殺人層出不窮的痼疾的良藥。
奈何……
歷代士大夫們孜孜以求,卻總是無法恢復。
就像他們,永遠也回不到上古社會,看不到井田制度一般。
趙煦微笑著問道:「那為何,祖宗之制不能落實?」
蔡京低下頭去。
他是個聰明至極的人,更是個記憶力極好的人。
汴京城的事情,在他腦子裡就像一本書一樣。
他輕聲道:「奏知陛下,此事……說來話長……」
「自隋以來,汴京就已因工商之事,而聞名天下了……」
「至唐代,汴京工商越發興盛……」
「唐人詩云:水門向晚茶商鬧,橋事通宵酒客行,又云:草市迎江貨,津橋稅海商……」
「五代之後,汴京城坊市牆垣就已不復存在……」
「至遲在後漢時,汴京宵禁制度,也已然不復存在……」
這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先是漢唐的坊市制度崩潰,原本限定在一個區域經商的商賈,從坊市的牆垣掙脫出來,滿城開店鋪。
然後是里坊制度崩潰。
宵禁不復存在,百姓開始通宵達旦的享受起夜生活和娛樂。
趙煦問道:「開封府可知緣何如此?」
蔡京答道:「人口……」
「後周時,汴京就已有數十萬之軍民……而城池狹窄,城中軍民,只能不斷的在城中各地建屋而居……」
「而汴京人多事多,五代又戰亂頻發,於是,民居常常走火,大火一起,燃遍全城者比比皆是……」
「火災之後,一切都不復存在……」
「五代亂局之下,也無人來管……」
「及至太祖定鼎,坊市牆垣及里坊牆垣,皆已不復存在。城中狹窄,更有百姓,廣城牆而為屋……」
嗯,城市住不下了,就住到城外去了,在城市之外,形成了新的城市。
於是,汴京就有內城和外城之分。
「正是因此,太祖方才起念遷都洛陽或者長安……」
「奈何,洛陽、長安,皆已凋敝,宮室殘缺、城牆毀壞,百姓流散……」
蔡京說道這裡,迅速的跳過這個略帶禁忌的話題,接著道:「及至太宗、真廟,天下漸定,四方之民,皆來京城……」
「於是,京城之人,日漸增多,迄今,已達百萬之眾!」
「仁廟時,東南歲運漕糧六百萬石,方足京城之用……如今,歲以八百萬石,尤且不足!」
等蔡京說完,整個寶津樓的三樓,都是一片沉寂。
絕大部分人,還是第一次知道,汴京城是怎麼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
它不是一天,兩天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
而是持續了數百年的發展、變化!
呂大防聽完,也是嘆了一聲,道:「臣曾知成都,今日成都大抵與汴京相同……」
成都和汴京一樣,都是里坊崩潰,宵禁崩潰,城市人口不斷飆升的城市。
范純仁也嘆息一聲:「河中府、京兆府,亦然……」
伴讀里的呂好問輕聲道:「臣從祖父,曾居揚州,揚州亦然……」
程頤回憶起洛陽城,低下頭去,洛陽也是如此。
這正是現在大宋的社會縮影。
城市日漸吸附人口,城郭戶群體不斷壯大。
現在已經有接近三成的戶口,屬於城市人口。
同時,城郭戶們每年交的免行錢和免役錢,占天下歲入的三成。
他們還向大宋貢獻了大量商稅。
在事實上,城市工商業已經成為了大宋王朝的經濟支柱之一。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當一個王朝超過三成的歲入,來自於城市的時候。
這個王朝自然會形成一個有利於工商業發展的基礎。
因為,孔方兄,會讓哪怕再頑固的士大夫和皇帝,都選擇默認這個形勢。
而趙煦,現在趙官家們里的異類。
他對他上上輩子,心心念念想要恢復的小農社會,已經沒有任何眷戀和依戀。
他現在恨不得,大宋一夜之間點出重商主義的國策。
然後……布武天下,殖民四海!
可惜,這種事情急不得。
他得先讓士大夫和勛貴們,吃飽喝足,嘗到最好的甜頭。
就像他在現代看過的一個電視劇上說的那樣。
只有先餵飽了官員權貴,才能有可能讓老百姓吃飽。
不然……
心中雖然是這樣想的,但嘴上,趙煦卻是痛心不已。
「先王之制,祖宗之法,何其美矣!」他嘆息著說著。
「今日之汴京城,那裡還有什麼畦分棋布之像……」
不客氣的說,現在的汴京城,除了以御街為主的主幹道外,剩下的地方,都是一堆堆的違章建築。
交通堵塞,是汴京城最常見的事情。
以至於,現在的汴京城,甚至已經有專責交通疏導和交通指揮的官差。
聽著趙煦的嘆息,群臣紛紛拜道:「臣等死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