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學閥的正確打開方式

  第400章 學閥的正確打開方式

  發一篇SCI論文和一篇CNS正刊的論文有什麼區別?

  前者還能一個人完成,後者的話,那是完全不可能以個人工作為核心!

  想要發一篇《自然》或者《science》,幾乎都是需要整個團隊的協力合作。

  比如提供方向支持的大導、提供具體指導的小導、提供經費支持的學校、幫助你完成數據分析和可視化的師兄弟們、為文章進行語言潤色的外語寫作人員、平日裡充當科研氣氛組並與你交流討論的各種同學。

  當然了,即便是團隊產生的,能夠在其中能夠共同成為一作,通常是有突出貢獻的,能力也不俗。

  那一個人單槍匹馬搞出CNS正刊論文的人有嗎?

  不依賴平台的單核帶隊那幾乎是童話故事,但是……還真有!只是這種人甚至可以說是天生要做科研的人。

  比如曹原這種的大佬,就能單核帶隊完成。

  這種人物,你甚至可以對自己導師說:你真是我帶過的最差的一屆導師!

  陳灝本身科研能力不俗,加上經過系統的灌輸後,無論是光子屏還是延伸到相關材料的這一行業,不誇張的人完全沒幾個人比他更懂材料了。

  而此刻,一篇關於光子屏的論文正在成型中。

  這篇論文是他準備拿去發表在《自然》的封面文章,已經寫了有陣時間,既然任務要求的是十篇CNS的封面文章,那最快的速度當然兩個期刊一起刊登,這樣至少比發一個期刊快捷多了。

  只是這道鍵盤聲突然停了下來。

  「還差一點數據支持,得去一趟實驗室。」陳灝微微皺眉,也不耽擱時間,直接起身準備出門。

  十一月月底的白鷲島天氣正是最佳時節,二十多度的天氣,不冷不熱,加上不時拂面而來的微風,整個人都神清氣爽。

  陳灝徑直前往先進材料研究所,然後來到光子屏實驗室。

  實驗室里,此刻穿著白大褂忙碌的研究人員仍然不在少數。

  裔華大學雖然綜合實力不太行,但是科研所還是相當的不錯,無論是科研環境還是團隊的水平能力都是沒得說。

  加上裔華的薪資待遇著實不低,對於這些科研人員來說已經非常滿足了,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反倒是投入科研的精力更加多了。

  「這個實驗我們再做一遍……」現任光子屏實驗室的主任鄭浩然正在和研究人員討論著問題,身後突然傳來一道熟悉的聲音。

  「鄭主任。」

  鄭浩然回頭一望,這一看清來人模樣後,著實被嚇了一大跳,現在可是中午時間啊。

  「校長,您怎麼過來了,是有什麼事情嗎?」

  說到最後,鄭浩然內心有些不安,難道是實驗室的人員出問題了?

  好在陳灝的下一句話打消了他的擔心。

  陳灝輕笑一聲說道:「需要一個數據支持,所以就來實驗室一趟了。」

  鄭浩然鬆了口氣,隨後有些熱情地說道:「校長您需要做什麼實驗?我親自給您把關。」

  反正也不是什麼費時間的實驗,陳灝直接講給對方聽。

  鄭浩然聽了,打包票自信地說道:「校長,這個事情交在我身上就行,弄好了我再把數據發給您。」

  「都行,順便還有件好消息要跟你講。」

  陳灝大致地把事情說了一遍,最後強調一聲道:「你們論文還有多久完成?儘量寫得出色一些,這次上《自然》是沒問題,但能不能登上封面文章就得看運氣了。」

  但即便如此,鄭浩然依舊十分激動,完全沒有拒絕的理由啊!

  這可是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之一的《自然》,但凡能夠發在上面,代表的意義有多大就不必多言了吧?

  「校長,您放心,這個事情我一定會做好的。」鄭浩然眼中閃爍著興奮。

  身為光子屏實驗室的主任,鄭浩然能力不俗,但距離「常河青年」這頂人才帽子的標準還差一絲,再發個一兩篇CNS的正刊通訊作者或者第一作者,差不多是事情就能穩住下來。

  常河學者+傑出青年,那可就是半步院士了!

