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又是一年詩會時
林軒點了點頭,以李泰的性子,作一首讚頌母親的詩,來討好長孫皇后倒是非常有可能。
反正詩會是他舉辦的,題目也是他出的。
李泰可以提前準備,其他人卻只能臨場發揮,李泰很有可能獨領風騷。
到時候詩會上的事情傳揚出去,百姓也會對李泰大加讚賞。
李泰不僅能討好長孫皇后,還能收攏一波聲望。
即便李泰原本沒想到以讚頌母親為題,這種說法流傳開來,他聽到了也會選擇以讚頌母親為題。
「子初,你就幫我們寫一首讚頌母親的詩,如果到時候不是這個題目,我們不拿出來不就行了。」程處默說道。
林軒有些無語的說道:「那我就幫你們寫一首,但是我醜話說在前面,不准透露這首詩是我寫的。」
「我說子初,別人都恨不得出名,你怎麼老是想著低調。」李德獎有些不解的說道。
其他人也疑惑的看著林軒。
他們的年紀正是年少輕狂的時候,自然對林軒這樣低調的做法,有些奇怪。
林軒苦笑,先不說他不會寫詩,就說抄吧,腦海中也沒多少首。
去掉一些不能用的,憑藉剩下的那些,或許能出名,但是用完了以後呢?
「反正你們要是透露出去詩是我寫的,以後你們就不要來找我了。」林軒神色認真的說道。
「行行行,你放心,肯定不會暴露你的,趕緊寫吧。」程處默說道。
林軒吩咐春月準備好筆墨紙硯,提筆寫了起來。
關於讚頌母親的詩,他還真記得一首,也是唯一一首。
「好詩,好詩!」程處默大聲誇讚道。
「那你告訴我,這詩好在哪裡?」林軒問道。
「額!」程處默哪裡知道好在哪裡。
林軒翻了翻白眼,說道:「你們把這首詩背熟,這副字不能帶走。」
「子初,要不把這副字送給我吧。」程處默覥著臉說道。
「為什麼送給你,你之前已經拿過子初一副字了,應該給我才是。」尉遲寶林不樂意的說道。
「好了,你們要想要字,回頭我可以給你們寫,但是這副字不能帶走,最起碼詩會沒結束之前不行。」林軒說道。
要是讓他們把這副字帶走,以他們的性格,弄不好詩會還沒舉行,就弄的人盡皆知了。
程處默幾人訕訕一笑,老老實實的背起了詩。
雖然他們不愛讀書,但是詩的字數並不多,沒用多少時間,就背了下來。
「子初,多謝了,你就等著我們奪魁的消息吧。」程處默大笑道。
林軒翻了翻白眼,說道:「別高興太早了,如果別人問你們詩的意思是什麼怎麼辦?」
「對對,子初,你快跟我們說說詩的意思。」程處默連忙說道。
林軒把詩的意思給他們說了一遍。
「子初,我們都記住了,你叫人把那個火鍋弄上來,我們慶祝一下。」尉遲寶林搓了搓手說道。
林軒現在才明白,他們要詩不是主要目的,蹭吃才是。
……
「叮~,恭喜宿主簽到成功,獎勵玉米一百斤。」
林軒直接呆住了,他怎麼也想不到十二月初簽到的獎勵竟然是他最想要的玉米。
玉米又名苞谷、苞米棒子、玉蜀黍、珍珠米等。原產於中美洲和南美洲,它是世界重要的糧食作物。
玉米與傳統的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相比,玉米具有很強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貧瘠性以及極好的環境適應性。
雖然後世玉米已經不作為主要糧食,大多都用來餵養牲畜。
但是在玉米剛傳入中國,可是一直作為主食的。
相比較土豆畝產幾千斤,玉米畝產大約在一千二百斤左右。
換算成唐朝的重量,大約是畝產七石。
雖然玉米沒有土豆產量高,但是玉米卻比土豆重要。
土豆在缺少糧食的時候,可以當做糧食,但是在平常的時候,卻只能做為輔糧。
但是玉米不同,完全可以當做主食。
想到煮玉米的味道,林軒都忍不住流口水了。
林軒把玉米提取出來,看了看,全是曬乾的老玉米,瞬間失去了興趣。
這些還是留著做種子吧。
一百斤玉米種子,怎麼也能種個二十畝地吧。
只需要種個兩三年就能推廣開了,比土豆還快。
在林軒想著玉米流口水的時候,芙蓉園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對於程處默幾人到來,李泰並沒有什麼反應。
林軒猜測的不錯,李泰本來確實沒有想以歌頌母親為題。
但是外面猜測的傳言傳到他耳里後,他就心動了。
以歌頌母親為題,不僅能討長孫皇后的歡心,還能得到世人的誇讚,何樂而不為呢?
因此這段時間,他一直苦思冥想,想要作一首文辭俱佳,又感人肺腑的詩。
李泰文采還是有的,提前作出了一首自認為還算不錯的詩。
加上在此之前也沒有什麼出名的歌頌母親的詩詞,他對自己的詩非常有信心。
平常他肯定要暗中指示人去嘲諷嘲諷程處默他們,但是這次他卻沒有。
心裡一直想著等這次詩會結束,肯定能得到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誇獎。
李泰沒有指示,自然沒有人去找程處默他們的麻煩。
程處默幾人也沒有主動惹事,安靜的等著詩會開始。
「今年又是一年一度的詩會,多謝諸位能夠前來參加。」李泰面帶微笑的說道。
「殿下,不知今年的題目是什麼?」
「是啊,我還等著大顯身手呢。」
「許兄,我記得去年你做的詩,也就勉強能看吧?」
「你又能比我好到哪去?」
李泰壓了壓手,大殿安靜了下來。
「諸位,前段時間母后重病纏身,讓本王非常惶恐,還好母后吉人天相。但是本王發現,現有的詩詞中,讚頌母親的卻非常少,因此本王將這次詩會的題目定位:歌頌母親。」李泰緩緩說道。
「殿下的孝心感人肺腑,實乃天下表率。」
「是啊,養育之恩大於天,理應歌頌。」
……
李泰話音剛落響起一片贊同聲。
以孝治國的思想最早萌芽於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創立儒家學派對其內涵進行了進一步擴充,將其升華人倫之本和治國之維,至兩漢時期被正式確立為一項基本國策貫徹施行。
漢朝官員的選拔方式就是舉孝廉。
孝廉,即孝子廉吏。
也就是說,要想做官,孝是前提。
在當時,如果一個人被傳不孝,即便再有才能也不可能為官。
自古以來,孝與忠便是相互依存。孝是忠的前提,忠是孝的升華。《禮記·祭義》記載「事君不忠,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陳無勇,非孝也」,狹義的孝指的是對父母長輩的孝敬和贍養,而廣義上的孝則包含對君主的忠心和對職責的忠誠,而這也正是統治者所看重的。
試想,一個自私自利,連對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盡孝的人,又如何指望他為官之後為君主分憂,為黎民百姓謀福?
忠孝可謂是古代道德的制高點,自然沒有人敢反駁。
加上李泰的身份,自然引起了一片附和聲。
李泰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那大家開始吧。」
李泰說完,一群侍女捧著筆墨紙硯走了進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