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持續到春末,才有所緩和,立夏之後,逐漸回暖,直至五月中旬,才有了燥熱之感。
今年的麥子收成,相較去年減產近三成,好在永樂豆沒多大影響,且此種現象也就山河四省比較普遍,其餘地界兒並不普遍。
幸賴,百姓普遍有備荒意識,加之朝廷根據『實際情況』,施行了減稅、免稅政策,並未造成流民流竄情況。
一下子或減或免四個大省的田賦,以及其他省份的一些個州縣,這讓朱厚熜多少有些鬱悶。
財政收入縮水,財政支出卻在擴大,收支越發不均衡……
國帑有金山銀山不假,可如此情況,與坐吃山空何異?
朱厚熜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鬼知道今年這氣象,明年會不會再來一出?甚至後年、大後年……
熟讀實錄的朱厚熜可是知道,大明財政狀況雖一直沒出過大問題,可也不見得有多好。
太祖一朝的財政盈餘,建文初上位就揮霍了小半,後又發生靖難之役……叔侄倆一通鬧,直接把太祖留下的家底兒敗光了。
嚴格來說……當時就赤字了。
(古代朝廷制定財政預算帳冊:以紅色字體代表支出,以黑色字體代表收入,即,朱出黑入。當支出大於收入,便以『赤字』表述。)
之所以不明顯,是因為寶鈔的超發,暫時性地掩蓋了赤字的事實。
靖難過後……
更為恐怖!
永樂大帝花起錢來,即便放眼歷史長河,那也絕對是蠍子拉屎——獨一份。
疏通運河,遷都順天,南征交趾,北伐草原,六下西洋,編撰永樂大典……
精力旺盛的老祖宗那叫一個……精力旺盛。
而且,永樂朝的戰爭,可真沒有小打小鬧過,打安南也好,征漠北也罷,出手就是數十萬。
即便在海上貿易的巨額利潤加持下,大明財政依舊扛不住,赤字越來越大……直到仁宗上位,才總算勉強穩住了頹勢。
之後又有宣宗十年的休養生息,積弊才沒有得到爆發,大明財政逐漸走向健康……
可饒是如此,大明仍有大量的隱形赤字。
誠然,單從帳面上看,永樂一朝並沒造成什麼赤字,府庫有糧,百姓生活也勉強過得去;
可實際上,這是用寶鈔恐怖的貶值,甚至幾乎失去信用換來的。
英宗上位前期因過於年幼,加之張太皇太后不敢與官紳撕破臉,以致於海上貿易利潤被官紳瓜分,幾乎停擺,之後又有麓川之戰……
幸賴,李青強勢回歸之後,助英宗收回了海上貿易的大權,後又經過一系列扶持工商業的措施,徹底扭轉了過來。
可維持許久的麓川之戰,以及財政盈餘之後的還債,之後英宗又親征……
到了中宗接班時,實際上也還是不富裕。
當然了,若不還債的話,倒也稱得上小富了。
可隨之而來,又是大規模的挽回大明寶鈔信用……
中宗一度從『花不完,根本花不完』,到『還不完,根本還不完』。
終其一朝,幾乎都在還債,還從太祖朝就開始欠下的隱性債務,甚至蔓延到了憲宗初期,才徹底結束……
大明真正意義上的富裕,是從憲宗一朝開始的……
真要說起來,從太祖建國算起,直到朱厚熜的爺爺輩兒,大明才真正實現富國且富民。
憲宗開始真富,孝宗以此基礎又做了突破,時至武宗……
哪怕朱厚熜內心不喜堂兄,也不得不承認,武宗對大明財政的貢獻,著實不小。
先是對天下藩王兼併的耕地下手,後又施行宗祿永額……這直接導致藩王再不敢鉚勁兒生了,從武宗一朝開始,藩王宗室再沒有一人生上百人的壯舉。
當然了,現在朝廷也不怕諸多藩王造人,反正朝廷就出這麼多俸祿。
如今朱厚熜是大明皇帝了,自然不會再跟藩王共情,堅決支持堂兄的主張,對藩王的上疏,一向留中不發。
憲宗、孝宗、武宗,滿打滿算,也才富了三代人。
可如今……
朱厚熜不禁苦嘆:「難道真就是……富不過三代嗎?」
~
奉天殿上。
大明財政赤字問題,首次被搬上了朝堂。
吵歸吵,鬧歸鬧,斗歸斗,可在真正的大事上,群臣還是拎得清輕重的,皇帝拋出問題之後,紛紛總結,思考,獻策……
一陣嘈雜之後……
內閣首輔夏言率先出班,拱手道:「臣以為,緩解財政赤字,除了開源,便是節流了,今我大明就是開源過甚,不注意節流導致的財政赤字,以臣之見,首當節流。」
朱厚熜:「如何節流?在何事之上節流?」
「普及教育。」
「不可。」
「收回草原的進度?」
「不可。」
夏言氣鬱,道了句「臣愚鈍」,憤憤回班。
其餘人也被皇帝這兩不可氣到了,大明之所以財政赤字,這兩項國策稱得上罪魁禍首,你竟然都給否了?
