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凡我燕雲漢家男兒,願歸宋者,就地為兵
二月初八。
北征大軍行至大名府後。
西路軍副帥梁適與主帥龐籍匯合,朝著西南方向行去,部署朔州、襄州、雲州三州的攻城任務。
中路軍富弼率眾將士,一路向北,奔赴定州城。
東路主軍則由趙禎親領,與蘇良等人一起,奔往雄州。
……
燕雲十六州,以太行山為界限,被當地人分為山前、山後兩大區域。
山前,以雲州為首;山後以幽州為首。
此兩州。
也是燕雲十六州人口最多、戰力防禦力最強的兩個州。
雲州位於太行山西北,自古以來便是北境軍事重鎮;幽州位於燕雲之中,扼守燕山與太行山。
皆易守難攻。
拿下這兩州,幾乎便算拿下了整個燕雲。
西路軍聯合五萬西北禁軍,作戰任務就是要拿下雲州。
而趙禎、蘇良親率的東路軍,則是要拿下幽州。
中路軍負責攻蔚州、新州、武州三州,並靈活配合西路軍和東路軍作戰計劃。
這都是君臣提前商議好的。
一切以東路軍的作戰計劃為準,另外兩路緊隨其後。
……
二月十四日,近午時。
趙禎、蘇良率領東路軍來到了雄州城。
河北西路安撫使韓琦、雄州知州於岳等一眾官員來到城門外親迎。
此次距趙禎上次微服北巡並未有多久。
趙禎對河北禁軍的主官和將領們都較為相熟,便沒有什麼寒暄客套,直接進入城內,暫以州衙為行營,布置接下來的作戰計劃。
午時。
趙禎、蘇良等人簡單地吃了一頓午飯後,便將相關文官武將都招入了州衙議事廳。
此時的議事廳。
最前方掛著燕雲十六州的地圖,中間還放著一個巨大的立體沙盤。
三大木箱關於燕雲、關於遼國的信息,全都擺在一旁,供眾人隨時翻閱。
君臣分別落座後。
趙禎看向韓琦問道:「韓卿,遼人知曉我們宣戰後,當下有何布置?」
「遼已遣兵增援雲、幽二州,當下雲州有兵約六萬,幽州有兵約八萬,且還在陸續增加中。」
「我們對岸,遼將耶律添成的守軍依舊是五萬人,雖未增兵,但卻增加了數萬燕雲漢民。」
「朔州、襄州、瀛州等與我們距離較近之州,亦是未增兵,但增了許多燕雲漢民。」
「耶律洪基在燕雲地區施行徵兵令,但凡十二歲以上六十五歲以下男丁,皆需入伍,不過,若能拿出三百貫,可免一人入伍。此外,這些被征男丁的家人帶著家財都正朝著雲州、幽州後方轉移。」
「當下的遼國,視百姓為草芥,耶律洪基此舉的目的是:一方面繼續搜刮燕雲之財,另一方面以這些燕雲漢民的家人為人質,逼迫他們與我們生死相搏,以此消耗我們的兵力、軍力和時間,並將戰線拉長,然後在雲州、幽州這兩個防禦較強、關隘較多的城池與我們展開決戰。」
趙禎面帶慍色。
「可恨!耶律洪基如此做,是讓我們即使得到燕雲,得到的也是一個無成年男丁、無財物、滿是老弱病殘的燕雲十六州,且還會讓我們背上屠戮漢民的壞名聲!」
這是個陽謀。
宋軍若全力出擊,這些燕雲漢民肯定不是對手。
但一旦大型殺戮。
那些燕雲漢民的妻子兒女,將會對宋恨之入骨,使得大宋日後想要經營好燕雲,可謂是難上加難。
遼國已是破罐子破摔。
他們要毀燕雲之人,斂燕雲之財,即使大宋能贏,得到的也是一個被廢掉的燕雲。
「此局該如何解?」趙禎環顧四周。
韓琦拱手,繼續道:「臣等在官家到來之前,已想到了兩條計策。」
「其一,依照前年狄樞相、蘇中丞對待黃河之畔蕃人的辦法,以俘虜為主,放慢速度打,直到破幽州為止。」
「其二,但凡與遼兵同伍者,皆為遼兵,我們無需留情,一律滅殺,之後再召百姓,重建燕雲。」
