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二十多天後,監視藩王的錦衣衛先後撤了回來,領完俸祿的同時,才得知自己衙門給撤了,一個個如喪考妣,事業沒了,他們以後只能去種田。♨♜ 6➈𝔰卄Ǘ𝐱.匚O爪 💝♔

  有田的還好些,沒田只能去做佃戶。

  看著這些人情緒低落,又想到遠在漠北趟地圖的近千下屬,李青心裡也不太好受,暗道:等他們回來,得給老朱說說,要按之前定的待遇,給他們結了俸祿才是,不能讓人白辛苦。

  眼下局勢逐漸明朗,早晚是要和關外元人干架,有了這些地圖,以後出兵能輕鬆很多。

  轉眼,一月之期已到,李青帶著準備好的說詞,去皇宮見老朱。

  老朱更老了些,但精神頭還不錯,見他一副胸有成竹模樣,更是開心。

  「上茶。」

  小黃門立即奉上熱茶,然後知趣地退了出去,大殿中只有他們三人。

  「允炆見過老師。」朱允炆微微一禮。

  李青連忙還禮,乾笑道,「太孫客氣,臣豈敢受禮?」

  「好了,都坐吧。」朱元璋笑呵呵道,「別整這些虛的了,李青,你趕緊上乾貨。」

  「……」李青拱了拱手,硬著頭皮道,「皇上,臣鑽研出來的國策,可能會惹你不開心。」

  朱元璋眉頭皺了皺,「說說看。」

  朱允炆也好奇的看著他,同時,把茶杯往他跟前挪了挪。

  李青扶了一下茶杯,沉吟道:「是關於戶籍制度的事。」

  他準備試試老朱的態度。

  「大明建立之前,由於長期戰亂,許多戶籍都散失了,為此,皇上重新建立一套空前嚴密的戶籍和賦役制度,其目的是為了恢復生產,實乃雄才……」

  「說但是吧。」老朱打斷道,「咱不愛聽這些虛的。」

  「呃呵呵……臣遵旨。」李青笑了笑,正色道,「國家發展需因時、因勢而變,若一成不變,只會限制大明的邁向鼎盛;

  皇上把戶籍分為:宗室戶、官紳戶、民戶(包含:農戶、儒、醫等)、軍戶(包含:校尉、力士、弓鋪手、軍匠等)、匠戶(包含:廚師、裁縫、馬船等)、鹽戶、商戶、驛戶……

  這些都是好事,然…咳咳,宗室繼承是必須的,但其他的就沒必要限制太死了,例如:農戶的後代只能種地,裁縫的後代只能做裁縫等等;

  這些制度,實在不利於大明發展啊!」

  「你眼光太淺了。」朱元璋沒好氣道,「你懂個錘子!」

  不,這次是你懂個錘子……李青腹誹一句,滿心無奈,「臣愚鈍,還望皇上明示。」

  朱元璋哼道:「咱這麼做,就是為了安民心,讓天下百姓,從出生就不愁沒活計;

  有了生存的根本,才會江山穩固,天下太平!」

  頓了頓,「再者,父傳子、子傳孫,一代代下來,咱大明所有的行業,都會越來越好。」

  這是朱元璋耗盡心血想出來的,也是他的驕傲,不允許有人質疑。

  「皇爺爺聖明。」朱允炆很有眼力勁兒,當即拍了一記馬屁。

  李青很是無奈,儘管早有心理準備,但上來就被老朱否了,還是讓他倍感失落。

  想想又有些不甘心,拱手道:「皇上,可否容臣說說臣的觀點?」

  朱元璋沉吟少頃,點頭道:「說吧。」

  「皇上這麼做,等同於把天下人的上升通道掐斷了。」李青嚴肅道,「舉個例子:如果皇…咳咳,如果臣是一個裁縫;

