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倉邑的變化

  進入倉邑,裡頭主屋的模樣,倒是讓子旬有點訝異。✌🎁 ❻9Ŝ卄𝓾᙭.cØм 👍💲

  他看著一些黑黢黢的瓦片問阿飛道:「這是什麼?」

  「瓦。」阿飛解釋道,「北伯那邊在賣的,能遮風擋雨,現在已經是北伯最好的出口商品。」

  子旬走進去,抬起頭,原本以為黑黢黢沒有光亮的屋內,卻是能看到不少透露光的的口:「這又是什麼?」

  「琉璃瓦,一種專門用來透光的瓦片,造價十分昂貴。基本上半座屋頭瓦,才能買得起一塊。因此整個屋內,只有幾個地方有琉璃瓦。」

  子旬駐足,目光深深落在了阿飛身上。

  他似乎察覺了什麼,趕緊說:「不過這是北伯送的。每買瓦三百塊,就會送一塊琉璃瓦。另外還有五塊瓦,是北伯以長子、長女誕生,而給所有給他送禮的貿易聯盟成員的回禮。

  子旬的表情這才恢復了平靜。

  他還以為下邊的臣子們窮奢極欲呢!

  不過,現在北方的變化,還是讓子旬感到了震驚。

  「府,是一個最高層級的衙門。按照北伯從大同縣返回之後,對中樞四方衙門品級進行了規制。

  子旬打開,稍微看了一下裡頭的文字以及注釋,不由得挑眉道:「辛屈居然用這麼短時間內,又造了這麼多的字?」

  但也比原始政治制度強太多了。

  因為安排封地,並不是就近原則,而是遠且荒蠻的原則。

  子旬繼續看著書,又叫來了幾個經常跟燕國交易的行人,問詢了一下這些記載文字的內容之後。

  也就是說,明年五月之前,各地的縣、鄉邑、村社的百姓、官吏、勳爵,需要參加本縣的生產、發展討論,然後拿出一個合適的方案,一起送到中樞參加最後的討論。

  司空府設有營繕、虞衡、都水、國營四司。

  繁複的文字,讓子旬看得瞳仁一縮,按道理來說,不該這麼快就弄出這麼多字來才對,但萬萬沒想到,這才幾年的光景,燕國的文字數量,就跟雨後春筍一樣,蹭蹭蹭的冒出來。

  說到底,學校選拔官吏,只是一種補充手段。

  牆壁專門更換了窗欞款式,應用了大量的回紋,還有一些浮雕——包括鴞、蟬、還有金烏。

  商朝名義是共主,各地朝貢,大家囫圇將日子過好,不互相打來打去就成。

  聽說是細化了很多,從地方上調選了不少貴族到任中樞,統轄內外諸事。

  辛屈自打有了兒子之後,他就降低了對外行動的次數,轉而開始對內進行調整。

  但其實是摸索試驗符合這個時代的考試方案。

  阿飛一邊說著,一邊命人將之前他整理好的資料,送呈給子旬。

  從進來之後,能清晰感受到眼前這座兩層小屋,比他第一次在昌平居住的公館比起來,更是完善了不少。

  如果真要選拔,最後還是軍功爵體制最強。

  子旬在南方忙活了一兩年,這才穩定了奄商四周的局勢,然後北方同樣是忙活一兩年,辛屈卻將燕國的行政體系,完全進行品軼化、俸祿明確化。

  這幾塊都是危氏兄弟送來的,他們代表主人您送禮,所以這五塊是回禮,因此危氏兄弟讓我在倉邑修好這樣一座大屋,等待主人您來此居住。」

  未來或許會發展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門閥體系。

  而現在,他發現腳底踩的一樓,大塊方磚嵌合加上填了縫,顯得平坦。

  第一次居住,閣樓是木質為主,透光都是四周開窗送光,頭頂基本上都是黑的。

  通過中央集權和地方封邑世襲的手段,能最快解決部落氏族封建化過程中,戰鬥力忽高忽低的歷史遺留問題。

  這代表了什麼?

