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人選
李世民只想著用李泰來磨練李承乾,難道李泰就這麼甘心當這個磨刀石麼?
他以為李泰手裡沒有兵權,不可能像當初的他那樣,發動兵變。
但是他卻忽略了當初他手上的兵權,其實也沒多少兵權了。
李淵當時為了消除李世民的威脅,把他手下的精兵強將都掉到邊境去了,不然李世民也不至於帶著八百人發動玄武門之變了。
這些問題以李世民的才智,會想不到麼?
不,他能想的到,只是不願意去想而已。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就是如此。
很多事情涉及到別人的時候,都能冷靜的看待,涉及到自己的時候,卻喜歡感興。
「陛下,儲君已定的情況下,你對魏王寵愛有加,明明成年了,卻不讓魏王去就藩,朝中人心各異,長此以往,恐引禍端啊。」李道宗說道。
關於對待兒子方面,朱元璋做的最好,登基以後定下規矩,非嫡不得入主東宮,無嫡才能立長。
其餘的兒子成年以後就必須前往封地,無詔不得離開封地。
萬曆皇帝沒有嫡長子,一時興起寵幸了一個宮女,生下了朱常洛。
他最寵愛的女人是鄭貴妃,許諾立鄭貴妃的兒子為太子。
結果呢,就因為子朱常洛占著一個長子名分,萬曆皇帝和朝中大臣鬥了十幾年,都沒能成功。
任何一個朝代,太子都不敢明目張胆的結交朝中大臣,只有明朝,太子不僅可以結交朝中大臣,甚至連閣老都能結交。
太子朱標甚至敢和朱元璋硬頂。
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太子地位穩固。
而唐朝呢?
李承乾不想結交大臣麼?
他不僅想,還做了。
結果呢?
身邊除了李世民安排的那些東宮署官,有幾個有才的?
除了唐朝的太子地位不穩固以外,另一個就是李世民對李泰太過寵愛,讓其他人不敢輕易下注。
一朝天子一朝臣。
一旦李承乾沒能繼位,支持李承乾的人都會被清算。
相反,不輕易下注,不管誰當皇帝,都要用他們。
當初李建成手底下那麼多官員,現在還在朝中的有幾個?
就拿程咬金來說,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他旗幟鮮明的支持李世民。
但是在李治立武則天為後的時候,他卻選擇明哲保身,沒有參與其中。
當初他身上被打上了李世民的標籤,他不支持李世民,李建成繼位,他是不會有好下場的,所以他不得不支持李世民。
李治立武則天為後,程咬金已經看出來李治的決心已定,所以選擇不參與其中。
「難道朕想留個喜歡的兒子在身邊都不行麼?青雀的身體你們不是不知道,朕是不可能立他為太子的。」李世民說道。
李泰的身體肥胖,為了大唐的穩固,他不可能立李泰為太子的。
「陛下,天家無親,要是尋常人家,這樣做自無不可,但是皇家這樣做,卻會引起朝堂動盪。」李道宗說道。
天家無親,並不是說不能有親情,而是不能被親情左右了情緒。
朱元璋不喜歡其餘的兒子麼?
不,他非常喜歡,不然也不會問朱允炆,如果你那些叔叔反對你,你會怎麼做?
朱允炆答道:「首先,用德來爭取他們的心,然後用禮來約束他們的行為,再不行就是削弱他們的屬地,下一步就是改封地,如果實在沒有辦法,那就只好拔刀相向了。」
朱元璋聽到這樣的回答,十分滿意,已經認定朱允炆就是最合適的人選,把江山交給他很放心。
可見朱元璋還是非常顧念親情的,只不過他沒有想到朱允炆一登基,就迫不及待的對他的那些兒子動手了。
皇帝也是人,李世民可以做到殺兄弟,但是當他面對自己兒子造反的時候卻下不了手。
「那你覺得朕現在應該怎麼做?」李世民問道。
李道宗想都沒想,說道:「讓魏王前去就藩,穩定朝綱。」
後世很多人,覺得古代這種嫡長子繼承制度,並不合理。
認為立賢對國家才是最合理的。
嫡長子顯而易見,誰賢卻很難區分。
只要那些皇子對皇位有想法,只要不是個傻子,都會裝出一副賢王的樣子。
即便他能力不足,背後支持他的人,也會教他怎麼做。
清朝玩了一個遺照立儲君的方法,然而呢,效果卻並不好。
不然後世為什麼有那麼多關於清朝的宮斗劇。
看似那個方法很好,那些皇子不知道誰是儲君,就會拼命表現,有利於皇帝挑選儲君。
但實際上,這樣的方法更不可取。
那麼多皇子,每個人都有機會,背後更是有一大堆支持他們的人,明爭暗鬥。
嫡長子繼承制度,斷了其餘人的念想,更加利於朝廷的穩固。
李道宗和李世民說這些,可謂是連生死都置之度外了。
李世民沉默良久,沉聲道:「朕知道了。」
李道宗沒有繼續說什麼,那些話他可以說,卻不能去逼李世民做決定,最終怎麼做,還是要看李世民自己。
李世民沒有繼續這個話題,對跪在地上的李孝恭說道:「起來吧。」
「多謝陛下。」李孝恭起身頭顱微低站立在一旁。
「這次對草原用兵,朕準備讓你領兵,你意下如何?」李世民說道。
朝中武將雖然不少,但是可以為帥的卻不多。
除了李靖、李績外,也就李道宗和李孝恭兩人可以。
侯君集有那個才能,但是威望不足,讓程咬金等人受侯君集管轄,肯定不會服氣。
秦瓊倒是威望夠,但是秦瓊只是一個猛將,加上身體虛弱,被排除了。
事實上,李靖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是現在李靖一門心思隱退,朝中的事情,李世民不問,李靖就和啞巴一樣,一言不發。
李世民也不準備再讓李靖領兵了。
王翦滅掉楚國後,一戰封侯,結果就是,他自此以後,再也沒有領過兵。
有的時候,不是君王猜忌不猜忌的問題。
而是一個人在軍中的威望過高並不是好事。
所謂的功高震主,不外如是。
至於李績,李世民也不想用。
倒不是懷疑他的才能和忠心,而是李績的功勞本就不小,如果草原之戰交給李績,勝利之後,李績也要被閒置。
李績現在還比較年輕,李世民還是想讓他多效力幾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