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費解

  黃錦撓撓頭,問道:「是李總兵的乾爹永青侯,李青?」

  「不是,是洪武年間的永青侯李青。」朱厚熜輕笑道,「說起來也挺巧合的,都是永青侯,都叫李青,連府邸都在一處……」

  他倏地頓住,臉上笑意緩緩消失,改為疑惑,自語道:

  「這也太巧了吧?」

  「原來洪武年間也有永青侯啊?」黃錦憨笑道,「別說,這還真巧,要不是時間關係,奴婢都要以為是同一個人了。」

  「同一個……人?」朱厚熜豁然看向黃錦。

  黃錦一呆,弱弱道,「皇上,奴婢是不是說錯話了啊? 皇上,皇上……」

  「啊,沒什麼。」朱厚熜回過神,揮手輕笑,「不知情的話,是挺容易混淆的,對這兩個永青侯,朕也了解不多,只知道有這麼號人,以及少許有關事件,尤其是洪武朝的永青侯……」

  黃錦鬆弛下來,賠著笑問道:「皇上以為他們倆哪個更厲害些啊?」

  朱厚熜想了想,道:「洪武年間的更厲害一些。」

  他活動了下四肢,以一個舒服的姿勢倚在椅上,道:「他的具體事跡朕知之不詳,不過……非開國功臣,在太祖朝封侯,還是世襲罔替的爵位……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這樣啊……那第二個永青侯呢?」

  「也挺厲害的,朕小時候聽父王說起過,對他很是推崇呢,當初英宗……」朱厚熜咳嗽了下,轉而道,「他也是個有大功的人,且也是第一個以勛貴之身入閣,還沒人敢反對,連三楊那等權臣,都在他面前栽了大跟頭,妥妥的頂級政治家……」

  「那確實厲害!」黃錦流露出欽佩之色,好奇道,「皇上您說兩個永青侯的府邸都在一處,難道……第一個永青侯沒兒子?」

  朱厚熜微微搖頭:「有的話,又怎會斷了傳承?唉,可惜啊……」

  「皇上是可惜……他斷了香火?」

  「不是,朕可惜的是,這軼聞錄只寫到宣德朝,且宣德朝的篇幅並不大,當然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受年齡所限,那時的他都辭官了……」朱厚熜嘆道,「朕是可惜他活的不夠久。」

  黃錦疑惑道:「皇上,這大明軼聞錄不是連景泰朝,甚至成化朝都涵蓋了嗎?」

  「不是一人寫的。」朱厚熜拿起一冊正統朝的《大明軼聞錄》,道:「說狗尾續貂有些苛刻,可質量有明顯下降,從筆法來看,這顯然不是出自同一個人,理念有偏頗,看起來也得換一換腦子。」

  「皇上真厲害,這都能看出來。」黃錦拙劣的拍著馬屁。

  朱厚熜好笑道:「什麼時候變得這般了?」

  「人常說,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嘿嘿……朝堂上的大人們說話難聽,奴婢可不得說些好聽的讓皇上您開心開心啊。」

  「噗!」朱厚熜一個沒忍住,「調皮。」

  黃錦也陪著笑了兩聲,隨即勸道:「皇上這些日子,整日整日的看這大明軼聞錄,也得多注意吃飯、休息,莫傷了龍體。」

  「嗯,朕知道。」朱厚熜慵懶頷首,接著又道,「不過,這都看到正統朝了,後面也沒多少了,還是一口氣看完吧。」

  他抬起手,黃錦立時送上涼茶,朱厚熜接過啜了一口,「這樣就可以再接著重新看一次了。」

  黃錦:「……」

  有那麼好看嗎?

  似是瞧出了他的心思,朱厚熜笑道:「你讀書少,不懂得常讀常新這個道理,朕這些時日一直在參照著實錄讀這大明軼聞錄,獲益匪淺啊!」

  這哪是大明軼聞錄,這就是大明實錄,且基於足夠客觀的事實,加以足夠客觀的剖析……文字丁點不晦澀,且還生動有趣。

  在朱厚熜心裡,它遠遠超出他看過的所有書。

  因為這本書,讓他了解了真正的大明史,也讓他對政治,以及大明的臣子,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這樣的書只讀一遍難以消化所有精髓,得像牛羊進食一樣,吃進去後再反芻上來細細咀嚼,品味……

  此時的朱厚熜,對之前張永的話非常認同,參照大明曆代皇帝的實錄,讀起來確實驚為天人!

  同時,朱厚熜也總算知道為何堂兄會將這書跟《永樂大典》放在一起!

  它有這個資格!

  甚至,單從就對皇帝而言,它比永樂大典還要經典。

  想到堂兄,朱厚熜猛然意識到自己得做些什麼了。

  比如:武宗實錄!

  對這個堂兄,他沒什麼感覺,說不上討厭,也說不上喜歡,不過,心中多少是有些感激的成分在。

  畢竟,是他把皇位傳給了自己!

