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看著朱允炆,看著這位二十出頭的新君,內心滿是無奈。🍧☠ 🐊♥
不可否認,朱允炆想做一個明君、一個好皇帝,他也一直為此努力著。
勤政、減稅施仁政、禮賢下士……就工作進取精神而言,他不比父親朱標、爺爺朱元璋差。
可問題是,想做一個好皇帝,和能做一個好皇帝,根本不是一碼事。
若只是他能力差也就罷了,偏偏禮賢的下士能力也差,更離譜的是他還重用這些人。
李青切實體會到了,什麼叫:書生誤國!
齊泰是兵部侍郎不假,可他就是個讀書人,洪武二十八年才升任侍郎,不過三四年的光景,連朝堂的水有多深都沒摸透,就敢跟勛貴、藩王拼刀子,簡直可笑。
要是勛貴、藩王能輕易動,那些個人精似的文臣老前輩,也不會那般憋屈了。
黃子澄、方孝孺就更不用說了,連個正式官職都沒有,前者是東宮侍讀,後者就更是人都不在京師,充其量也就是個地方教師。
讓一個空談理想的教師,來做無數官場人精都不敢做的事,簡直是胡鬧。
此三人,確實赤誠忠心,但忠臣和良臣,他也不是一碼事啊!
四個理想主義混在一起,造成如此局面,倒也不難理解了。
「求先生教我。」朱允炆長長一揖,連自稱都改了。
李青內心苦澀,事態到了這一步,已經接近失控,他又能如何?
「皇上不聽臣的,臣如何教?」
「我聽。」朱允炆信誓旦旦的保證,「先生請講。」
李青沉吟片刻,開口道:「第一,即刻停止削藩行動;
第二,罷黜齊泰、黃子澄、方孝孺,讓他們滾蛋;
第三,安撫藩王、勛貴。」
朱允炆眉頭深深皺起:「第一、第三朕會酌情考慮的,第二……先生,皇爺爺就留了你們幾人可做心腹,這個朕不能答應你。」
李青扶額,他實在想不通,老朱英明一世,怎麼會給孫子挑了這麼三個極品。
按理說……不應該啊!
這時,小桂子匆匆趕來,稟報導:「皇上,燕王來了。」
「燕王?」朱允炆臉一白,顫聲道,「他殺到哪兒了?」
小桂子一呆,訥訥道,「奴婢不懂皇上意思,燕王已在皇城王府落腳,要拜見皇上。」
「這樣啊!」朱允炆臉色訕訕,似乎覺得剛才太過丟臉,冷聲道,「讓他即刻前來見朕。」
「是,奴婢遵旨。」小桂子匆匆一禮,轉身告退,走了兩步又頓住了,回頭道,「皇上,讓燕王在哪兒拜見呀?」
「在……」朱允炆看了李青一眼,「在永青侯府。」
他對四叔有種天然的畏懼,加上心虛,實不願單獨面對,只好讓李青在一旁撐腰。
李青也愣住了,倒不是因為朱允炆要在他家見藩王,而是他不理解,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朱棣竟然還敢來京師。
就不怕朱允炆直接把他抓起來?
這不是肉包子砸狗嗎?
但不管李青作何感想,朱棣已經來了。
小半時辰後,朱棣龍行虎步地進了侯府。
朱棣身材魁梧,近四十歲的年紀加上戰場廝殺的磨礪,讓他看起來愈發成熟、穩健。
相比之下,朱允炆就跟個毛頭小子似的。
此刻的朱棣,身上所散發出的氣勢,就如李青初見藍玉那般。
李青甚至有種錯覺,下一刻,朱棣要抽刀剁了朱允炆。
不只他感覺到了,朱允炆也被四叔這氣勢驚得後退幾步,左右侍衛立即上前,同時,利刃出鞘三寸。
朱棣腳步頓住,深吸一口氣,大禮參拜:「燕王朱棣,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平身。」朱允炆緩緩平靜下來,和顏悅色道,「四叔來京,怎麼也不提前說一聲啊?」
朱棣拱了拱手,「是臣冒昧了,臣有罪。」
「哎?朕就一說,哪裡有怪罪皇叔之意,來人……」朱允炆想命人上茶,忽覺這不是皇宮,跟前也沒個下人,不由有些尷尬。
李青起身道,「皇上,王爺稍等,我這就讓人去準備。」
……
涼亭里,朱棣、朱允炆相對而坐,李青打橫作陪,氣氛勉強算是融洽。
「四叔這次進京,所為何來?」朱允炆抿了口茶,「離皇爺爺忌日還有兩個多月呢,你不會在這兒住這麼久吧?」
朱棣放下茶杯,笑道:「臣這次來,是有事求皇上。」
「哦?」朱允炆愣了愣,旋即含笑道,「都是一家人,四叔何須見外,儘管說,朕無有不允。」