「前者,能俘獲燕雲漢民之心,有助於後期燕雲的穩定,但壞處也非常明顯,過柔過慢,我們的士兵受傷害的潛在性較大,且我們若俘虜了十餘萬燕雲漢民,一直養著他們,甚至要管著他們,頗為耗錢耗時,又易生內亂。」
「後者,乃快刀斬亂麻之策,雖然狠辣,但能讓遼人看到我們的戰鬥力和殺氣,但日後,重建燕雲的難度非常大,且會使得存活的燕雲漢民視我們為仇敵。」
「臣等也徘徊不定,無法定策。」
趙禎點了點頭。
面對此等情況,確實只有這兩條路可走,
一柔一剛,有利有弊,難有完美之策。
他看向蘇良,問道:「蘇卿,你覺得呢?」
蘇良想了想。
「燕雲之地,至少有十餘萬成年漢民,我們若以俘虜待之,根本養不起。但若以仇敵待之,大開殺戒,亦有違我們宣戰書所言。」
緊接著,蘇良站起身,思索了片刻後。
「官家,臣以為,耶律洪基在燕雲發布徵兵令,我們亦可在燕雲發布徵兵令。」
「但凡我燕雲漢家男兒,願歸宋者,就地成兵,喚為:大宋燕雲兵。」
「待我們攻入燕雲之時,他們可與我們裡應外合,滅遼兵,然後救回父母妻兒,他們沒有兵器,我們給他們發兵器,他們沒有鎧甲,我們給他們發鎧甲,我們讓他們直接成為我大宋的兵!」
雄州知州於岳一愣,道:「蘇中丞,下官有一個疑問。」
「遼以燕雲漢民家人為質,逼迫他們參戰,他們乃是不得已而為之。我們既無人質,又無法對他們直接勸降,他們恐怕連降都不會降大宋,怎會願直接成為我大宋之兵?」
蘇良自信一笑。
「我們勸降,他們為了家人性命確實不一定會降,但我們召他們為大宋之兵,和他們一起去救他們的父母妻兒,他們一定會去!」
「這兩年來,遼國朝廷提高賦稅,搶奪民財,燕雲漢民的日子過得苦不堪言,他們知戰之會死,降之家人會死。即使他們的家人能活下去,依然會被契丹人剝削。」
「而當下,我們將主動權交給了他們。若大量燕雲漢民,願為宋兵,遼國絕對不敢對後方他們的家人大開殺戒,因為殺的越多,反的越多。讓燕雲漢民成為一名宋兵,讓他們救回自己的家人,乃是他們唯一的希望,所以,絕大多數燕雲漢民,必然會選擇成為我大宋之兵。」
「有道理!」於岳變得興奮起來,他沒想到這麼一個難以抉擇的難題,就這樣被蘇良解決了。
這時。
一名將領開口道:「蘇中丞,當下我們的戰鬥力完全可滅掉遼軍,讓這些燕雲漢民參戰,末將覺得有損河北禁軍顏面,讓他們居於後勤是否更好一些。另外,為他們發放鎧甲兵器,末將覺得還是有風險的。」
一旁,韓琦點了點頭,道:「景明,我也有這個顧慮。」
「此策可行,然朕亦覺得不應讓燕雲漢民參戰。」
趙禎想了想,接著道:至於他們會具有危險,朕倒是不覺得。」
「原因有二,其一,燕雲漢民與我們同根同祖,屬於一脈;其二,絕大多數燕雲漢民都知曉,成為宋民比遼民更加幸福。」
這番自信,趙禎還是有的。
蘇良笑著道:「官家所言有理,他們不但不會具有危險,而且還會指認出潛藏在他們中間的遼兵。」
「至於不想讓他們參戰,諸位是完全將他們當作普通百姓了。」
「但你們卻忘了,這些生活在燕雲的漢人,血性是近乎契丹人的,有一定的戰鬥力。」
「另外,我們從自己身上想了想,換作是我們,家園故土燕雲被糟蹋,家人親眷被綁為人質,我們救不救?」
「我們肯定也想第一時間將他們救出來。他們若身死,是為了燕雲而死,是為了救家人親眷而死,死得其所,我們若不讓他們參戰,反而讓他們覺得,我們將他們當做了外人……」
蘇良這番話,讓周圍立即安靜下來。
沒錯。
對這群燕雲漢民最好的處置方式,就是讓他們作為一名先鋒兵衝上去。
在燕雲。
他們是主人翁,他們更願意主動出擊,拯救燕雲。
「朕同意!」趙禎激動地說道。
