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朱元璋軍事能力太強了,都怪章誠發現了他!
尹克仁不禁捻了捻額頭,他固然已經決定死守延平,以報元朝和陳友定的大恩。
但尹克仁一想到朱元璋這種積極進取的態勢,也有些感到可怖。
「章誠啊章誠,你到底是怎麼找到朱元璋這麼個人的!」
而尹克仁則因此把這一切都歸咎於章誠這個人過於厲害上面。
因為在他看來,如果不是章誠識人能力太強,就不可能讓朱元璋這麼一個厲害的軍事人物出現,還成為大同社的首腦人物。
這是因為尹克仁作為精英階層,天然地會輕視庶民階層出身的人,而主觀上更願意覺得庶民階層出身的厲害人物,也應該是因為精英階層出身的人提點和發現才變得這麼厲害的。
所以,尹克仁也就在這時如此感慨起來。
然後,尹克仁也不敢再歇息,而是立即開始組織陳軍去收復延平的重要門戶——杉關。
隨後,陳軍自然就遇到了埋伏。
不過,朱元璋沒有立即吃掉中伏的陳軍,而是下令圍而不攻。
尹克仁不知是計,以為是因為朱元璋埋伏自己的兵力不夠,所以才沒有攻擊,而並不是不想吃自己被埋伏的陳軍。
因為他知道中華軍素來喜歡以殲滅有生力量為主,也就再添了援兵過去,且對派去增援被圍陳軍的武將面授了自己早就琢磨出來的所謂戰勝中華軍的神奇軍陣。
結果,朱元璋一反常規,直接撤掉了圍困陳軍的兵,只留下少數兵力防備出城的陳軍來援延平,且繼續做出圍困這部分陳軍的樣子,直接率主力來攻兵力空虛的延平城。
當尹克仁看見延平城出現大量中華軍後,整個人只得捶手頓足,而咬牙切齒道:「好你個朱元璋,你怎麼如此奸猾!有本事,我們各自集中兵力,擺開軍陣,好好打一次!」
最終,尹克仁果斷選擇開城投降,出賣了自己派出去的兩萬陳軍,只跪在朱元璋面前:
「延平鄉民惡陳賊已久,幸而如今中華軍終於來了,我延平鄉民真如久旱逢甘霖啊!」
朱元璋呵呵一笑,只讓都指揮使何文輝留守延平,而他則率李文忠、尹克仁等繼續去打福州。
陳友定在知道延平不戰而降後,直接一腳踹翻了眼前的几案,緊繃著兩腮而沉聲問道:
「他尹克仁這混帳,他不是說要為我死守延平嗎?!」
「報!」
這時,蕭仲貴走來拱手說:「尹克仁投信入城,勸我們開城投降。」
「他勸我們投降?」
陳友定笑了起來。
蕭仲貴回道:「他還在信中解釋了他不戰而降的原因。」
陳友定問道:「那他怎麼說的?」
「我倒想聽聽他怎麼狡辯的。」
陳友定深呼吸著氣,目光深沉地看向蕭仲貴。
蕭仲貴則回道:「他說,主要是朱元璋太厲害,他完全不是其對手!」
「他還沒來得及運籌帷幄,就先失杉關,他縱觀歷代兵書而琢磨出的軍陣陣法也還沒來得及使用,朱元璋就先窺破了他的命門,讓他根本沒法守住延平城。」
「他還說,朱元璋的確是用兵奇才,非只是靠炮利船堅,故勸公早日降賊!」
「他這是在給自己找藉口!」
說著。
陳友定就突然大喝一聲:「都是藉口!」
接著。
陳友定還嘴角一咧,笑了起來:「他朱元璋,不過一匹夫而已,能知多少用兵之道!」
——
章誠在得知延平不戰而下後,並未感到多驚訝。
因為他知道朱元璋不可能會在軍事上讓他失望。
作為歷史上少數成功導演過一場酣暢淋漓的北伐大勝的洪武皇帝,如果說治理內政會有所欠缺的話,那朱元璋在軍事上是絕不會拉胯的。
如果真要強行說朱元璋在軍事上會有什麼力有不逮之處,那就只能是整個官僚集團給其拖了後腿。
可是,現在章誠這個二號人物把生產力提升的那麼高,地圖開的那麼大,所以完全說不上會給朱元璋拖後腿,只會助長朱元璋在軍事上的成就。
但在張士德明確表示歸附元廷,且率兵南下,征討自己兄長張士誠的消息被章誠得知後,章誠就深感到大同社不能只有朱元璋一個軍事天才,最好是一打,乃至好幾打的軍事天才出現才好。
畢竟如今天下,大同社要面臨的外部敵人不會只有一個,而是好幾個。
只有一個朱元璋不足以應對多方面的軍事壓力。
「張士誠必須保住!」
「他的政權只能是被我大同社吞併,不能是被胡元吞併!」
章誠將張士德南下背叛張士誠的消息告知給了樞密院的郭天敘,且向郭天敘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郭天敘點了點頭:「這麼說來,我們就得再添一路兵北上援助張士誠,那章先生覺得派誰去合適?」
