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改土歸流
唯一讓黃泰安心一點的,東南新軍似乎也沒有進攻粵北的想法。✿.。.:* ☆:**:. .:**:.☆*.:。.✿
在攻占了廣東沿海各府之後,譚綸就停止攻城略地,轉而開始消化已經占領的土地。
廣州府這塊地,就是後世的珠江三角洲,也就是後來的大灣區。
這塊地區水網密集,可以說是最上等的土地。
但是大明朝廷一直沒辦法從廣東抽取太多的賦稅,交通自然是一個原因,將帝國最南端的糧食徵調到京師去,沿途的花費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兩廣叛亂不斷,始終無法建立穩固的統治。
廣西的少民眾多,張經所募集的狼兵,就是廣西那些歸順土司整編的。
可是這些廣西土司也是時降時叛,所以廣東徵收的糧食經常要送到廣西,是為「協餉」,幫助廣西平叛。
除此之外,廣東也飽受倭寇侵擾,還有沿海的蜑民經常性的叛亂,比如在明末著名的袁崇煥,其祖上就是上岸定居的蜑民。
不過在歷史上,廣東也曾經繁華過。
在中唐,宰相陸贄就曾經說過廣州為「地當要會,俗號殷繁,交易之徒,素所奔湊」,而廣州一埠的賦稅,也僅次於江南,在唐代就是財稅重地了。
到了宋代,廣州港是僅次於泉州的第二大港口,廣州港前是千帆競渡百舸爭流。
可等到大明朝開始禁海,沿海貿易做不成了,廣東就迅速衰落下來。
譚綸知道海貿對於廣東的重要性,剛剛攻占廣州城之後就請求大都督府開海,在廣州和潮州分別設立市舶司,開埠進行海洋貿易。
譚綸的戰略規劃是好的,先通過海洋貿易穩定住廣東的基本盤,將廣州府和潮州府這兩個通商口岸發展起來,然後再北上圖謀韶關,這樣東南新軍就能通過韶關北上進入湖廣北部的湘南地區,從而威脅湖廣這個大明糧倉。
可是事情的發展,往往瞬息萬變,完美的方案往往只能停留在計劃中。
就在第四旅攻占了廣東沿海諸府之後,一名使者疾馳進入了廣州城。
如今在廣東省,譚綸是廣東巡撫,總督廣東軍政。
白知府首義有功,依然留任廣州知府,治理廣府這個廣東最繁華,人口最稠密的廣東甲府。
俞咨皋這第四旅的旅長,手上捏著最能打新軍,算是廣東軍事上的主官。
譚綸特意將駐紮在肇慶的俞咨皋召回來開會,由此可見這件事的重要性。✋♣ ❻9𝓢ʰυˣ.¢Ⓞ𝔪 🐠👣
一身挺拔軍裝的俞咨皋走進總督衙門,白知府已經坐在堂上喝茶了。
俞咨皋有些疑惑,本以為是什麼緊急軍情,但是譚總督和白知府卻沒有太緊張的樣子。
「譚總督,白知府,召集末將回來到底是什麼急事?」
俞咨皋在飛快的攻城略地之後,現在卻陷入到了治安戰的泥塘。
原本俞咨皋屯兵在肇慶州,是為了給韶關府的明廷軍隊壓力。
可沒想到,他的對手不是明廷的軍隊,而是高州、肇慶州犬牙交錯的瑤寨和瑤民,雷州半島上的苗人也不停的湊熱鬧。
在福建滅倭平飛龍軍,又一日攻陷廣州府的俞旅長,卻被這些土司叛亂搞的焦頭爛額,整日在肇慶忙著滅火。
譚綸拿出一封信,遞給俞咨皋後說道:
「這是廣西巡撫汪道昆給我寫的信,汪大人要歸附我們東南。」
「什麼!不可!」俞咨皋立刻反對道。
譚綸對著白知府一笑說道:「我就知道,俞旅長肯定要反對。」
白知府也端著茶杯說道:「哈哈,光是高州肇慶州的土司就把俞旅長折磨的不行,若是廣西歸附,那俞旅長就要帶兵去廣西大山里剿匪了,他當然要反對。」
對這兩個拿自己尋開心的文官,俞咨皋倒是沒有生氣,他說道:
「譚總督不是早就商議好了嗎?您也給大都督寫信了,說明了先發展廣東再吞併廣西的戰略,怎麼這麼快廣西就投了?」
廣西這個地方,多山少田,土司遍地,而且在大明的行政版圖上,廣西是一個內陸省份。
而俞咨皋的第四旅,最擅長的就是鴛鴦陣,可是鴛鴦陣是適合在開闊平原地區作戰的戰陣,在山地作戰效果不佳。
想想也知道狼筅這種武器就根本沒辦法在山上用啊!
