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立儲?祥瑞之石,天然還是人工

  第513章 立儲?祥瑞之石,天然還是人工

  黎明時分,天空露出魚肚白。

  曠野之上,血腥味甚是濃郁。

  經過長達三個時辰的鏖戰,大宋五百龍羽軍外加五百輕騎兵終於將西夏六百鐵鷂軍全殲。

  龍羽軍統領徐莽坐在一處土坡上,大口大口喘著粗氣。

  衣服上滿是敵軍的鮮血。

  就在這時。

  一名龍羽軍士兵走到他的面前。

  「統領,我們共戰亡五十二人,重傷三十七人,敵軍全軍覆沒,無一人生還。」

  徐莽點了點頭。

  此戰不易。

  龍羽軍勝在偷襲,若非偷襲,傷亡恐怕會更大。

  鐵鷂軍的配合與戰力並不比龍羽軍弱多少,甚至在肉搏戰時,他們更陰狠,更難纏。

  接下來。

  身亡和重傷的士兵都會由後續跟進的後勤兵安置。

  戰場也將由他們來打掃。

  死去和重傷的龍羽軍士兵將會由隨行的輕騎兵替補進來,一直保持五百之勢。

  半個時辰後。

  徐莽騎在馬上,朝著眾將士高聲道:「出發!」

  自戰鬥結束後,徐莽一直面無表情,因為他知曉接下來還有四場惡戰要打。

  此次。

  必須將西夏的鐵鷂軍全殲,即使需要龍羽軍拼到全部陣亡!

