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比陳友諒還頑固,朱元璋親征!
章誠在李伯升這麼說後,就笑著對李伯升說道:「只要你們也推行大同理念,你們也能讓百姓變得這麼富足。」
李伯升沒有反駁,只是露出為難之色。
他覺得,像章誠這種把從胡元貴族官僚手裡奪來的私田分給百姓的義舉,不是所有掌權者都能做得到的義舉。
所以,李伯升只回道:「治國當以何為綱,鄙人位卑言輕,不好置喙!但鄙人知道,大同社並非邪說,是利國利民的,亦願看見大同社在我大周助我國建造鐵路,以利民生。」
「如此甚好。」
章誠也因此點了點頭,現在大同社主要精力是放在用兵福建方面,他也就不好強逼張士誠的人接受大同理念。
不過,那些還是把百姓還是放在心上,也真的把儒家以民為本當成畢生信條的士大夫們,對大同社的確沒那麼反感。
畢竟真正以天下為己任的儒家信徒只是不重視科技,不是真的反對科技發展,甚至也有不少儒家信徒本身也喜歡研究科技。
只不過,他們研究科技只是一種個人興趣或者將其作為一種輔助他們以道德治國安民的手段而已。
無論如何,當一些真的以天下為己任的儒家信徒,在看見技術革新到蒸汽工業階段所帶來的變化後,也不得不對自然科學與尊重民眾個性產生了新的認識。
就像李伯升現在這樣。
他不得不承認,原來工匠只要在專業技能上做的好,給天下所帶來的貢獻,並不比一個德高望重的大儒給天下所帶來的貢獻小,甚至能救更多民眾。
不只是一些以天下為己任的儒家信徒開始有這樣的認識。
即便是朱元璋這個普通百姓出身的掌權者,現在也通過自己培育各種新農作物後所帶來的變化,而開始清楚認識到鼓勵創新的重要性,也開始認為,原來專業研究農學和機械學等雜學的人,在利國利民方面,所創造的價值並不比研究儒學的人價值小。
這讓朱元璋自己也早就開始不獨信儒學,而是也博採各類學問,從農業到水利,再從水利到機械,乃至哲學、生物。
朱元璋經常會因為各類專業的問題找章誠討論,也找其他專業人才討論。
正因此,他現在才在大同理念上有了很高的認識。
——
「我們上位說,天下可以沒有他朱元璋,但不能沒有大同社!」
「如果他拋棄了大同社,就等於背叛了整個中華!」
范鎮在第二次出使陳友定後,就向陳友定轉達了朱元璋的意見。
陳友定聽後整個人直接怔住了。
連帶著陳友定身邊的官員幕僚也都倍感驚訝。
不過,院判蕭仲貴倒也因此一臉敬佩地點了點頭。
因為他現在也對大同理念有所了解,也知道朱元璋選擇不放棄大同社會意味要在個人利益上為整個中華的前途做出多大的犧牲。
這讓蕭仲貴發自內心的覺得朱元璋的選擇非常難得。
「不愧是被章誠挑中的豪傑!」
蕭仲貴不禁在心裡如此感慨。
而也因此,蕭仲貴特地瞅了自己的上司陳友定一眼,且不由得微微一嘆,嘆自己這位上司雖有朱元璋一樣的雄心,卻無朱元璋一樣的壯志。
陳友定現在在聽到朱元璋這樣的回覆後,自然是感到非常失望,也因為對朱元璋失望而倍感憤怒。
他在元廷當了大官,是知道元制有多香的。
但現在,朱元璋不願意建立家天下的王朝,則無疑意味著,朱元璋要建立的新王朝是不會有任何可能要恢復元制的!
這也就讓陳友定不得不徹底死了要投附朱元璋、背叛元廷的心。
為此。
陳友定怒極反笑起來,而對蕭仲貴以及參政尹克仁、宣政使朵耳麻拒降而死,僉院柏帖木兒等一干元廷官僚們說:
「這樣也好,省得我們都要背上個不忠於朝廷的失節之名,而變得跟劉伯溫、宋濂一樣無恥。」
「我陳友定寧肯接受奉我大元蒙族這樣的外來神族為主,寧讓其居於我漢人之上,也絕不接受,肉食者有讓漢人皆富貴之責任的大同理念!」
陳友定因在這時看見范鎮還在這裡,便一時激憤之下,對范鎮咬牙切齒地說了這麼一段話。
很明顯。
陳友定是要范鎮把這句話帶給朱元璋。
范鎮沒有憤怒,更沒有詰問陳友定為何這麼說,他甚至有些同情陳友定,同情陳友定為何會這麼認為?