所以俞咨皋的想法,是在肇慶一邊平叛一邊練兵,再招募一些熟悉山地作戰的本地士兵,等到練兵結束再圖謀廣西。
你廣西巡撫汪道昆怎麼不按照套路出牌啊!
你一個大明朝的封疆大吏,怎麼這麼快就投降了啊!
就在俞咨皋憤憤不平的時候,譚綸說道:
「汪巡撫是大都督的房師,大都督在起兵前後都向他寫信,勸說他歸正我東南。」
「不過汪巡撫始終不肯投降,可前幾日卻送來了降書,俞旅長猜猜是為什麼?」
俞咨皋立刻說道:「廣西土司又叛亂了?」
譚綸點頭說道:「正是如此,自從嘉靖那昏君遣散狼兵,又擅殺張經之後,廣西土司一直不太平,上個月藤峽三十幾個土司瑤寨歃血為盟造反,推舉出一個渠帥出來,聚眾兩萬人,再次開始作亂。✋♣ ❻9𝓢ʰυˣ.¢Ⓞ𝔪 🐠👣」
聽到這裡,俞咨皋也頭疼起來,也難怪汪道昆之前不投降,偏偏這個時候投降。
廣西潯州地境中萬山盤繞,其中有潯江,發自柳州、慶州,向東繞至潯州,途徑象州、永安、修仁、荔浦、平樂縣等。
在潯江附近的山脈均為陡峭的山崖,其中最險惡地稱為大藤峽。
藤峽中有上百個山洞,其中如仙人關、九層崖其最幽深險峻。
其中世代居住瑤民,以藍、胡、侯、盤四姓為大姓,藤峽中有名冊冊封的土官三十餘,沒有明廷冊封的瑤寨更是難以統計。
除了瑤人之外,山中還有善於毒藥弩矢的僮族。
明代廣西的幾次叛亂,幾乎都和藤峽有關。
經過王陽明,張經的兩次平叛,原本藤峽已經安定。
在東南倭亂的時候,張經還從藤峽中帶走了狼兵兩千人,這兩千人隨著張經從福建到浙江,也殺了不少倭寇。
可是後來嚴黨為了爭奪東南抗倭的主動權,構陷彈劾張經,其中一條罪狀就是狼兵軍紀不嚴,張經縱容狼兵劫掠浙江地方。
後來張經被處死,跟隨張經遠赴浙江平倭的狼兵,不僅僅沒拿到朝廷的軍餉和賞銀,還被當做犯人一樣驅趕回了廣西。
這些狼兵一返回廣西,立刻就掀起了叛亂,這其中就是以藤峽的叛亂最嚴重,聲勢最浩大。
汪道昆到了廣西之後,一直都對廣西採取比較優柔的撫慰政策。
只不過雖然汪道昆這麼想,但是他手下的官員不這麼想。
在廣西漢蠻雜居的地區,明廷設羈縻州縣,任命土官,也就是所謂的土司,讓這些地區自治。
土官是世襲的,獲得冊封的土官家族也就是土司,他們就是一座瑤寨的世代統治者。
與土官相對應的,就是明廷任免的官員,這些官員不能世襲,會因為調動而流動,所以稱之為「流官」。
設置土官,本來也是不得已的舉措,在幾次廣西叛亂之後,明廷也逐步在廣西推行改土歸流,也就是收回土官的世襲統治權,改為任免流官。
這項舉措自然有利於大一統的,可是明廷的推行過程中卻出了很多問題。
在廣西為官的,基本上都是大明朝最沒有前途的官員。
這些官員最大的願望就是立刻升遷離開廣西,返回到中原繁華的地區做官。
原本改土歸流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通過推行漢化同化蠻人,或者用漢人移民開拓土地增加漢人定居地區,等本地漢人比蠻人多了,就可以逐步撤去土官的權利,實行流官統治了。
可這樣實在是太慢了!
因此在改土歸流的過程中,這些當官的往往操之過急,甚至不少官員乾脆挑動蠻人造反,然後請求朝廷派兵鎮壓,只要將當地蠻人殺光了,不就是改土歸流了嗎?
