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北巡

  朱棣是什麼人,他認準的事兒,沒人能勸得住,直接下了聖旨。

  要擱平時,這事兒也就這麼定了,但這次不同,遷都損害了所有官員的利益,他們又豈會輕易妥協。

  翰林院不起草,禮部不頒發。

  朱棣再下中旨,這下群臣沒辦法了。

  皇上下的聖旨,都是經過中書、門下省頒發才有效,老朱廢除了宰相制,所以大明皇帝的聖旨,正常情況下,都是翰林院起草,禮部頒發,但中旨不同。

  中旨是不經過任何部門,直接從內廷頒發,雖然不經過禮部,但依舊有效,在這個皇權至上的時代,皇帝的話就是法理。

  說白了,中旨大多都是皇帝玩不起了,以帝王權勢強迫百官的無奈之舉。

  一般來說,能不用中旨,帝王是不願用中旨的。

  草擬的聖旨,禮部還有權力封還,但皇帝直接頒發出來的中旨,已經蓋棺定論,他們也無可奈何。

  除非他們抗旨!

  但誰也不敢抗旨,尤其是面對朱棣這樣的皇帝。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他們不敢公然抗旨,卻也不是毫無辦法。

  於是乎,百官跪在宮門的戲碼上演,把宮門堵得嚴嚴實實,以孝道的名義勸朱棣三思,請求讓皇后娘娘儘快下葬,入土為安。

  朱棣看著這些個口蜜腹劍的臣子,大為震怒。

  「皇上…」李青勸道,「山高路遠,一路顛簸對娘娘也不好,不若先去順天選一處吉地,待陵寢建成,再下葬不遲。」

  他知道,老四要是再打破規則,多半要出事,還是先給群臣一個緩衝時間為好。

  朱棣依舊惱怒,但李青的話不無道理,輕輕點頭:「明日北巡,你伴駕隨行。」

  說罷,憤憤一甩袖子,轉身離去。

  李青看著烏泱泱跪在地上的群臣,心裡也不由一陣無奈,遷都這件事兒,實在是棘手的緊。

  他也沒有太好的辦法,於是去找了小胖,想看看小胖有無良策。

  「沒有。」小胖搖頭,十分乾脆,「這件事兒不可能和和氣氣解決,暴力手段必不可少;

  不過最好過上幾年再說,等攤丁入畝的勁兒過去了再遷都,短期就遷都,少不得要出亂子。」

  頓了頓,「這邊我盡力安撫,不過父皇那邊,你也得多勸勸,不能因為遷都壞了大好局勢。」

  「這我明白。」李青有些擔憂,「這邊你應付的過來嗎?」

  「沒把握,試試吧。」小胖嘆了口氣,「皆大歡喜地遷都是不行了,只要不鬧出大亂子,我就心滿意足了。」

  李青默然片刻,問道:「你贊同遷都嗎?」

  「從長遠來看,遷都利大於弊。」小胖點頭,「如若不遷都,過不了多少年,皇權就會被南方世家架空,走北宋的老路;

  父皇此舉深謀遠慮,金陵雖富,卻不是做京都的最好選擇,它……太小氣了;

  大明是正統的大一統王朝,京都所在必須要有戰略意義。」小胖嘆道,「其實我更希望遷都到洛.陽,亦或西.安,但……算了,順天也不錯。」

  李青苦笑道:「那兩個地方的確適合做京都,但不適用眼下的大明的情況,皇上在北平經營多年,去了那兒方便統治,若去了人生地不熟的洛.陽、西.安,只怕是……

  就這情況你也看到了,真要去了那兩處地方,指不定鬧出什麼么蛾子呢。」

  「是啊!」小胖揉了揉眉心,「有件事我不方便說,青哥你給父皇說一下吧!」

  「什麼?」

  「他這次北巡,帶上瞻基。」小胖認真道,「以後的帝王,必須還得是武皇帝,不然很難壓得住百官;