  陳灝在實驗室待了一陣時間,順帶著指導了下現場的研究人員。

  最後,在一些青年研究員的崇拜目光下,陳灝慢悠悠地晃出實驗室。

  而這時候,因為臨近上課時間,道路上的人影漸漸多了起來。

  張磊、鄭天宇宿舍一行人行走在前往教學樓的路上。

  走路的同時,也同樣在聊著天。

  「校長真是大手筆啊,一篇論文獎勵200萬就算了,現在更是提升到300萬元,太可怕了!」

  張磊有些酸溜溜地說道:「要是我也能發表一篇論文在上面就好了。」

  一旁的鄭天宇嘴角一抽,剛剛張磊的話讓他真是十分無語,忍不住吐槽回道:「老張,我看你是想妹紙想傻了!想發一篇計算機論文刊登在NS上,你知道難度有多高嗎??」

  NS這兩個期刊雖然都是綜合類的,但一般主要收錄創新性高的,或者高性能的論文,還是比較偏向於生化環材方面。

  「有多難?我曹神不是都發了七八篇《自然》嗎?」張磊一臉崇拜的說道。

  即便張磊只是一名高科生,但曹原大神的威名也同樣知道。

  鄭天宇額頭上的青筋簡直暴起,很多不了解科研的人都以為會這麼清楚,但因為最近比較關心科研方面的事情,對於這些他還算是有所了解。

  「有不少天干、地支高校自建校以來到現在就一篇自然和science的正刊都沒發出來過。」

  鄭天宇說著更是白了張磊一眼,問道:「老張,你說那些天干名校里的正教授、博士生導師厲害嗎?」

  「厲害啊。」張磊想都沒想便回道。

  「那你知道這些博士生導師能夠發一篇NS的正刊有多少嗎?」鄭天宇搖頭感慨一聲道,「只有一小部分,連絕大部分的博士生導師都發不出一篇NS的正刊,你說這個難度有多高?」

  別看什麼曹原幾年發七八篇《自然》或者顏寧一年發個兩三篇CNS,但實際上真正能發在上面的人屈指可數。

  「這麼難麼……」張磊有些尷尬,虧他還以為難度也就一兩年就能搞出來的樣子,所以才心生羨慕。

  這也是絕大部分網友的想法,都覺得一篇論文很簡單發似的。

  但實際上科研成果的產出,是不確定的,不要看著別人發論文就以為很簡單,實際上就算是一篇最低級別的SCI,都不會少於一年的研究。

  想發一篇CNS正刊,可能需要5年時間的積累,甚至是10年時間,獎勵的也不是一個人,這麼算下來其實兩三百多萬也沒多到哪裡去。

  「不知道校長那裡怎麼樣了……」鄭天宇抬起頭,有些擔憂地往裔華樓的方向望去。

  因為早金校長的視頻回應,導致這個事件熱度再次瘋漲,現在都已經是顫樂熱榜第四名了。

  大多數人都是見不得別人好,這次裔華大學推出的論文獎勵計劃真的引起動靜不小,即便有一些人在護著裔華,但是大部分網友還都是在黑裔華。

  作為裔華大學的校長,那現在肯定是壓力很大吧?

  與鄭天宇有同樣想法的還有阮建昌教授。

  或許是抱著感謝之心,阮建昌教授和團隊學生都在齊心搞論文,原本還需要到明天才能完成,結果當他晚上10點的時候,經過任弘教授,這篇論文轉送到陳灝郵箱裡。

  「通訊作者:陳灝、阮建昌。」

  「第一作者:林動、王煊。」

  「第二作者:徐傑……」

  陳灝看著自己的名字位列最前方,有些哭笑不得。

  「這個阮教授也真是的,我要通訊作者也沒用啊。」

  論文最重要的還是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二作以後含金量就大幅下降了。

  陳灝自己是校長,又不需要提升職稱,有跟沒有差別不大。

  但是他也沒有去修改,而是郵件發送給《science》的編輯歐文。

  這篇論文若是加上自己的名字,並且以自己的郵箱發送過去,那將是截然不同的審稿結果!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學術圈既然帶了一個圈字,那便說明少不了一些人情是非。

  陳灝還在雀神理工學院讀博的時候,因為導師史蒂芬教授是大牛,導致經常要參與期刊的同行評議,而他幫史蒂芬教授審過不少論文,其中還有一個是北聯邦某藤校教授,年近7旬,是絕對的業界大牛!