還有很多官員勾結漢人商人,盤剝蠻人的山寨,或者挑動蠻人之間的關係,挑唆他們互相廝殺。
這麼一折騰下來,反而將當地的漢蠻矛盾搞得更嚴重了,廣西叛亂不斷。
這一次藤峽再叛,就是在張經被殺這件事作為導火索下,廣西長期蠻漢矛盾加劇,在明廷對南方失去控制後,發生的一場連鎖反應。
譚綸說道:「大都督和我說過,他這位房師汪巡撫,若是不肯降是為了百姓,若是降了也是為了百姓。」
「但既然汪巡撫降了,我們就不能因為廣西土司作亂而坐視不管。」
「大都督在我來東南之前就說了,我們是東南起兵,是為了反抗暴明,而不是為了占地為王,為了個人的富貴。」
「這天下之地,總有富庶和寒貧的,總有好治理的和不好治理的,但只要是我漢家土地,就寸土不能放棄!」
「大都督就曾經告誡我,千萬要記得安南的教訓啊!」
俞咨皋凜然,他爹是武舉人,從小都是讀書的,自然知道安南舊事。
安南,古代稱為交趾、交州,從漢武帝在此地設郡縣,這裡就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統治中。
在兩漢交替的時候發生了二征之亂,東漢開國名將伏波將軍馬援入交州平叛,安南重歸東漢。
漢末三國的時候士燮割據交州,就算是兩晉南北朝最後也都收服了交州。
可就這樣一個地方,到了大宋建國,宋太祖封安南丁部領為「安南都護「、「檢校太尉「、「交趾郡王「,將安南視為「列藩「。
從此之後安南加速了離心的速度,開始發展出自己的語言文字,最終脫離中原。
明初的時候,成祖朱棣也曾經派遣大軍收復安南,可是大明在安南的統治只持續了二十多年,因為士兵遠征耗費太大,最後還是撤出了安南。
蘇澤將廣西比作安南,就是因為現在的廣西也和當初的安南一樣,表現出強烈的離心傾向。
這下子俞咨皋也明白進入廣西的政治意義了,無論東南和明廷的戰爭如何,廣西問題都不能姑息。
俞咨皋明白了這一點之後,立刻說道:
「總督大人,屬下明白了,我這就去整軍備戰,準備進入廣西!」
譚綸笑著對白知府說道:「我就知道俞旅長心急,不過你先別急。」
「大都督府軍令。」
俞咨皋立刻站的筆直,譚綸拿出一份軍令說道:
「這是半個月前,大都督下達的軍令,那時候廣西瑤亂已經有苗頭了,大都督聽聞之後,就命令我們做好準備,隨時響應進入廣西平叛。」
白知府感慨說道:「大都督真是料事如神。」
「軍令!從第四旅再擴編三千人,準備進入廣西平叛。」
俞咨皋聽說擴軍,自然是眉眼中露出笑意,接受了軍令之後,譚綸又說道:
「第四旅要招募擅長山地作戰的士卒,大都督說可以從廣東的歸順瑤人中招募,只要做好漢化教育就行,福州會派遣專門的教團來做這件事。」
「除此之外,大都督還從福州運來廣州一批新裝備,正好可以在廣西作戰中試驗一下威力,已經在廣州城外的軍火庫中了。」
聽說有新裝備,俞咨皋更是眼前一亮。
比起更為嫡系的第一二三旅,第四旅的裝備一直比較落後。
這倒不是蘇澤對第四旅刻薄,而是第四旅前身是戚家軍,本身隊列和槍炮的訓練就不夠。
譚綸對俞咨皋說道:「這一次送來的新裝備,是專門為了山地作戰而研發的,俞旅長你要好好試驗,大都督可不光給你們武器,還要你們寫報告呢。」
聽到「寫報告」三個字,俞咨皋露出苦色,但是想到能有新的裝備可以用,俞咨皋說道:「譚總督,快帶我去看新裝備!」
俞咨皋趕到軍火庫,就看到一名身穿藍色軍服的年輕軍官向他敬禮。
「第四旅後勤參謀李言恭,向旅長報導。」
李言恭在北上作戰中沒有立功,返回上海鬱悶了很久。
後來他聽到南方還有仗打的消息,就報名轉入第四旅。
正好被大都督府派來押送這批新裝備。
俞咨皋連忙回禮,急切的問道:「李參謀,新裝備呢?」
這段好難寫,資料太多,求一下票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