「讓文正去!」
章誠說道。
在章誠看來,朱文正就是第二個朱元璋。
只是可惜的是,歷史上,朱文正沒有在後來的對元作戰中發揮出多大價值。
但這一世,章誠沒打算讓朱文正只是在防守上展露鋒芒。
郭天敘也很認可朱文正的能力,也就採納了章誠的意見,以樞密院的名義向朱元璋請調朱文正。
不過,郭天敘也因此更加嫉妒朱元璋,而更加生自己弟弟的氣。
因為他不得不承認,朱元璋的人都很爭氣,不論是親戚還是故舊都表現的不錯,連外甥義子都已經開始嶄露頭角,在軍中頗有聲望。
唯獨他自己弟弟郭天爵做事畏首畏尾不說,但與胡惟庸等一起搞腐敗卻膽子很大。
郭天敘只能慶幸因為章誠的出現,讓朱元璋不用消滅他,還讓他在樞密使的位置上繼續做事。
朱元璋不久後也在福州前線收到了樞密院的請示。
他自然也毫不猶豫地同意了讓朱文正獨立領兵北上援助張士誠的決定。
因為郭天敘、張天佑這些人都還能留在大同社擔任要職,他自然不介意自己的侄子在軍中地位繼續崛起。
不過,現在張士誠還沒有請求大同社的軍事援助,所以,大同社這邊只是提前準備好援助張士誠,也提前把主帥和兵馬都準備好。
且說,張士誠這裡在得知自己弟弟張士德投靠元廷,舉兵南下,征討自己的消息後,感到既驚愕也憤怒。
「老二他怎麼能這樣?!」
「枉費孤一向對他信任有加!」
張士誠為此在張士信等人面前臉色陰沉地說了起來。
張士信不由得勸著張士誠:「兄長息怒,二哥這樣做,想必是受了韃子的挑唆,只怕還有其他小人的挑唆,但以小弟愚見,以如今的天下局勢,投靠韃子只會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因為這幾年天下人心變化的太快了!」
「連劉基、宋濂這些名士都開始痛罵韃子,在報紙上還批判陳友定忠於元廷、不讓漢人站起來,是一種背叛祖宗的無恥行徑!」
「這就足以說明,民心早已大變,不然,他們不會開始罵韃子是賊、也不會罵陳友定這種人是賊的。」
「所以,即便二哥糊塗,背叛了我們,但並不意味著,我們會輸,因為我們才是得天下人心的!畢竟兄長你一直是愛民如子的,要不然也不會一直忍辱負重。」
張士誠聽張士信這麼說後,也就明白了張士信的意思,便問著張士信:「你是說讓我們向代表天下人心的大同社求援?」
「兄長英明!」
「現在代表天下人心的是大同社,只要我們得到大同社的同情,我們就不用擔心基業被毀。」
張士信立即拱手回道。
張士誠點了點頭,便真的讓人去向大同社求援。
而大同社在收到張士誠的求援信後,倒也就名正言順地開始讓朱文正率兵往北而來。
張士德這裡還不知道大同社的中華軍已經北上。
他在攻打淮安時,因淮安守將不降,他身邊的儒士許有文為便於將來自己兼併這裡的田地,則對他說:
「攻下淮安後,當以淮安守將本是大同賊,而離間你們兄弟、阻止令兄歸附朝廷才固守淮安不降為由,盡屠城中漢人!」
「這樣做,一則是清理大同賊細作;二則是震懾令兄,既然令兄貪圖享樂,自會貪生,若我們屠城,必使其害怕,至少能使其身邊文武害怕而勸其歸降。」
已被元廷封王的張士德聽後,採納了許有文的提議,便下令說:
「傳孤之命,淮安城內,除主族蒙人和色目人外,所有庶民皆屠之!以免有大同賊細作遺漏。」
張士德雖然是漢人,但他骨子裡倒也沒把漢人放在心上。
要不然,他也不會選擇投降元廷。
因為他跟陳友定一樣,他寧願接受讓異族高漢人一等,也不願意接受大同理念。
而且,連歷史上,張士德就是勸張士誠早日歸附元廷的主要官員。
所以,張士德可以說是一個比張士誠還頑固反動的人。
因為張士誠雖然沒有多大的進取心,但反動性相對而言也沒那麼大。
當張士德這樣的命令下達後,整個淮安城周邊就已經先變成了人間煉獄。
但好在這時,俞通海已提前奉朱文正命提前北上,而早就列船於淮安府境內,也就張士德的軍隊攻打淮安時,炮轟張士德軍,促使張士德不得不暫時停止進攻,回到山東境內。
而也因此張士德勃然大怒:「可惡,孤奉朝廷命攻打淮安,這關他大同賊什麼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