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我們就是規矩!大宋好男兒,當以此為樂
二月初七,近黃昏。
龍羽軍軍營,沙場上。
三十多名蹴鞠藝人在數名老兵的訓練下,幾乎都被培養成了半個禁軍士兵。
蹴鞠本就源於軍旅。
只不過到了唐宋才逐漸發展成為全民休閒運動。
老兵們極為嚴苛。
他們的蹴鞠技藝雖不如這些人,但卻能看出這些人有沒有鬥志,有沒有傾盡全力。
一旦發現有懈怠或鬥志不高者,不是一頓臭罵,就是直接上腳踹。
蹴鞠藝人們哪裡經歷過這等場面,一下子變得神經緊繃起來。
不過,卻也無人退出。
因為曹佾給的月錢實在太多了。
他們也知,全宋蹴鞠聯賽關係著自身的前途命運,關係著一家老小的吃喝。
若不拼命練、拼命踢,恐怕又要回街頭或勾欄賣藝了。
……
片刻後。
蘇良望著沙場中用兩根竹竿和一張漁網搭成,中間挖了一個窟窿的風流眼,微微皺眉。
當下,球員們的狀態已是最佳。
有鬥志、有拼勁、有活力,精彩程度也遠超往昔。
但蘇良還是覺得表演壓過了競技。
他想了想,讓曹佾將蹴鞠隊的兩個球頭,劉金腳和張明喚到了沙場邊。
蘇良道:「二位,能否將中間的風流眼去掉,在兩側安置球門,並派人守門,以此增加對抗,但雙方球員不可以手觸球,不可惡意傷人……」
蘇良手拿一根樹枝在沙地上劃著名,向兩名球頭講述起了新規則。
當下的蹴鞠,雙方隊員無身體接觸。
還是以炫技為上。
蘇良想改一改這個規矩,讓對抗變得更猛烈一些。
劉金腳聽完後,說道:「可以一試,不過……進球數恐怕會大幅度下降。」
「無妨,我們看的是過程,進球太易反而令人乏味。」
另外一個球頭張明也開口道:「蘇官人,我們這樣修改規則,會不會不被民間蹴鞠者接受?」
蘇良微微一笑。
「以後,蹴鞠這行,我們就是規矩。只要能讓比賽好看,百姓叫好,其他人自然會跟著我們的規則走。」
……
很快。
士兵們便拆掉了沙地中間的風流眼,兩側各自掛上了一張長約兩丈的大網,作為球門。
蘇良令兩名老兵擔任裁判,且還添置了兩個守門員。
在兩名隊長講完具體規則後,球員們也甚是好奇與興奮。
他們對這種新奇的打法,頗為期待。
稍傾,比賽開啟。
一名老兵站在中間將鞠球高高扔到天空,雙方兩隊,一黑一紅,開始爭搶起來。
不多時。
比賽的對抗性便上來了。
有球員包夾、有球員遠傳、有球員不斷跑位、有球員故布疑陣……
鞠球在紅黑兩隊隊員的腳下不斷轉換。
球員們必須不斷奔跑,不斷改變位置,不斷爭搶,才能占據優勢,
比賽一下子多了諸多花樣。
這群汴京城最優秀的球員們,都甚是聰明,不多時便玩明白了這套規則。
一時間。
兩隊打得有來有往,甚是激烈。
曹佾看得連連叫好。
頓時,蘇良覺得對味了。
他朝著一旁的曹佾說道:「這才是男人的運動嘛!告訴他們,還可以按照士兵作戰的手勢設計戰術,進攻戰術、防守戰術,都至少要有兩套……」
「嗯嗯,明白。」曹佾不斷點頭。
蘇良在龍羽軍軍營待到深夜,方才離開。
這一刻,他的信心更足了。
……
二月初九,午後。
南郊鞠場。
一紅一黑兩支隊伍已經就位,每人的衣服背面都繡著名字和號碼。
蹴鞠場也變成了兩球門狀態。
蘇良與曹佾信心十足地等待著丁度的到來。
很快。
二十餘輛馬車行駛過來。
蘇良不由得笑著說道:「丁學士這是帶來了多少人,陣仗足夠大的啊!」
蘇良與曹佾迎了過去。
頭輛馬車上。
國子監判監事丁度從馬車上走了下來。
而在他身後,還跟著國子監的兩位大儒,胡瑗和孫復。
緊接著。
後面的馬車上也陸續走下來十餘位國子監的夫子教諭。
最後,才是三十多名國子監學子。
