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辛福的煩惱

  第430章 辛福的煩惱

  要論歷史上最富有的朝代,那就不得不提宋朝了。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達到了封建社會的巔峰。

  宋朝人口已達到2千萬戶,1億多人,耕地達到7.2億畝,當時宋朝的經濟,占全世界的百分之六十。

  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國庫收入為7070萬貫,最高達到1.6億貫,即便南宋丟失半壁江山,國庫財政收入竟也高達1億貫。

  要知道宋朝的國土最大的時候,只有唐朝的四分之一,當南宋的時候,那就更小了。

  就這么小的國土面積,財政收入是唐朝的幾倍。

  因為宋朝發展商業,不排斥賺錢。

  工商業發達到把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從事手工業商業。

  宋朝的商業稅收遠超農業,基本上有商業社會的樣子,商業發達到貨幣不夠用了,都發行鈔票了(交子)。歷朝歷代都沒有這樣對商業持有這麼寬鬆態度的。宋朝除了軍事國防理念外,其他方面算是一個最成功的朝代。其他朝代都退回到農業社會。

  「只要陛下鼓勵商業,不出五年,商稅的收入就能超過大唐之前的全年收入,十年內最低能翻一倍。」林軒十分肯定的說道。

  李世民眼睛瞪的老大。

  翻一倍?那豈不是一年光商稅就有七八千萬貫?

  如果真能達到那一步,那大唐有多繁榮?

  他以後豈不是遠超秦皇漢武?

  很快李世民就冷靜了下來,他覺得這很不可能。

  即便能達到,都去經商了,田地誰來種?

  雖然李世民不懂通貨膨脹,但是也知道物價飛漲,錢也就不值錢了。

  「朝廷現在有錢,但是卻連出兵的糧食都沒有,光有錢有什麼用?」李世民搖了搖頭。

  自從秦代的商鞅變法開始之後,國家就是以農業發展為基本根基,重農抑商也就一直沿襲下來,到了漢朝的時候,發展農業已經成為了立國根本。

  儒家思想和法家的相互融合成為了漢朝重農抑商的主要思想,從此之後,歷朝歷代都開始效防,在這方面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李世民雖然是千古一帝,但是依然被這種重農抑商的思想所影響。

  對於商業不斷抑制,商人在社會上沒有什麼地位,也不是什麼光宗耀祖的職業,並且建立了一系列限制商人活動的政策和制度,這讓商業發展更難。

  在唐朝重農抑商的思想更加嚴重,很多人窺視商人的財富,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開始搶奪商人的財產,這對商業發展影響很大。

  宋朝的環境和其他的朝代環境又很大的不同,宋朝建國之後,雖然在趙匡胤的治理之下,國內政權已經穩定,社會也處於安定當中,但邊境戰事從未停止過,在宋朝統治國家三百多年當中,邊境一直處於戰爭當中。

  為了能夠穩定社會,就需要不斷地進行財政方面的軍費支出,每年宋朝的賦稅基本上都用在了北方的邊疆之上。

  為了有足夠的錢財能夠供應邊疆戰事,商稅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再三考慮之下,發展商業成為了朝廷支持的事情,雖然商業發展起來,但並不代表宋朝就擱置了農業,反而在經濟發展的情況下,農業也逐漸強大。

  熟悉歷史的都知道,宋朝糧價雖然比唐朝高,但是宋朝的糧價並不算貴。

  所以根本不會出現李世民說的那種情況。

  更何況林軒手裡有玉米和土豆這兩種高產的農作物。

  「陛下,臣最近又得到一種農作物,名為玉米,此物雖然沒有土豆的產量高,也能達到畝產五石以上。而且此物和土豆不同,土豆雖然能充飢,但是並不難代替主糧,而玉米卻是主糧,陛下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麼?」

  「你說的都是真的?」李世民驚立而起。

  土豆不能代替主糧,林軒之前就和他說過。

  雖然不能代替主糧,但是搭配食用能讓大唐沒有缺糧的危機,李世民已經非常滿意了。

  但是林軒現在告訴他,有一種畝產五石以上的主糧,如何不讓他驚喜。

  畝產五石,也就意味著一畝多地就能養活一個成年男子。

  「臣不敢欺瞞陛下,但是陛下想過麼,如果此糧推廣開來,會出現什麼情況麼?」林軒問道。

  「出現什麼情況?」李世民一愣。

  糧食產量高,自然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還能出現什麼情況。

  「一旦推廣開來,就會出現糧食爛在地里都無人收取。百姓種的糧食賣不出去,百姓連買鹽的錢都沒有。」林軒神情非常嚴肅的說道。

  不要以為林軒在誇大其詞,雖然土豆、玉米、番薯這些高產農作物在明朝的時候就傳入了中國。

  但是明清時期是小冰河時代,北方乾旱非常惡劣,加上人口非常多,因此並沒有出現糧食多的吃不完的現象。

  明朝萬曆年間就有一億九千萬人口,即便經歷明末天下大亂,清初依舊有一億多人口。

  但是大唐呢。

  現在不過一千多萬人口,加上隱藏的人口,最多也不會超過兩千萬。

  在沒有高產農作物的時候,糧食價格都能低到一斗四五錢。

  現在有了高產農作物,真可能出現林軒說的那種情況。

  「怎麼可能?」李世民有些難以置信。

  從他繼位開始,到現在七年了,大唐一直缺糧。

  他實在不敢相信會出現林軒說的那種情況。

  但是理智告訴他,如果林軒說的畝產五石以上的糧食是真的,連年風調雨順,那種情況還真有可能出現。

  「陛下,還記得貞觀稻麼?在林邑國糧食一年三熟,糧食根本不值錢,爛在地里都沒人收,大唐如果連年豐收,為什麼不會出現那種情況?」林軒說道。

  李世民臉色一變,如果真的出現那種情況,那麼麻煩就大了。

  普通百姓的所有收入都是靠土地,當土地不能給他們帶來收入的時候,整個天下就亂了。

  但是讓李世民放棄推廣玉米,他又不甘心。

  糧食關係到他的雄心壯志,如果之前不知道有這種高產糧食還好說,現在知道了,讓他放棄,根本不可能。

  李世民一直一來為缺糧而苦惱,現在卻為糧食多而苦惱。

  不知道這算不算幸福的苦惱。

  林軒見李世民消化的差不多了,說道:「陛下,這樣一來,就需把一部分百姓從土地里解放出來。朝廷鼓勵商業,百姓可以經商,也可以去作坊做工。工商農結合,才能讓天下穩定。」

  李世民沉默了一會,說道:「這件事朕要仔細考慮考慮,你說的玉米種植的時候,通知朕,朕要親自看看。」

  鼓勵商業,不是小事,加上推廣玉米也需要時間,現在並不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