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相坐不住了,當即起身,坐轎去了一趟忠順親王府。
兩人在書房中密謀了許久。
結果一個親王一個宰相,兩個大夏最頂級的精英人士,竟是難以找到破解之法。
對大夏月報動手?報復賈琮?
漫說大夏月報是永隆帝一手推出的,賈琮也是朝中新貴。
想要毀掉大夏月報,報復賈琮,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最關鍵的是,即便是要展開報復,也是以後的事情了。
當務之急,是洗清他們身上的污點。
然而商議了許久,他們也沒能尋出最佳的應對之策。
他們兩個,可謂是位高權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可是面對一個小小翰林修撰的出招,他們竟然憋屈的找不到應對之策。
最為關鍵是的,這個小小翰林,在大夏月報上抹黑他們——雖然是事實,但是這種事情哪裡有公之於眾的?哪裡有將他們和丫鬟一起比較的?
更氣的是,他們想辯解都無從辯起,只能硬生生的吃下這個啞巴虧。
這讓他們,險些鬱悶的吐血。
如果賈琮在的話,必定會告訴他們,這就叫降維打擊。
賈琮可是用了後世的輿論戰,若是還對付不了他們,那才是咄咄怪事。
最後,忠順親王和秦相,不得不採用了最憋屈的一種應對之策。
那就是追加募捐,他們決定,每一家都在追加五萬兩銀子。
若是一開始的話,他們只要出到一萬兩銀子,和北靜王還有寇相等人保持一致也就罷了。
現在,一萬兩怕是已經無法善了了。
必定還會受人謾罵質疑。
既然如此,索性不如多掏幾萬兩銀子來,先將這件事情平息下去再做計較。
至於大夏月報還有那個狀元郎,事後再去報復不遲!
不對,大夏月報,其實是一大利器。
倒也未必一定將之毀掉的。
若是能夠將之掌控在自己手中的話,許多事情,就更加好做了。
想到此處,秦相臉上,不由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回家之後,秦相還有忠順親王,就命人抬了五萬兩銀子,送去了戶部捐了出去。
文武百官,回家之後,自然也看到了加刊的大夏月報。
並且聽到了整座京城的輿論聲。
而等第二日早朝之後,他們又聽到了忠順親王和秦相追加了五萬兩銀子捐贈的事情。
這讓他們,也不得不感嘆,這大夏月報,實在是太厲害了。
逼的忠順親王和秦相,都不得不讓步。
而如今忠順親王和秦相,都已經加捐了五萬兩銀子。
那麼他們,也必須要跟著進行加捐啊!
雖然他們不用跟親王和宰相看齊,但是一萬兩銀子是少不了的吧?
若是不加捐,萬一再被大夏月報刊登出來,到時候,他們可就要吃不了兜著走了!
早知如此,還不如昨兒捐贈的時候,他們就掏幾千兩銀子捐贈呢!
這樣的話,他們今兒也不用再加捐一萬兩銀子了。
只可惜,這世上並沒有賣後悔藥的地方。
百官們,甚至都沒等到退朝,就迫不及待地讓在宮外候著的書童等傳信。
讓他們回去,取一萬兩銀子出來,然後送去戶部加捐。
當然了,說是文武百官,其實人數上,遠遠達不到百人的地步。
其實大夏朝,能夠有資格上朝的人還是不少的,絕對超過百人。
但是平時在京的,有資格參加早朝的人,那一下就少了許多。
滿打滿算,也就二十餘人而已。
不過即便如此,算上永隆帝從自己內帑中掏出的五萬兩銀子,加在一起,也已經三十五六萬兩銀子了。
這還沒算各部的在京城的三品以下的官員,即便他們捐不到一萬兩銀子。
但是總體加起來,算五萬兩銀子好了。
全部加在一起,光是官員捐獻,就超出四十萬兩銀子了。
第一批的賑災銀子,基本已經夠用了。
並且還有京城那些世家大族和富商的捐獻,還沒開始呢!
雖然以往,他們也捐不多少,全部加起來,也不過十餘萬兩銀子而已。
但是這一遭兒,未必就沒有變故的。
君不見就連忠順親王和秦相,都不得不又追捐了五萬兩銀子嗎?
其他高官,也再次追捐了一萬兩銀子。
京城的世家豪門,地主土豪,未必就不怕曝光啊!
捐的多了,未必會給他們曝光,但是一旦捐的少了又被曝光出來,勢必會引得整座京城百姓的唾罵!
……
事情果然如同寇相和林如海預料中的那般。
下面官員的募捐,最終竟然也捐了三十多萬兩銀子。
因此最終,光是官員的募捐,竟然就有差不多七十萬兩銀子。
這個數字,雖然還不夠全面賑災所需。
但缺口已經沒有那般龐大了。
更何況,如今還有京城的世家、地主、富商、豪門沒有捐獻呢!
接下來,在京城之中的捐獻,依舊十分順利。
那些豪門、世家,每一家都捐出一萬兩白銀來。
其他的富商等,也是三五千兩銀子不等。
他們捐獻的數額,比之以往,起碼多出十倍來!
他們也看了大夏月報的增刊,他們也聽到了民間對忠順親王和秦相的辱罵聲,他們,也怕被罵啊!
最終,京城民間募捐折算起來,竟然足足有一百二十三萬兩銀子!
若是再加上官員的募捐,就有將近兩百萬兩銀子了!
這些銀子,去掉賑災所需,還能結餘下近百萬兩銀子的。
這就能夠大大緩解戶部的壓力,能讓戶部多做許多事情。
而賈琮,此時也再次加印了一次增刊。
這一次增刊,主要刊載了忠順親王、秦相,還有其他百官加捐的消息。
既然他們賈捐了,自然就要廣而告之,賈琮自然不會留下這個漏洞來的。
免得會被秦相派系攻訐。
而秦相和忠順親王,看了大夏月報最新增刊之後,心裡難免有些失望,不過也算是松下一口氣來。
他們已經加捐了五萬兩銀子,大大超出了北靜王和寇相捐贈。
甚至比那個狀元郎一家人加在一起捐獻的還要多。
這一次,他們總能夠擺脫民間罵名了吧?
他們讓人在民間打探了一番,反饋回來的消息,大大出乎了兩人的預料之外。
儘管他們加捐了五萬兩銀子,但是在民間的名聲,竟然沒有多少好轉!
實屬是出力不討好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