69🅂🄷🅄🅇.🄲🄾🄼
朱棣殺氣騰騰道:「齊泰、方孝孺、黃子澄三人妖言惑眾,離間我們皇室親情,導致我們血親相殘,請皇上將此三人以蠱惑帝君罪論處,明正典刑!」
朱允炆笑容一僵,好一會兒,才緩緩道,「四叔,湘王、周王他們的確犯了大罪,朝廷並不曾冤枉了他們。」
頓了頓,補充道:「他們若是如四叔你這般,遵紀守法,屢立戰功,朕豈會如此?」
李青暗暗苦笑:你這話哄小孩兒還行,但哄你四叔……你可真行。
「皇上,臣懇請你處置三人!」朱棣再次奏請。
李青心中一動,不知怎的,他竟有種錯覺,這是朱棣給朱允炆最後的機會,只要朱允炆剁了三人,萬事大吉。
想到之處,他連忙放下茶杯,拱手道:「皇上……」
「勿要再說。」朱允炆的臉色冷了下來,淡淡道:「四叔你是戍邊的藩王,職責是鎮守邊疆,妄議朝政可是逾矩了;
念在四叔是顧及親情,朕就不計較了,不過……還請四叔自重!」
朱棣眼眸微眯,茶桌下的拳頭攥得緊緊的,好一會兒,強擠出一絲笑意,抱拳道:「臣失禮了。」
「嗯,四叔一路勞頓,還請回王府歇息吧,改日朕有閒,帶你領略一下金陵四月天。」
「臣遵旨。」
朱棣起身長長一揖,而後對李青頷首示意,李青抱拳還禮。
簡潔的禮儀過後,朱棣轉身就走。
隨著朱棣的離去,朱允炆的臉色也從多雲轉晴,真誠道:「先生,陪朕回皇宮吧,朕需要你。」
「……」李青是這廝搞的真沒脾氣了,「臣病體……」
「朕會改的,會聽先生良言。」朱允炆情真意切,「還望先生給朕一個機會。」
說實話,這也就是朱允炆了。
若換成老朱,管你病不病,老子讓你干,你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
一朝皇帝能如此禮賢下士,的確難能可貴。
李青見他說的真誠,暗道:「罷了,看在老朱面子上,再給他最後一次機會吧!」
兩人來到皇宮御書房,齊泰、方孝孺、黃子澄正在幫著處理奏疏,把批改建議在紙上,夾在奏疏里,忙的不亦樂乎。
見二人進來,三人忙起身行禮。
李青避開聖禮,而後敷衍著說了兩句場面話。
一陣場面寒暄之後,眾人落座。
朱允炆朝李青笑道,「三位先生胸有才學,然,理政經驗尚不豐富,勞煩李先生在過一遍,看看有何不合理處。」
齊、方、黃三人倒很有氣度,並未有絲毫不滿,拱手請李青再閱,一副謙虛請教的樣子。
不得不說,就人品而言,三人的確擔得上君子。
李青也沒客氣,順手從三人審閱過的奏疏中挑出一本,很快就皺起了眉頭。
方孝孺伸長脖子瞥了一眼,見是自己審閱的,拱手道:「學生的建議若有不妥,還望永青侯明示。」
「確有不妥之處。」李青攤開這封賑災請願奏疏,「災民不過五千人,卻批了一千石糧,實在太多了,兩百石足矣;
賑災只是救濟,解災民燃眉之急,而不是朝廷一直供養;
餘下的八百石,可以用來修段路、架個橋,賑濟災民的同時,也建設了當地;
再比如,讓當地官府出面,有活計先緊著這些災民,其他有糧的百姓雖然少了收入,但也不至於挨餓;
再者,一口氣批了這麼多糧食賑災,當地官員可轉還的餘地太大了,難免不會截流,真正到災民手中的糧食……會少很多。」
方孝孺消化著李青話,俄頃,深以為然地點點頭,接著,又顧慮道:
「學生在做教授的時候,也曾聽聞過官員截流現象存在,若只批二百石,平均下來,一人也就七斤左右糧食,要是官員再截流……」
「不會的,餓死了災民,地方官可是要治罪的,一點糧食和官位孰輕孰重,地方官還是拎得清的。」李青笑道,「再者,地方官上報,尤其是賑災,都喜歡誇大,實際災民根本沒這麼多。」
「哎呀呀。」方孝孺起身長長一揖,「學生謹受教。」
李青摸了摸鼻子,繼續看了起來,但越看越無語。
乍一看,建議都稱的上是公正,但…實在敗家,又是減稅,又是撥錢,好在眼下國庫殷實,倒也沒太大影響。
可若一直保持下去,有座金山也得敗光。
李青倍感心累,此三人應該去翰林院寫寫文章,著書,修史;不行做個正義感爆棚的言官,也是不錯,實在不是治世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