曹佾有些懵地說道:「景明,丁學士是帶著大半個國子監來考察了!」
「今日,咱們便拿這場比賽征服這批最難被征服的人。」蘇良依舊信心滿滿。
這時,丁度帶著一大群人走了過來。
「景明,三日前,你告知老夫,蹴鞠賽事可為朝廷牟利,可改變天下士子心性,可助力大宋之未來!老夫給他們講了,他們都不相信,故而都要來看一看,若他們不是很滿意,那老夫恐怕就不能為首賽開球了!」
蘇良淡淡一笑。
大宋這些身居高位的文官們,各個心眼都如同馬蜂窩一般。
丁度明顯不想得罪蘇良,而又擔心自己若開球可能晚節不保,於是帶來了這麼多人來驗證蘇良之言的真偽。
「丁學士,我說話,從不誇大其詞,您看完比賽便知。」
……
當即。
蘇良與曹佾將眾人一起請到了蹴鞠場。
國子監眾生進入看台之後,滿眼都是好奇。
他們從未見過如此規模的蹴鞠場,發現場地內沒有風流眼,而是被兩架球門代替後,更是疑惑著比賽會如何踢。
眾人尋到視野最好的一處地方,分別坐了下來。
曹佾早就命人準備好了零食乾果,儘可能讓這群人以最舒服的心情觀看比賽。
咚!咚!咚!
隨著一陣密集的鼓點聲傳來。
紅隊、黑隊,各自十二人,齊齊入場,然後站到了各自的位置。
兩名守門員也都退守到了球門前。
曹佾將鞠球朝空中一扔,比賽正式開始。
紅方球頭劉金腳率先搶到鞠球,然後用腳尖輕輕一顛,球便來到他的腦門前,而後其腦袋一頂,球又出現在了一旁隊友的前面。
其隊友以胸口停球,然後迅速盤球,過人,一氣呵成,動作甚是瀟灑。
盤球、傳球、過人……
紅隊行進了十餘米後,黑隊球頭張明抓到紅隊隊員的一個失誤,迅速將球搶了過來,然後一記大腳。
鞠球飛向高空,以一個非常優美的弧線,回到後場。
一名黑隊隊員接到球後,迅速朝著球門處狂奔而去。
這時,紅隊迅速回防,很快便站好了防禦隊形。
劉金腳不停地用手勢與隊友溝通,防禦隊形不斷變化,令人目不暇接。
氣氛緊張而激烈。
丁度、胡瑗和孫復,這三個老頭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鞠球,生怕一個眨眼,就錯過一次精彩的進球。
後面的國子監學子們也看得呆住了。
他們也經常在勾欄里看蹴鞠,但從來沒有見過對抗如此激烈的蹴鞠比賽。
並且,裡面有陣型,有戰術,還有各種神奇的配合。
所有人都在不停跑動。
各種手勢眼花繚亂,兩隊隊員,皆是默契十足。
「要進了,要進了!哎呀,太可惜了!」
「過了,又過了,長傳,快射啊,快射門啊,唉,這個臭腳!」
「好腳法!好腳法!莫傳,直接沖啊,進了,進了,這球太厲害了!」
……
學子們各個興奮,不停地分析著場上的形勢,顯然已經沉浸其中,有的甚至恨不得親自上場。
而這時。
曹佾突然扯了扯蘇良的衣袖,示意蘇良看向丁度、孫復、胡瑗三人。
蘇良朝著不遠處的三人一瞧,不由得樂了。
三個小老頭攥著拳頭,正在為進攻的球隊打氣,他們看似坐著,其實每個人的屁股都離開了坐檯。
這正是看得入迷的表現。
大約兩刻鐘後。
雙方各進一球,打成了平局。
曹佾高喊道:「今日比賽結束,一比一,平局!」
聽到曹佾這一聲,丁度不由得皺起眉頭,道:「國舅爺,怎麼搞的,比賽這麼短,至少要再打一個球吧!」
「是啊,老夫還沒有看盡興呢!」一旁的胡瑗也開口道。
孫復扯著鬍子道:「輸贏都沒有分出,怎麼就能結束呢,這不是胡鬧嗎?哪有這種比賽?」
這時,蘇良走了過來。
「三位,南郊鞠城尚未開賽,今日只是演練而已,欲看完整的比賽,可待到三月初五。」
蘇良自然要勾著他們。
不然他們這次看得盡興,下次期待感就更高了。
蘇良又道:「丁學士,此刻可還覺得我所言非真?」