  旁人或許不清楚,但子旬卻很清楚,這意味著北方的燕國的畝產,足夠支撐起一批巫單獨任事脫產,並且擁有閒情逸緻,然後專心投入文化的發展。

  手按在這些浮雕上,細緻且溫潤,沒有毛刺,顯然是精雕細琢,就是氣味不怎麼好,似乎有漆散發的感覺。

  這些院、監是由正四品侍郎兼領。

  「這些,都是從哪裡弄來的?」

  科舉改頭換面一下,就能用了。

  「這些都是北伯的司空府下屬衙門,木器院督造的,但販賣的卻是南方國營集團。」

  統一設為府,然後在府內開闢諸有司、院、科。

  他是燕國之君,商朝北伯,整個北方各地的氏族部落都得聽他的話,如果不聽話那他就能討伐。

  「司空府?木器院?南方國營集團?」走進去的子旬,聞言又探出頭來,「先說說府是什麼意思?」

  算是應對還未完全統一的中國,和降低地方反抗情緒的一種手段。

  否則,就不會有辛屈說,中樞討論之後,中樞將賺來的一筆錢,投入地方發展了。

  這很可怕。

  那就是燕國的行政體系,突出一個責任明確,上下一心,規劃齊整。

  子旬走進去,跟著子旬出差的一些奄商貴族,抓著阿飛問東問西。

  是過於自信?還是腦袋有問題?

  但子旬也知道,這也意味著,燕國的中樞力量,是強於地方的。

  對外宣布這是為了讓考校學子能力,方便以後選拔精幹充任軍官。

  經過三輪的試驗,真正能就學的,除了天才,就是軍功集團的族人。

  消息一出來,子旬都感到了不可思議,這個時代,都是貴族封建體系,我的附庸是我的附庸不是你的附庸,也是常有的態勢。

  每個司的主官,都是左右侍郎的其中一個,然後往下細化各個院、監、組、集團等。

  之前主要是賞賜爵位,現在分為兩塊,一塊為祿米,一塊為封地。

  只要好好的給中樞幹活,中樞就會將給你安排封地,減少朝廷的俸祿支出,順道解決邊荒的開墾問題。

  不過辛屈還是防著他們,因此學校的設立,已經開始朝著歸化人之中的天才,開始招納。

  辛屈趁著現在有時間了,開始進行糊名制聯考,將昌平附近的幾個縣,統一設為一個學區,然後展開了學力考試。

  組、集團則是分屬正六品郎中、正八品員外郎等官職協理,還有其他一些文書工作。

  比如司空府,由從二品大司空,總管衙門內外諸事,分置正三品左、右侍郎分司協理。

  之前的冢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司農、典客等長老權責進行了拆解。

  結果,燕國卻主動培植地方勢力?

  中樞要將最近賺到的一批錢,撥款給地方使用。

  當然,為了解決民間百姓在無仗可打的時代,往中樞升遷的問題。

  尤其是紙的出現。

  子旬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考學的目的只是為了看看有哪些學子,未來能調上來填補官吏缺口。

  辛屈是以縣為基礎行政單位,以後就是朝廷過去,從各地選人、罪犯、奴隸到地方開墾、設縣,然後本地進行歸化,同時將各家庶出、旁系的封地,安排去這些地方,填充本地的行政力量,組建行政框架,開枝散葉,潛移默化完成本地的同化。

  現在辛屈下命令明年五月,全國除了鎮北將軍府之外的各地主官匯聚昌平,包括地方的氏封勳爵,都需要帶上本地未來三十年的發展規劃。

  尤其是燕國的俸祿體系,正式進行了修改。

  這些衙門都有所增加。」

  「羨慕啊!要是我在奄商也有這樣的氣勢,何愁地方不寧?」

  子旬感慨之餘,又說:「罷了,燕方什麼光景,到時候看看就知道。

  派人走一趟昌平,謂北伯云:我不日來訪,讓他迎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