蘇良此策,一下子將燕雲之民變成了去拯救親人的大宋之兵。
可謂是神來之筆。
如此一來,剛才所有的缺陷都可以忽略不計了。
「眾卿可有異議?」趙禎又問道。
「臣無異議!」
「臣無異議!」
「末將無異議!」
「末將無異議!」
「末將無異議!」
……
這一刻。
趙禎與廳內的文臣武幾乎對蘇良欽佩到了極點。
不愧是被耶律洪基稱為「價值二十萬精兵」的蘇景明。
這種眾人都以為難以解開的「死疙瘩」,就這樣被蘇良輕鬆解開了。
這也是趙禎將蘇良帶在身邊的原因。
他太了解人心了。
論智謀,蘇良可擔得起天下第一。
這時。
趙禎站起身來,環顧四周後,將目光鎖定在蘇良身上。
「蘇卿聽令,立即將此策撰寫成文,明日一大早發往東路軍與中路軍,令他們與我們行動一致。」
「臣遵命!」蘇良拱手。
「韓卿聽令,待蘇卿撰寫成文後,你立即傳信給燕雲十六州的密探,讓他們宣傳我們的徵兵令,待我們發兵之時,就是燕雲之民成為我大宋之兵之時!」
「臣遵命!」韓琦拱手。
「眾卿聽令,接下來,各守崗位,待此策宣傳到位,我們立即興兵攻遼,首戰必勝,燕雲必得!」
「臣遵命!」文官武將們紛紛拱手。
這一刻,大家的鬥志都達到了巔峰狀態。
……
這個世界上,唯一能媲美光速的,可能就是消息。
二月二十日。
大宋的燕雲徵兵令在燕雲區域漸漸傳開。
「大宋燕雲,同宗同祖,本為一體。」
「凡我燕雲男兒,願歸宋者,就地為兵,號:大宋燕雲兵。官家願與之殺遼軍,救妻兒父母,還燕雲太平,造燕雲繁華……」
很快。
很多燕雲漢民便聽到了大宋的召喚。
近黃昏。
一座容納有五百名燕雲漢民的軍營中,外圍有二百名遼兵監守。
此刻,正是燕雲漢民的晚飯時間。
一處軍帳前。
一名燕雲漢民悄悄告知了另外一名燕雲漢民,大宋徵兵令的消息。
「這……這可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你可願意?」
「願意,願意!我們與宋本就是一脈,且現在大宋百姓的日子,我們誰不知曉,跟著宋不但能活命,還能過上好日子,而在遼,完全如牲口一般,朝不保夕,我們反了,遼國朝廷靠不住,我們親自去救我們的親人。」
「好,我們將消息告訴更多兄弟,我們越成勢,我們的家人越安全。」
……
這樣的對話,在燕雲的許多地方陸續發生著。
無數燕雲漢民都在等待著宋軍的到來。
後者一旦攻遼,他們就會立即反之。
很快。
此消息也被遼兵傳到了遼國白溝河守將耶律添成的耳中。
「他們敢!他們的妻子兒女都在我們手裡,若有敢投宋者,立殺之!」耶律添成瞪眼說道。
站在下方的情報兵道:「耶律將軍,我們若對他們的妻子兒女大開殺戒,會不會使得造反的燕雲漢民更多,這些人的戰鬥力可是不弱啊,我們是不是該提前做些準備?」
耶律添成微微皺眉。
「待大宋進攻之時,若有反之,格殺勿論。至於現在,咱們能如何準備?全殺了?還是將他們都放走?」
情報兵皺眉,無言以答。
大宋的這個計策,耶律添成根本無法制衡。
而他之所以不緊不慢,並不憂心。
乃是因樞密使耶律良已告知他。
「待大宋渡過白溝河,他的任務就是驅燕雲之民攻宋,然後他便可率兵後撤,直到幽州城!」
耶律添成自知手裡的五萬兵,根本抵擋不住十餘萬宋軍的衝擊,故而早就有了逃跑之意。
現在的他,就盼著大宋來攻,然後他就能立即後撤。
至於這群燕雲漢民會不會投宋,成為宋兵?
他顧不上管,也管不了,他只關心自己的性命會不會有危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