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眾望所歸

  這個年,李青過得很愉快。🎀♠ ➅❾𝐒нỮ𝔁.匚๏𝐦 👌♨

  他好久沒這麼歡愉過了,這種心靈上的輕鬆和愉悅太讓人著迷了,竟真有種樂不思蜀的感覺。

  但終究也只是想想,還有許多事等著他去做。

  正月初五,李青不得不回去了。

  小傢伙兒很不舍,怏怏道:「乾爹,你這次能帶我去京師嗎?」

  「下次吧。」李青愧然,摸了摸他的小腦袋,道:「待乾爹忙完,就來接你去京師玩兒。」

  「好吧。」小李宏悶悶點頭,不開心。

  李青也有些無奈,蹲下身子哄了會兒乾兒子,起身朝朱祁鎮夫婦,朱允炆一一告別,最後看向小老頭。

  「師父,我走了。」

  「去吧。」小老頭永遠是那麼豁達,「趕早不趕晚,趕緊上路吧。」

  「……哎。」李青翻身上馬,轉頭朝眾人揮了揮手,揚起馬鞭。

  …

  ~

  京師。

  李青回到家時,正好是正月十五。

  一個人的情況下,他是很懶的,甚至懶得吃飯,在家生生躺了一天。

  反正不吃也餓不死,李青從早上躺到傍晚,主打的就是一個省事兒。

  傍晚,于謙牽著驢子來了。

  還送來了煮好的元宵。

  李青也不客氣,唏哩呼嚕一通造,連湯兒都沒浪費。

  于謙又好笑,又心疼,「先生,要不你去我家小住吧。」

  「不去,我在這兒就挺好。」李青拍拍肚皮,舒服地靠回椅上,「我不在的這段時間,又發生了什麼事兒?」

  「倒也沒什麼發生。」于謙道,「他們想讓我掌軍權,擁有帶兵的權力,但皇上沒同意,現在軍權……準確說是京營,主要受楊洪、石亨節制,我沒有摻和其中。」

  頓了頓,「對了,麓川那邊兒的戰事結束了。」

  「哦?戰局如何?」李青對這個很上心。

  于謙笑道:「明軍全勝,叛亂被強勢鎮壓,據王驥說,至少百年之內,那邊不敢再鬧騰了。」

  果然啊,只要朱祁鎮不親征,大明軍隊還是無敵的……李青笑著點頭,欣然道:

  「這一仗雖然耗時良久,耗資彌巨,但還是值得的,以後下西洋,無論朝廷,還是民間都會順利很多。」

  于謙點頭,旋即又道:「不過王驥一回來,這其中就牽扯到一個問題。」

  「京營?」

  「不錯。」于謙點頭:「現如今的京營,有許多是從地方抽調回來的,為拱衛京師,邊鎮衛所都多少有些空虛;

  按理說呢,仗打完了,應該讓他們回去,但……」

  「皇上不想讓他們回去是吧?」李青道。

  「是的。」于謙道,「這些人都是保衛京師功臣,他們打退了韃靼,也受到了獎賞,對皇上信服,擁戴;但王驥那一路軍…將士都效力於太上皇,包括王驥;

  他的功績,爵位,都是拜太上皇所賜,還有其中很多武將。」于謙道,「麓川之戰,是太上皇的主張,這其中牽扯到……」

  「好了,不用說了,這些我都明白。」李青直接問道,「你就說皇上什麼意思吧。」

  于謙道:「皇上的意思是,把三大營改為十團營,依照當初拱衛京師九門的編制,重新組織京營,以防王驥一家獨大。」

  「這是個昏招,在開倒車。」李青搖頭。

  「倒車?」于謙怔了一下,旋即明白話中深意,道:「沒那麼誇張吧,京營就是拱衛京師的,分十團營能更好拱衛京師啊!」

  李青苦笑:「記得我曾給你說過的六字真言嗎?」

  「記得,」于謙緩緩說道,「做減法,用重典。」

  「嗯。」李青點頭:「這麼說吧,凡事越簡單越好,尤其是大事上,何況是兵事?