  ……

  三月份的最後一日。

  蘇良趕回了汴京城,然後向趙禎與眾相公匯報了當下河北禁軍的情況。

  趙禎不由得大喜。

  滿朝文武,唯有蘇良能將事情做得如此漂亮。

  其實。

  朝廷早就內定下了河北禁軍為收復燕雲的主攻軍。

  不然所有軍功都被西軍拿去,禁軍內部會出大問題。

  ……

  四月初七,近午時。

  身在御史台的蘇良得到消息。

  三日前,東瀛攻占高麗國都,高麗亡國。

  這比蘇良的預計要早上半個月。

  待他看完完整情報後,才知曉,是耶律洪基參與了進去,導致兩國之戰提前結束。

  遼國大皇子耶律洪基親至高麗,說服高麗國主,降可保高麗皇族不死。

  高麗國主是個軟骨頭,知道高麗已經必敗無疑,故而選擇投降。

  其寧願被囚而苟活,也沒有膽量再拼一拼。

  於是,全城投降,所有高麗人都成為了囚徒。

  緊接著。

  又一條情報傳入汴京城。

  東瀛與遼國平分高麗之財,地歸遼國。然後兩國簽訂同盟契約,雙方互稱為:生死之盟。

  生死之盟。

  即國運相連,同生共死。

  此盟約顯然是針對大宋的。

  東瀛曾秘密遣使,欲與宋聯盟對付遼國,但大宋不屑與他們為伍。

  於是,他們趁此機會,便與遼國結成了同盟。

  放在往昔。

  遼國與東瀛結盟,且將中間的高麗連成一體,幾乎壟斷了大半個海域,大宋必然緊張。

  但是現在,朝廷根本不將其當作一回事兒。

  就連汴京城的百姓聽到此消息,臉上都是不屑的表情。

  雙方結盟後,高調宣揚。

  並且遼國在海上增加了上百艘商船與戰船,意圖壟斷北海域的商貿。

  趙禎知曉此事後。

  當即命三司向海州市舶司支錢三十萬貫,命後者打造兩百艘海上戰船。

  實力決定一切。

  這就是最好、最硬氣的回覆。

  ……

  又一日,天朗氣清。

  汴京城的街道上,綠蔭濃濃,車水馬龍。

  御史台台院內,蘇良將兩腿放在一個條凳上,悠哉悠哉地看著近日的邸報。

  殿中侍御史范鎮快步走過來。

  「中丞,我讓你看個好物,看個好物!」范鎮興奮地說道。

  人未到而聲先行。

  他走到蘇良面前,從懷中拿出一片紙,然後迅速展開,放在桌子上。

  蘇良定眼一瞧,是個拓片。

  上面歪歪扭扭地寫了四個字,還有些模糊。

  所謂拓片。

  就是將碑文石刻、青銅器等物上面的文字或圖案拓下來的紙片。

  「這不像官家的飛白書啊!說實話,寫得不好,或是我欣賞不動吧!」蘇良微微搖頭。

  「不是,我不是要你評價書法,你看內容,好好看一看內容,念出來!」

  一向穩重的范鎮,甚是激動。

  仿佛發現了寶藏一般。

  蘇良拿起紙片,仔細端詳起來。

  稍傾,他喃喃道:「好像是「傳……傳……什麼一……一了。」

  飛白書,結合整體還能猜出內容。

  但這四個字,不但模糊,而且字體甚是扭曲。

  蘇良只認出了三個字,還不能確定對錯。

  「不對,是傳位一子。」范鎮道。

  「傳位一子?什麼意思?什麼?傳位一子!」蘇良驟然提高聲音,也明白了過來。

  整個大宋。

  可傳位者,只有趙禎。

  而一子,自然是當下的大皇子趙暽。

  傳位一子,即立大皇子趙暽為儲君。

  「此字來自何處?是誰人所寫?」蘇良問道。

  這四個字,意義重大。

  除了趙禎敢言,群臣上奏敢言,私下討論,亂寫亂畫乃是犯忌諱的。

  范鎮道:「相州城南十里外的一處山林中,一名農戶發現一塊丈高大石,石上滿是青苔,青苔裡面,勾畫著這四個字,似乎是天然形成。」

  「相州知州路文遠匯稟中書,並將此石運往了汴京城,預計三日後,便可抵達汴京城。」

  地方如遇到祥瑞,第一時間就要將其送到汴京城。

  「此拓片從中書傳出後,官員們紛紛呈遞奏疏,請求官家立儲,我們要不要跟上?」

  蘇良看向拓片。

  「大皇子乃嫡長子,成為儲君乃是早晚的事情,與有沒有祥瑞無關。」

  「我建議再等一等,看一看那塊大石頭再說,不可妄言!」

  蘇良作為御史台的台長,上奏向來都是講究事實,從不主張風聞奏事。

  朝堂官員們如此積極,自然都是想要圖一個從龍之功。

  並且如此多的官員上奏,誰若不上奏,倒顯得對大皇子有意見。

  但蘇良不在乎這個。

  朝堂官員議論紛紛,自然也就傳到了汴京城的街頭巷尾。

  「此乃天命所歸,咱們大宋的儲君本就應是大皇子,誰都搶不走!」

  「請立大皇子為皇太子,理所當然,此乃我大宋的大喜事啊!」

  「大皇子為儲君,我大宋的江山就更加穩固了,也是時候立儲了!」

  ……

  垂拱殿內。

  趙禎的御桌前,擺放著一摞摞請立太子的奏疏。

  除了御史台眾官員和知開封府包拯,其他人都寫了請立儲君的奏疏。

  當下的御史台向來如此。

  百官都上奏的事情,他們基本都不會上奏。

  至於包拯,向來都有自己的主意。

  往昔。

  若御案上堆積如此多的奏疏,趙禎定然很生氣,但今日卻相當開心。

  與太祖太宗相比,他算得上「老來得子」。

  雖然生有兩子,但依照祖訓,大皇子趙暽乃是嫡長子,且品行德才都不錯,立其為皇太子沒有任何意外。

  趙禎想了想,朝著一旁的首相文彥博和次相富弼道:「文相、副相,朕欲將此祥瑞之石放置在大慶殿,與百官同觀,待觀摩之後,便正式下詔立儲,然後大赦天下,你們覺得如何?」

  「臣以為此舉甚好。」文彥博和富弼同時拱手。

  大宋君臣最喜「天命所歸」之說法。

  有祥石襯托,會將立儲之事變成一件流傳後世的美談。

  文彥博和富弼都是長呼一口氣。

  待立了太子,趙禎再想著去外巡或御駕親征,他們絕對不會再勸諫。

  ……

  三日後,清晨。

  相州知州路文遠帶著一個車隊來到了汴京城外。

  車隊中央放著一塊用紅布包裹的大石。

  正是那份祥瑞之石。

  路文遠一行至汴京西水門後,將祥瑞之石放到了大船上,走汴河,過金梁橋,一路向東。

  石在水上,有祥瑞之意。

  並且運送此類大石,水運更順暢。

  隨後,船行至州橋而止,又改馬車運送祥瑞之石,直到入宣德門,進大慶殿。

  這一趟路,從清晨走到了近午時。

  而此刻,蘇良等文武百官已經在大慶殿內等候了。

  ……

  片刻後,大慶殿內。

  一塊大石立於大殿中央,上面蓋著一塊紅布,文武百官立於兩側,眼神都放在了大石上。

  相州知州路文遠,站在大石的一邊,拱手道:「官家,此瑞石乃相州一農戶發現,他覺得是字,便匯稟了官府,我等發現此四字不一般後,便立即匯報給了朝廷,並將此石運送至京。」

