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李成梁入京

  第552章 李成梁入京

  李春芳的倒台和他的前任一樣的迅速。

  但是在李春芳倒台以後,明廷突然發現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在李春芳倒台之後,誰還能出任這個中書丞相?

  這下子,那些上書要求李春芳倒台的國子監監生們傻眼了,言官御史們也傻眼了,密謀倒李的督撫和朝廷大員傻眼了,皇太后李氏都傻眼了。

  整個大明朝廷,竟然找不出一個威望上可以成為中書丞相的人了?

  還真沒有。

  這一點就很很尷尬了。

  如今整個明廷中樞,嘉靖朝廷留下來的名臣,幾乎都已經在政治鬥爭中出局了。

  而嘉靖朝的這些名臣,從嚴嵩到徐階,從徐階到高拱張居正,這一個個都是頂級的手腕和能力,就算是大家都看不上眼的李春芳,好歹也還能算個湊數的。

  李春芳往後呢?

  由於這些嘉靖名臣太過於閃亮,幾乎壓制了其他官員的光芒,在李春芳之後,甚至整個明廷都找不到一個能讓所有人都聽過的大臣。

  李太后連忙召集群臣,商議在李春芳下台之後,誰能執掌大明的國政。🎉✌ 69𝐒ʰⓤⓍ.ⓒόM 👣♔

  李太后坐在垂簾後,用手死死絞著手帕。

  她此時無比後悔,為什麼要聽信了父兄的讒言,罷免了李春芳。

  李太后並非是什麼名門望族出生,見識能力也極為有限,她想要也沒有呂后武則天那樣的野心。

  朝廷大臣上的奏章,她都沒有辦法讀懂,不要說什麼干涉政事了。

  能力不夠好吧。

  呂后是什麼人,和漢高祖劉邦一起創業的,而呂家本身就是大漢開國元勛。

  武則天的家族其實也不差,更重要的是唐高宗可是手把手帶她了很多年,她也是逐步學習治理國家的。

  李太后的丈夫隆慶皇帝,自己皇帝都沒有做明白,就駕鶴西去了,李太后要怎麼去處理明廷這麼一個爛攤子。

  而小皇帝這個歲數,就更不要說了。

  上皇已經病重,能不能熬過今年都不好說。

  至於太監?

  那也要看看誰有沒有本事做權閹啊?

  如今兵權和政權都在外朝官員手裡,太監就連皇宮都守不住,皇權衰落成這個樣子,馮保這個司禮監掌印太監看到外朝大臣都點頭哈腰的,怎麼可能出現彈壓群臣的權閹啊。

  外戚?那就更不要想了。✊😺 ➅❾𝕤Ĥ𝕌𝓍.𝒸๏ᗰ 🐨☺

  李家父子還背負著毒殺上皇的惡名,做做生意也就罷了,他們也沒有能力參與朝政。

  但是政治上,開弓就沒有回頭箭。

  李春芳已經被罷免了,那不可能再讓他出來了,換人是必須的了,但是到底換誰?

  李太后召集中書省和六部大臣,以及六科都察院的言官御史,再加上在京的勛貴,以及李氏父子和陳太后的弟弟這幾個外戚,一同商議繼任者的人選。

  在場的所有人,幾乎都參與了倒李的活動。

  清流言官是發起者,李氏父子是鼓動者,但是他們此時也在爭論不休,推不出一個有能力來執政的人選。

  一部分人說要從天津請張居正回來,這自然遭到了很大一部分官員的反對。

  張居正作風強勢,如果他回來執政,那肯定要清算當年背叛他的人,在場很多人都參與過倒張。

  還有人說要請高拱回來,但是也遭到了不少人反對。

  高拱也是獨斷專行的,而且這麼多宰相都是被言官搞下台的,那麼張居正和高拱回來,都一定會清洗言官,這些清流是堅決反對的。

  高拱和張居正不回來,李春芳執政的時候中書省也沒有副相,六部尚書根本沒有威望,清流就不要說了,他們的品級低微,根本不可能執政。

  現在的選擇,就剩下地方上的督撫重臣了。

  清遠伯李煒小心翼翼的說道:

  「太后,臣推薦新軍大臣,山東總督李成梁。」

  這句話一說,整個朝堂都炸了!

  一個文官立刻跳出來說道:

  「胡鬧!李總督是武官,我朝哪有武官執政的道理!」

  這一次文官們出奇的一致,他們立刻團結起來,推薦河南總督陳以勤出任中書丞相。

  李太后在垂簾後看著父親,以她對父親的了解,父親也不知道是收了李成梁多少的好處,才跳出來給他說話。

  也難怪文官們激烈反對,李太后的政治智慧也看清楚了,李成梁是武將出身,如果由他擔任中書丞相,等於打破了文官們好不容易建立起來文貴武輕的制度傳統。

  誰知道這一次李煒頗為強硬的說道:

  「李大人是朝廷任命的新軍大臣,位比六部大臣,也是文臣的序列,為何說李大人是武人?」

  一名文官跳出來說道:「李成梁不是科舉官,更不是翰林官,如何能擔任中書丞相?」

  李煒冷笑一聲說道:「為何不能?朝廷哪一條規矩說,只有翰林官能擔任中書丞相?我國朝初年的丞相,都參加過科舉?都是翰林嗎?」

  李煒這話自然是狡辯了,大明初年的丞相都是隨著朱元璋打天下的功勳老臣,元朝老早就不科舉了。

  但是這句話也很有殺傷力,中書丞相制度本身就是張居正搞出來的,實際上才搞出來沒幾年,根本談不上什麼舊制。

  而且在這個朝堂中,還有很多武將勛貴,如果直接喊出文貴武賤,恐怕這些勛貴就要拔刀了。

  隨著局勢進一步的震盪,手裡攥著槍桿子,已經成為所有人的共識。

  而如今大明最硬的槍桿子是誰,那自然是毋庸置疑了。

  一些還準備激烈反對的文臣,就像是被卡住了脖子,說不出反對的話來。

  眾人突然意識到,當時炮轟李春芳下台的文章,正是刊登在《山東新報》上的文章,也正是李成梁麾下文人山蒿先的文章。

  再聯想到李煒在朝廷上的突然發難,那推動李春芳下台的幕後黑手是李成梁,這個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朝臣們出了冷汗,就在這個時候,突然有一名官員踉踉蹌蹌的走進朝堂。

  「太后!諸位大人!新軍大臣,山東總督李成梁帶領兩鎮新軍,已經從山東啟程,要面見太后商議軍機要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