  三大營分工明確,相互之間也很好協同配合,誠然,這種打法很簡單,甚至早已被敵方摸透了,但事實證明,簡單未必不好。」

  李青道:「昔年太宗親征,忽蘭忽失溫一戰,就已經把三大營的戰法確定了;

  大炮轟,騎兵沖,先將敵軍打怕,打亂,再做最後收割;

  這個戰法很簡單,甚至是簡陋,卻超級有效。」李青道,「迄今為止,漠北草原上的勢力,仍被這一招克得死死的,

  不止是元人,在太上皇未親征前,三大營憑藉此招,可有大敗過?」

  于謙啞口無言。

  李青道:「三大營,是大明的基石,萬不能改動。」

  「三大營改十團營,不僅士兵們協同作戰的難度幾何倍數上漲,主帥統籌指揮的難度也會增加數倍不止。」李青語氣堅決,「絕不能改十團營。」

  于謙咂吧咂吧嘴,苦笑道:「皇上也很堅決啊!」

  「這個我去說。」李青道,「除了這個,還有其他大事發生嗎?」

  「沒別的了,無非就是迎回太上皇的事。」于謙沉吟道,「不過,皇上已經命人收拾南宮了,那些人反而老實不少。」

  李青笑道:「相比太上皇,皇上已經夠溫和了,他們也在衡量利弊得失,真再換回太上皇做皇帝,他們得不償失。」

  于謙已經多少習慣了李青的口無遮攔,也沒再糾正李青,而是勸道:

  「先生,迎回太上皇已是板上釘釘,你即便反對,也無濟於事,畢竟連皇上都同意,你還是……別再硬剛了。」

  這實在是個得罪人的事兒,于謙不想李青站在所有人的對立面。

  「我心裡有數。」李青不置可否。

  見他沒有反駁,于謙稍稍放鬆:「其他就沒什麼了,今兒算是過年的最後一天,待元宵一過,平靜的朝局定會再次激盪起來,先生要有心理準備。」

  「沒什麼可顧慮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李青笑道,「這次我剛回朝時,局勢那般複雜,不一樣盤活了?」

  于謙捋須點頭,玩笑道:「繼續縫縫補補唄?」

  「只能縫補啊!」李青悠然一嘆,「奈何每次縫補,都會有不可逆的損失。」

  「是啊……」

  兩人又聊了會兒,暮色降臨,于謙告辭離開。

  李青獨坐小院兒,想著即將面臨的局勢。

  核心還在朱祁鎮!

  朱祁鎮不在草原,這是個大問題。

  迎回朱祁鎮,必須去草原,而韃靼……在他們的認知中,朱祁鎮已經死了。

  朝廷派人去迎,只會讓韃靼以為大明是在宣戰,估計去迎的使者回來都是個問題。

  使者回不來,大明則會以為對方在挑戰朝廷權威,然後派大軍北伐。

  在大明的高壓之下,韃靼勢必求和瓦剌,而瓦剌也不會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雙方聯手幾乎是必然,

  瓦剌清楚,明軍扶持他,是為了讓他對抗韃靼,要是韃靼沒了,十有八九會對他們開刀。

  而事實上,即便韃靼沒了,大明想完全統治草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無他,草原太大了!

  這他娘的……李青不禁腦仁疼。

  難搞啊!

  …

  次日。

  李青上朝。

  果不其然,群臣又開始嘮老生常談的話題,一個個頭拱地,拱于謙上位。

  打著于謙是功臣的幌子,核心圍繞在文官帶兵,叭叭個不停。

  更可樂的是,石亨、楊洪都在聲援,他們也希望于謙掌軍權。

  其實他們也不為錯,不是每個人都像李青這般,壽命漫長,著眼於大明長遠發展。

  至少目前這個局勢,于謙掌權能快速平定朝局,且他們也是受益的一方,於公於私,他們都希望于謙上位。

  于謙被高高架了起來,他推辭,但在這時代,推辭往往屬于謙虛客氣,並非是否決。

  而朱祁鈺,他也想讓于謙掌權,他把于謙無限拔高,于謙就會幫他防著太上皇復辟。

  原因很簡單,于謙權勢地位越高,太上皇復辟後,他就會越慘。

  可以說,于謙掌大權是眾望所歸,唯一人除外。

  ——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