  瞻基不能學我,只能學父皇。」

  李青點頭:「這個好說,皇上對太孫本就寶貝,想來不會拒絕,我等會兒給他說一聲。」

  「嗯…還有老二、老三。」小胖道,「那倆貨一個真憨,一個假精明,父皇不在京師,他們倆少不得會被人利用。」

  →

  「好。」李青答應,「你也別給自己太大壓力,多保重身體。」

  「嗨~我心大,天真塌下來,不是還有父皇嘛,我不急。」

  「就得保持這心態。」李青輕鬆道,「行了,我這就去找皇上。」

  ~

  「朕原本就打算帶上瞻基。」朱棣道,「不過老二還是先不讓他回去的好,有他在,老大反而能輕鬆不少,朝爭不能太激烈,但也不能完全沒有。」

  李青苦笑:「皇上你就不怕漢王真能起事?」

  「就他?」朱棣冷笑,「老大倒是起事的本事,他可沒有。」

  李青無奈,朱棣多疑的性格,比老朱還嚴重,最起碼人老朱不懷疑自己兒子。

  「好了,回去準備一下,明兒咱們就走。」

  「能帶家屬嗎?」李青問。

  朱棣臉色陰沉,「別逼朕扇你。」

  「……」

  ——

  次日一早,皇帝北巡,百官出城相送。

  事實證明,群臣還是很守規矩的,皇帝退了一步,他們也退一步,各自留一線,不把事兒做絕。

  這些官場老油子,最是懂得分寸。

  當然,主要是群臣明白,真把這位爺逼急了,他是真敢宰人。

  朱棣做事風格,如朱元璋一樣,甚至某些事兒,比朱元璋還狠。

  比如:剝削官紳!

  ……

  龍輦上,朱棣沉默不語,一直看著窗外風景,李青也不是第一次坐龍輦了,神情平淡,靠在另一側窗口,掀著轎簾賞景,中間夾著的朱瞻基很是難受。

  他這個年齡段,正是閒不住的時候,待在轎子裡還不如在外面騎馬呢。

  但,他也不敢說出來,這次出行之前他就打定主意,一定得把爺爺哄開心了,穩住太子一脈的地位。

  沒辦法,二叔虎視眈眈,大有捲土重來之勢,他必須得努力。

  朱瞻基一直耐著性子保持沉默,不打擾爺爺賞景,不過時間一久,他就坐不住了。

  他扯了扯李青衣袖,李青轉頭,「怎麼太孫?」

  「沒什麼。」朱瞻基笑笑,小聲道,「咱倆換換位兒。」

  李青同樣小聲:「不換。」

  「你……」朱瞻基無奈,小聲哀求,「看在小胖的份上,你就跟我換換吧,我憋得難受。」

  「嘀咕什麼呢?」朱棣放下轎簾,陰沉的臉轉了過來。

  「沒、沒什麼。」朱瞻基知道爺爺心情不好,連連擺手。

  李青倒沒什麼顧忌,「太孫嫌這裡太悶,想出去透透氣。」

  朱棣看了朱瞻基一眼,「出去!」

  「爺爺,我……孫兒告退。」朱瞻基患得患失地點點頭,就像被女神呵斥的舔狗一樣。

  ~

  朱棣呼出一口濁氣,道:「知道朕在想什麼嗎?」

  「不知道。」李青搖頭。

  見老四臉更黑了,連忙撿起話頭,「皇上在想什麼啊?」

  「朕在想啊……」朱棣嘆了口氣,「他日若真遷都了,朕死後會不會再遷回來?」

  「應該不會!」

  歷史上,朱棣遷都北平之後,就此定下了,並無再遷都事情發生。

  「朕倒覺得可能很會。」朱棣道,「之前建新都、通運河,朝廷花銷甚大,朕也自覺身體扛得住,所以便打消了修建陵寢的念頭,如今是時候提上日程了。」

  帝王陵寢一般都是帝王登基之初,便開始修建了,朱棣憋到現在不建,也是難能可貴。

  本來在永樂七年的時候,他是準備建的,當時百官也同意,條件是把新都、運河工程緩緩,因為國庫開支太猛。

  朱棣脾氣上來,索性不建了。

  而這次歷經喪妻之痛,對老四的打擊很大,開始考慮起自己的身後事。

  古人最重視身後事,帝王更是如此。

  朱棣苦笑道:「朕只有埋在順天,才能徹底斷了那群傢伙的念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