丁度頓時笑了,捋須道:「好男兒,當以此為樂,開賽之日,由老夫開球,乃是老夫之幸。」
聽到此話。
蘇良心中的石頭頓時落了地。
這時。
曹佾笑著道:「諸位夫子、學子們,若覺得好看,麻煩寫首詩詞文章誇讚誇讚,南郊鞠城將於三月初五進行首賽,到時大家一定都要來捧場啊!」
夫子、學子們紛紛拱手。
他們在這場比賽里看到了軍事戰略和團隊智慧,就像聽了蘇良一場演講那般激動。
看這種比賽,值得高調宣揚,誰也不能將其稱為淫樂之舉。
此外,畢竟是國舅爺所請。
對方雖然沒有了官身,但畢竟是外戚,大家又看又吃,這點面子還是要給的。
……
翌日。
蘇良與丁度去見了趙禎。
趙禎欣然同意丁度為南郊鞠城首場比賽開球。
他已得知蘇良的新玩法,也欲去看一看,不過他不能顯露出真身份。
堂堂大宋官家,是不能在這場場合顯露真實身份的。
……
兩日後。
有關蹴鞠新規則的消息便傳到了汴京街頭。
國子監的夫子、學子,紛紛寫詩寫文誇讚蹴鞠新規則。
有人稱其為強身健體之首選運動。
有人稱其為太平盛世下最好的娛樂休閒方式。
還有人稱,看蹴鞠可知軍事戰略,可知團結協作之妙處……
很多蹴鞠者都紛紛以新規則蹴鞠。
汴京城的許多空闊地方,皆是蹴鞠小隊,有老有少,甚至還有一些女子。
蹴鞠的對抗性一下子提升了上去。
不過,這也引發了數起打架鬥毆事件,設立裁判後,才緩解了一些。
……
二月十五日。
曹佾正式對南郊鞠城開始宣傳,有民間小報、有勾欄消息、有書生士子們交相稱讚……
大宋風尚,盡在讀書人之口。無數士子推崇,百姓自然心嚮往之。
不到三日。
當日比賽的門票便售磬了。
甚至還催生出了一些票牙子(即黃牛),蘇良暫時還未理會他們,不過他們若想成勢,蘇良一定會給他們一個慘痛的教訓。
……
二月二十二日,上午。
蘇良與岳父唐澤帶著蘇子慕來到了百家學院。
唐澤和蘇子慕準備在百家學院住上一個月的時間,若蘇子慕喜歡這裡,那便再續期。
唐澤也非常喜歡這種地方。
每個人都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是無數成年人所追求的目標。
蘇良之子。
僅憑這四個字,就能讓蘇子慕成為院寵。
更別提,他確實非常惹人喜歡。
不到一個時辰,便有三十多名夫子都逗過蘇子慕。
蘇子慕也一點不怯生,用一雙清澈而明亮的眸子四處打量,問東問西。
狀態和念書時,完全不是一個樣子。
有唐澤看護,蘇良也放心,當日便離開了百家學院。
……
二月二十四日。
大宋南境廣源州蠻人首領儂智高派人獻來大量金銀,再次向宋請求內附。
慶曆元年,儂智高不滿交趾李朝欺壓,建立南天國,號稱仁惠皇帝。
其一邊與交趾打鬥,一邊懇請內附大宋,但皆被大宋拒絕。
自慶曆元年開始,儂智高已經不下十次來請求內附了。
這次,趙禎再次問詢眾臣的想法。
有人稱儂智高實為猛將、可令其歸附;有人稱儂智高本就是交趾人,交趾內亂,大宋不應該參與。
還有人稱儂智高實為大宋南境之患,大宋應與交趾國合力,清除其勢力。
當下的儂智高,夾在大宋與交趾之間,非常難受。
大宋不要他,而交趾想滅他。
這一次,趙禎依舊接受了廣南西路轉運使、提點刑獄、鈐轄司的建議,以其役屬交趾,拒之。
蘇良並未對此事進行發言。
他很贊成朝廷的決策。
儂智高野心甚大,非甘居人下之徒,不過當下他未曾招惹大宋,大宋拒絕他即可。
他還知曉,依照儂智高的野心,日後南境必會有一戰,而這場戰事乃是提升大宋武人地位的最好方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