嚴嵩出班道:「皇上,臣以為……」
「一條鞭法,以及相關的配套支出,也不可。」朱厚熜說。
嚴嵩一滯,悻悻回班。
朱厚熜掃視群臣,鼓勵道:「諸位愛卿,有言但言,不對不罪,對則重賞。」
群臣:「……」
財政赤字的根源,就是開源過甚,除了節流,別無他法。
錢又不會平白生出來……
咦?好像並不絕對。
工部尚書出班,拱手道:「皇上,臣以為可多發行一些寶鈔,以此緩解財政赤字的壓力。」
「不可!」新任戶部尚書立時出班反對,道,「寶鈔一旦超發,購買力必定下降,這會致使百姓更窮,如此,輕則寶鈔信用再次降低,重則百姓會直接棄用寶鈔;
此事已有先例,若非從英宗時期,朝廷施行回購寶鈔政策,今我大明寶鈔可能一文不值。」
「臣附議。」禮部侍郎緊跟著出班,「皇上,臣拜讀我朝太祖實錄,其中有一段太祖與永青侯的對話,實令臣大開眼界,說的是……」
「五個橘子?」朱厚熜挑了挑眉。
禮部侍郎一滯,點頭道,「皇上聖明,超發寶鈔本質上和加征賦稅沒有任何區別,觀今之氣象,實不容樂觀。」
頓了頓,神情不自然的說道:「今加征百姓一分賦稅,明個再還回去賑濟……可就沒有一分了啊。」
百姓出一分,層層轉手朝廷,再層層轉手百姓,只怕連半分都沒有……
這個道理誰都明白,可誰也不好點破,包括皇帝。
朱厚熜微微頷首:「愛卿可有良策?」
「臣也以為,降低普及教育,亦或降低收回草原的支出,方為上策。」禮部侍郎訕訕道。
朱厚熜輕輕搖頭,問:「在不降低的開支的前提下,愛卿可有緩解財政赤字的辦法?」
「這……」禮部侍郎苦笑道,「皇上,財富不會平白產出,不削減支出,只能……呵呵……」
「愛卿但講無妨,無需顧忌什麼,若能解決赤字問題……」朱厚熜停頓了下,「翟鑾丁憂至今未歸,內閣還差一人。」
朱厚熜是真疼了,直接祭出『殺招』!
此言一出,群臣立時瘋狂了。
雖都知道翟鑾即將回歸,可一旦入了閣,又豈有再被踢出來的道理?
皇帝再沒品,也不會自打嘴巴。
「皇上,臣有一計。」禮部尚書搶先道,並瞪了眼下屬。
「皇上,臣也有計!」吏部天官當仁不讓,並掃視了眼其餘八卿。
然,在入閣的誘惑前,吏部天官也不好使。
「皇上,臣也有一計。」
「皇上……」
奉天殿徹底沸騰,不少大員眼睛都紅了。
這個節骨眼,誰管誰是誰,除我之外,皆為敵人。
「肅靜!!」
黃錦尖嗓喊道,「朝堂之上,皇上面前,如此成何體統,總要有個先來後到吧?」
這個黃胖子,越來越不討喜了……
吵鬧的大殿緩緩安靜下來。
龍椅上的朱厚熜上身前傾,俯視群臣,淡淡道:「朕說的是誰能緩解財政赤字,誰入閣,可不是說誰先獻策誰入閣,諸卿急什麼?」
「……」
朱厚熜緩緩靠回椅背,「李卿,你說。」
「是,」禮部侍郎李本深吸一口氣,壓抑著激盪的心情,恭聲道,「另類開源,立竿見影的開源。」
「哦?如何開源?」朱厚熜眸光炙熱,不復淡然。
「正如臣方才所言,財富不會平白產生,可又不能掠之於民,只能……」李本清了清嗓子,干聲道,「成祖開海通商,造就了多少富紳?如今……也該他們貢獻一下朝廷了。」
「哼!大謬之言!」
「且不說富紳也是皇上的子民,若抬高商稅,到頭來,苦的還是百姓。」
「不錯,如此,還會影響到海上貿易,皇上數次說過,海外諸國正在爭相模仿我大明商品,時不我待,難道李侍郎將皇上的話,視作耳旁風?」
攻訐之聲,不絕於耳,卻也有理有據。
朱厚熜抬手下壓,輕笑道:「諸卿言之有理,可也得讓人把話說完才是。」
諸大員悻悻,審視著李本。
李本舔了舔發乾的嘴唇,恭聲道:「臣之計策,不會傷害到工商業,且富紳會心甘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