因為也是元廷漢人官僚出身的他其實很清楚,奉胡虜為主族,讓漢人比胡人低一等會有多利於自己這些漢人大地主來奴役普通漢民。
所以,范鎮把陳友定的這話還是帶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聽後蹙皺起了眉頭,而在舊時元右丞朵兒只的正堂內踱步起來說:「沒想到他陳友定竟比陳友諒還頑固!」
章誠在這不久後也得知了陳友定對朱元璋的回應。
為此。
章誠特地對間管《中華報》的章溢說:「讓《中華報》登文把陳友定這話傳播出去,著人進行批判,且讓百姓們知道,還要編成戲劇進行巡演,誰的戲劇編的最好,內閣文政司賞布幣一千兩!」
章溢聽後大為驚訝,說道:「如此,這陳友定豈不是名聲就要徹底大壞了?」
「就是要讓全天下漢人都知道是誰在讓他們永遠站不起來,是誰在希望他們永遠都比胡人低一等!進而讓他們都放棄幻想,敢於鬥爭。」
章誠這時說道。
章溢聽後拱手稱是。
在《中華報》這邊開始組織大同社的文人對陳友定的言行做深度解析時,朱元璋這裡則和郭天敘等人則開始籌備起對陳友定的軍事行動來。
既然陳友定不願意歸附大同社,那也就只能動武了。
而陳友定這邊,他這話其實並不利於團結漢人官僚。
因為不是所有漢人官僚都願意被胡人壓一頭。
畢竟雖然這個時代的人普遍缺乏民族意識,但也不是說完全沒有。
院判蕭仲貴就對陳友定的態度感到非常失望。
當然,陳友定這話也讓許多還想忠於元廷忠於元制的官僚大為高興。
參政尹克仁就在陳友定這麼決定後對陳友定說:「下僚如今才知道公對朝廷還是一片赤膽忠心的,故下僚甘願為公赴死!」
尹克仁說畢就對陳友定跪下叩首而表自己的忠心。
陳友定見此忙扶起了尹克仁:「兄弟何必如此,你我皆是同僚,皆為朝廷忠臣也!」
接著。
尹克仁則主動問陳友定:「公打算接下來如何對付大同賊?」
陳友定倒反問尹克仁來:「兄弟可有良策?」
尹克仁本就是鐵桿忠元黨,巴不得陳友定與大同社頑抗到底,也早就開始研究對付大同社的軍事對策。
現在他主動來找陳友定,也是為了獻出自己的策略。
所以,陳友定這麼問後,尹克仁便拱手回道:「下僚認為,當以福州和延平為防守之重,派駐重兵,而互為犄角,如此大同社無論從水路攻閩,還是從陸路攻閩,則必有所擋!」
「同時,當請朝廷抓住這次朱元璋南下攻閩之機剿滅張士誠,以避免張士誠將來為朱元璋所吞,如此即便我福建將來不保,朝廷也能有更強的實力對抗朱元璋!」
陳友定聽後點了點頭。
他也很清楚,福建自古難以獨立割據,他要守福建,需要做的就是要讓元廷更加有利才妥。
於是,陳友定便派人北上去給元廷帶信。
而大同社這邊則也在樞密院合議後確定以朱元璋親自掛帥,統領花雲、李文忠、胡深、湯和、廖永安等將征討福建陳友定,其中湯和和廖永安負責從水路攻福建。
因為章誠利用《中華報》揭露和傳播了陳友定反動一面的緣故,許多民智已開的大同社中下層將領和漢人兵民對陳友定皆恨之入骨起來。
畢竟這年頭若問誰最恨胡人,毫無疑問,其實是底層漢人兵民和剛從漢人兵馬中走出來的中下層將領。
他們是最不願意看見外來人騎在他們頭上的,也最看不得權貴官僚支持外來人騎在他們頭上的。
所以,大同社中華軍這邊士氣很是振奮,都紛紛請戰要去打陳友定,不少沒被選中的官將還因此大為抱怨。
由於現在朱元璋推行的是社政制度,且他對章誠也特別信任,視之為起義上的搭檔,所以,他現在基本上能親征就親征,以求軍事上更加順利。
畢竟這個時代通訊條件有限,親征能夠更快更準確地了解前方情況。
當然,親征的風險也比較大,萬一戰敗,就很難甩鍋給底下的大將。
不過,朱元璋倒是不害怕風險,也就不擔心親征會失敗。
而在朱元璋親率大軍進入閩地時,陳友定也通過《中華報》看見了劉伯溫、宋濂等文人士大夫罵他數典忘祖、不配做漢人的文章。
這讓陳友定不禁面紅色赤起來:「爾等不忠不義之輩,也好意思嘲笑我!我竟沒見過這麼無恥之輩!」
陳友定說著就把《中華報》重重地拍在了案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