  趙禎點了點頭,高聲道:「揭開紅布!」

  當即,路文遠扯動紅布。

  「嘩啦!」

  巨石完全顯露在眾人面前。

  趙禎面帶好奇,從龍椅上走下來。

  這一刻。

  整個大慶殿都瀰漫著一抹潮濕的青苔味道。

  趙禎看向大石上方,正是那四個大字:傳位一子。

  雖字體潦草,但是越看越像。

  字體的痕跡有風化的痕跡,顯然是生成許久了。

  趙禎面帶興奮,看了片刻後,道:「確實是傳位一子,此乃天命所歸啊!」

  「眾卿,你們都來瞧一瞧!」趙禎招手道。

  當即。

  以文彥博和富弼為首的相公們率先走過來,觀摩起來。

  之後。

  蘇良、包拯等人也大步走了過去。

  蘇良走到大石前,望著這四個字,喃喃道:「確實是那四個字,看外在,不像是人為,但即使是人為,想必也沒有什麼惡意。」

  而蘇良身後的包拯聽到此話,則是皺眉搖了搖頭。

  眾官員們一邊看一邊議論,全都是讚美之詞。

  此等祥瑞,是能讓無數百姓相信大宋江山將會永固不朽的。

  趙禎坐在上面,也是滿臉喜悅。

  此乃大宋之大喜事。

  約小半個時辰後,群臣觀賞完畢。

  趙禎笑著說道:「看來這真是天命所歸!朕也確實該立太子了。」

  「待立儲禮儀結束,此石可先放在宣德門前令百姓瞻仰七日,然後再放在天章閣,供皇族瞻仰!」

  「官家聖明!」群臣高呼。

  旋即,趙禎看向一旁的內侍。

  一名內侍當即從一旁拿出中書早就草擬好的立儲詔書。

  他正要念。

  包拯突然來到了大殿中央。

  「官家,臣不建議此刻立儲!」包拯高聲說道。

  頓時。

  所有人都看向包拯,頗感意外,不知包拯反對的理由是什麼。

  「包卿,為何反對?」

  包拯拱手道:「臣亦認同冊立大皇子為儲君,但對這塊石頭的真偽持懷疑態度,此石上的四字有可能為假,臣建議查探清楚後,官家再做定奪。」

  這時,一名館閣的官員忍不住站了出來。

  「包學士,請立大皇子為太子乃是早晚的事情,如今此祥瑞發生,喜上加喜,若你判別錯了,豈不掃興!」

  多位官員紛紛點頭。

  他們的理由是:真假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這種情況下立儲,喜上加喜,證明了君權神授,有助於大宋江山穩固。

  包拯正色道:「真就是真,假就是假,臣擔心有人靠著立儲之事,達成自己的目的。」

  「有何目的?難道大皇子不值得成為我大宋儲君嗎?」

  「包學士,你這是攪了大家的好心情!」

  ……

  官員們紛紛出面指責包拯。

  包拯不為所動,朝前走了一步,道:「官家,請給臣半日時間,將此石運往開封府,而後調用百家學院的石匠,進行檢驗。」

  聽到此話,趙禎微微撇嘴。

  一旦檢驗,就到了下午,下午立儲乃是非常不吉利的。

  就只能拖到明日了。

  在他眼裡,此石即使為假,他也願意將其當真,因為此乃一個好兆頭,也是流傳後世的一方美談。

  「請官家允許臣之所請!」包拯再次拱手。

  這時,蘇良站了出來。

  「官家,臣以為確實應該警惕一些,今日我們輕信了這塊石頭,如果以後此塊石頭上寫得不是這四個字呢?其會誤導天下百姓的。」

  蘇良說完後,王安石站了出來。

  「官家,臣附議。」

  王安石一站出來,官員們便知曉他說什麼。

  他向來不相信天命。

  蘇良、包拯和王安石乃是當朝的三大犟人。

  不過三人的犟。

  往往卻總能證明真理掌握在他們手中。

  這三人同時說話,官員們若辯論,至少能論半日,且還不一定能贏。

  趙禎想了想。

  「確實該謹慎一些,包卿,明日清晨前給朕一個答覆,若檢查不出是假的,便不可再阻攔立儲。」

  「臣遵命!」包拯拱手道,一旁的蘇良和王安石也重重拱手。

  蘇良力挺包拯,純粹是相信包拯,而王安石附議,純粹是相信蘇良。

  當下。

  需要這三人共同去證明石上之字的真偽了,以及會不會有陰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