  這個大牛投稿到一個12分多的期刊上,編輯給了史蒂芬教授審稿,然後史蒂芬教授事情繁忙,就交給陳灝去審稿。

  理工科大多都是單盲,即審稿人知道作者,作者不知道審稿人。

  當陳灝看完後,真是頭疼不已。這篇文章投5分的期刊都勉強,更別提還是12分了……

  於是,陳灝寫下了詳細的意見,交給史蒂芬教授,同時建議拒稿。幾天後,史蒂芬教授也看了一遍,覺得水平的確堪憂,同樣建議拒稿。

  同行評議一般是需要2、3個業內專家進行審核,不光是史蒂芬教授做出這種選擇,其他的兩位專家也選擇建議拒稿的,主編沒多想便拒稿了。

  後面就有趣了……這名大牛收到拒稿消息後,非常不滿,親自打電話給把主編一通批評,主編就再聯繫三位專家,進行二次徵詢意見,但史蒂芬教授仍然堅持拒稿,對方是大牛,史蒂芬教授也同樣是,完全不需要慫的好嗎?

  後面,主編再次拒稿,這篇文章也就未能登上。

  只是,反轉來了。

  半年後,陳灝在一個16分多的期刊上,看到了這篇文章,幾乎未有改動……

  投12分的沒過,換了一個更高分的期刊,結果過了……這說明什麼?

  開玩笑,難道是圖騰獎的得主史蒂芬教授看走眼了?

  這不是個例,陳灝認識的一個福達理大學朋友。

  準備發一個業內頂級期刊的SCI論文,然後這位朋友的導師是這個領域的先驅,大牛中的戰鬥機。

  起初用自己的帳號投稿,通訊作者是他本人和自己導師,結果被秒拒了。

  這個傢伙後面來了個騷操作。

  用自己導師的帳號重新投稿,一個字都沒改動,只是投稿的帳號換了一個。

  結果馬上不一樣了,送審……直接通過錄用了……

  那《science》、《自然》、《cell》這三個國際頂級學術期刊,會出現這種情況嗎?

  海淵國某小保晴教授投稿給《自然》,從投稿到錄用只花了3天的時間,並且直接插隊放在最近一期發表。

  這種坐火箭一般的神速……

  懂得的都懂。

  什麼是學閥?

  同樣質量的文章去投同一期刊,最後編輯和審稿人第一眼必然是看通訊作者的身份,然後才是看內容。

  越出名的期刊,越看重通訊作者的咖位。

  所以大牛能夠走綠色通道過稿,大牛門下的學生也可以讓大牛掛名,同樣迅速過稿。

  這樣就形成了學閥。

  普通導師的學生,想要出名,只能從低分的期刊一步一步爬上去;而大牛的學生可以直接跳過這些環節,一步登頂。

  所以,讀研找導師,甭管報在大牛門下對方有沒有時間培養你,只要你的導師是業內大牛,你就拿到了一張入場券。

  就像府內漸漸固化的階級,大家討厭的不是學閥,而是討厭自己不是學閥中的一員。

  過去,陳灝在史蒂芬教授的庇護下成長。

  如今,在這幾年的積累已經光子屏帶來的影響。

  一個以他為首的學閥正在形成。

  ……

  北聯邦,《science》編輯部。

  當歐文如往常般泡好咖啡,緩緩坐在自己座位上,打開工作郵箱。

  入眼的是不少的郵件,他一掃而過,主要的目光還是落在投稿帳號上。

  只是剛看幾眼,他的視線已經被第六排的一個帳號給鎖定住。

  「Chen終於來稿了!」

  歐文忍不住興奮地喊了一聲,尤其是當他看清楚投稿的論文標題後,一張嘴巴張得可以塞進一個鳳梨。

  「噢,我的上帝啊!」

  因為這篇論文是關於光子晶片方面的!

  學術界對於裔華大學正在研發的光芯完全是一團霧水,一點課題進度的論文都沒有發表在期刊上。

  而今天開始。

  世界第一篇關於光芯方面的論文將刊登在《科學》期刊上!

  ps:求推薦票,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