  臣起早貪黑的做活,攢夠了娶媳婦兒錢,如願以償的娶妻生子……」

  老朱很喜歡這種舉例子的談話方式,既生動,又有趣,一點也不覺得枯燥,還好理解。

  因此,並未打斷。

  朱允炆平時接觸的都是之乎者也,突然聽到這種議政方式,也非常感興趣,聽的很入神。

  李青繼續哄著爺孫倆,「可臣不知足呀,有了老婆孩子熱炕頭,臣還想讓兒子有出息。」

  頓了頓,「皇上,這不過分吧?」

  「不過分,你繼續。」朱元璋聽的有些上頭,這可比批奏疏有意思多了。

  李青一臉委屈道,「臣想讓兒子考取功名,為國效力,光宗耀祖,可臣是個裁縫,兒子只能當個裁縫啊!」

  朱元璋臉上的笑意頓時一僵,旋即陷入沉思,許久,又緩緩搖頭。

  「你這理論有一定道理,但…咱還是覺著,讓民心思安,讓百姓有生存的根本,才是重中之重。」

  李青滿心氣苦,又道:「皇上以為,秦和漢孰強孰弱?」

  「這不廢話嗎?」朱元璋沒好氣道,「自然是漢。」

  「那漢和唐呢?」

  朱元璋毫不猶豫道,「唐!」

  「皇上可知,為何唐勝漢,漢勝秦,唐勝秦遠甚?」

  「少他娘跟咱賣關子。」朱元璋心裡露怯,臉上不滿,「再墨跡屁股給你打爛。」

  李青道:「秦以前是奴隸制,秦建立後制度雖寬鬆許多,但仍沒有徹底擺脫奴隸制度;

  而漢之所以比秦強,就是因為它開啟了百姓上升通道;

  有漢一朝,除了宗室皇位,其他職位都不得世襲,這一來,空缺就變得很大,同時,也意味著機會很大;

  皇上曾把藍玉比作仲卿,那咱就那這個衛青舉例吧;

  衛青本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兵,就是憑著本事、軍功,成為赫赫有名的漢朝大將,可若是上面沒有空缺,衛青即便再有本事,他也當不上大將軍。」

  「能者居之,這樣留下來的才會是精英。」李青正色道,「皇上,漢高祖劉邦出身微末……」

  頓了頓,「恕臣斗膽,皇上和漢高祖差不多,也出身微末,包括徐達大將軍,常遇春大將軍等,皆是草根出身;

  可你們的能力,尤其是皇上,較之古往今來的皇帝,絕對是最頂級的,這說明什麼?

  出身和能力並不成正比!

  我大明如今近七千萬人口,又豈會少的了人才?」

  李青痛心疾首道:「可再好的人才,沒有機會,也是白瞎啊!」

  接著,繼續剛才的話題:「而到了唐,更是文武上升通道全開,風氣之開放,冠古絕今,所以才有盛唐之名。」李青認真道,「皇上,若將大明牢牢禁錮,不思變,咱大明如何能達到漢唐的高度?」

  巴拉巴拉……

  朱元璋沉默了,他沒有反駁,也無法反駁。

  若非實在過活不下去,他的孫子朱允炆,這會兒估計正在給劉德的孫子放牛呢。

  元朝害的他家破人亡,卻也成就了他。

  老朱自己出身微末,太能理解李青的意思了。

  但…制度已經形成,又豈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

  已經有那麼多既得利益者了,若強要改變,勢必會引起大動盪。

  想改制,就必須要有一個如他一般鐵血手腕的皇帝,可他已經沒那個時間了,孫子……

  怎麼看,也不會是個鐵血皇帝。

  朱元璋心痛至極,心中悲呼:「咱若在建國之初,就得此人,那該多好啊!」

  同時,他也萬分懊悔,要是從一開始,就特別重用李青,未必就來不及更換制度,但如今……

  老朱滿臉痛惜,內心哀嘆:「咱自覺已經足夠高估他了,沒想到……還是低估了他;

  老天若再給咱二十年,不,十五年就夠了,唉……呀!」

  朱元璋望著李青,就如望著一件稀世珍寶。

  那眼神……弄得李青一身雞皮疙瘩。

  李青被老朱看的七上八下,暗道:「老朱不是最推崇漢高祖嗎?

  娘的,我好像也沒說錯話啊!」

  見朱元璋臉色越來越難看,李青連忙拍馬屁,「臣言語不當,漢高祖不如皇上。」

  頓了一下,又補了一句:「遠甚!」

  朱元璋根本沒聽進去,他現在又悔又恨,總算是體會到,『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的遺憾了。

  老朱滿心悲憤:娘的,晚了呀!

  李青見他如此,心裡愈發忐忑,暗罵:「我日,老朱你這承受能力也太差了吧?

  不就是說你定的制度有問題嗎?

  娘的,我還有好多沒說呢,你這就頂不住啦?

  咱可不興急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