  其實,若從功利心出發,最合適的人選是益王長孫,因為那一來,堂兄也算是有了子嗣,而傳給自己……

  哪怕是名義上,堂兄也算是絕嗣了。

  至於進京之後,群臣的下馬威也好,張太后的高傲姿態也罷,這跟堂兄沒啥關係。

  朱厚熜是個明白人,連皇位都傳給了自己,又怎會再給自己下絆子?

  怎麼說,他們都是叔伯弟兄,同一個爺爺。

  無論是從血緣關係出發,還是大明皇帝傳承的立場出發,堂兄都不會那般,最多也就是有讓自己給孝宗繼嗣的心理。

  朱厚熜對素未謀面的堂兄沒有丁點惡感。

  之所以一直沒著手武宗實錄的編撰事宜,是因為他自打進京之後,糟心事就沒斷過,且群臣沒一個人催他。

  顯然,這群人很不受待見正德皇帝。

  朱厚熜雖也覺堂兄喜愛玩樂,治國理念太過剛猛霸道,甚至是胡來,可現在他做了皇帝,再看堂兄……

  除了肯定其施政的正確性之外,還有的就是敬佩了。

  將心比心,換作是他,哪怕親老子是皇帝,以皇太子身份繼承大統,也未必敢那般行事。

  名面上,皇帝是九五至尊,四海共主,可實際上,皇帝並不能我行我素。

  朱厚熜做了皇帝之後,更是深有感觸……

  都嘉靖二年了,若再遲遲不提武宗實錄的編撰事宜,難免讓人以為我這個皇帝過於涼薄……朱厚熜吁了口氣,道:

  「黃錦,你走一趟,喚楊廷和來。」

  若說誰最了解正德皇帝,非楊廷和莫屬!

  他是正德皇帝一手送上權力巔峰的,且還是正德皇帝的老師,甚至是看著正德皇帝長大的,編撰武宗實錄,他來主持再合適不過。

  「是,奴婢這就去。」黃錦有些不適應皇帝的思維跳躍,卻也懂事的不問細節。

  一個太監,最好別摻和政治,且他又不是司禮監一二把手。

  黃錦行了個禮,轉身去了……

  朱厚熜伸了個懶腰,再次拿起正統朝的《大明軼聞錄》,翻了兩頁卻又放下,輕嘆道: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啊,正統一朝寫的也不賴,可總歸不如之前的……」

  頓了下,自語道:「說起這永青侯,還真是傳奇,不僅洪武時期的永青侯如此,正統時期的永青侯也同樣不白給……難道說……」

  朱厚熜苦笑道:「叫李青的人都是天才?」

  話一出口,他又覺如此說過於偏頗了,李青這個名字並不稀有,說大眾化也不為過,只是……

  按道理說,第一個永青侯雖絕了嗣,皇帝也不應該再封一個同樣的,這是不成文的俗成……

  難道『半路出家』的中宗皇帝不知道第一個永青侯?

  這不太應該啊,連我這個遠在安陸的藩王世子都聽說過,中宗皇帝又沒就藩,且距離第一個永青侯下野不算太過遙遠……

  朱厚熜有些費解,不過,他也沒太過往心裡去。

  畢竟……費解的事不止這一件。

  永樂大典正本到底是咋丟的,他到現在都沒個頭緒。

  相比之下,他反而更在意這正統朝、以及後續大明軼聞錄的作者是誰,尤其成化朝的作者。

  若是高壽的話,現在都還活著也是有可能的,他日楊廷和致仕還鄉,自己也能啟用……

  念及於此,他索性放下正統朝的《大明軼聞錄》,改看成化朝的,嘗試著推理著作者。

  「能被收錄在一起,證明獲得了憲宗皇帝的認可,想來差不哪兒去……」朱厚熜自我安慰地想著。

  吃慣了細糠的他,口味變刁了。

  結果沒讓他失望,成化朝的《大明軼聞錄》質量依舊夠硬,甚至比正統朝還要硬,本來是抱著推理著作者打算的他,很快就又沉浸在內容之中了。

  可看著看著,他就察覺了不對勁兒。

  這筆法,這看待問題的角度,這剖析事件的觀點……咋跟洪武、永樂數朝的軼聞錄如出一轍呢?

  費解的朱厚熜更費解了。

  好消息,熟悉的感覺回來了。

  壞消息,他頭緒更亂了。

  這到底是咋回事兒啊?朱厚熜一個頭兩個大!

  這時,黃錦緩步進來,道:「皇上,楊大學士來了。」

  朱厚熜暫時壓下心緒,頷首道:「宣。」

  黃錦轉過身,尖聲喊道:「宣楊廷和覲見。」

  少頃,楊廷和走進來,快到近前時,撩起下擺……

  「不必行禮了。」朱厚熜打斷他,開門見山道,「朕喚先生來,是為武宗實錄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