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地主家的傻兒子

  李青的話,很快就得到了驗證,各種麻煩事紛至沓來,朱厚照忙的不可開交。

  臣下沒跪宮門,表面上也沒怠政,可仍是能讓朱厚照焦頭爛額。

  不過,少年人不服輸,反而被激起了好勝心。

  …

  太祖實錄,太宗實錄,仁宗、宣宗……朱厚照忙碌之餘,也在廢寢忘食的輸入。

  許是被李青點醒,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再看這些實錄,他有了全新的認知。

  同時,那本類似小說話本的《大明軼聞錄》,也被他時常翻閱。

  這本書真可謂是寶藏,不僅趣味性十足,且滿滿都是乾貨,看著不累得趣兒,還能增長見識,開闊視野。

  這書真是出自正統皇帝之手?

  朱厚照產生了深深懷疑。

  他覺得,這本書出自永青侯李青才合理。

  這麼長時間的相處,他百分百確定李長青就是李青,包括正統朝的李青,都是那個洪武朝入仕的李青。

  醫術,武藝,人心的把握,政治的理解……沒有百餘年沉澱,沒有久居廟堂的履歷,萬沒可能達到如此境地。

  朱厚照相信自己的直覺,亦相信自己的判斷。

  雖說長生太匪夷所思,可若不是這般,將更加匪夷所思。

  「他這個長生到底是怎麼來的啊?」

  朱厚照費解。

  他自幼接觸過很多聖賢之外的東西,什麼道教,佛教,伊斯蘭教……五花八門的學術教派,多少都有涉獵。

  可長生……

  當然,長生自也有被提到,然,都是一眼假,太過虛無縹緲了。

  什麼輪迴啦,位列仙班啦……聽著就不靠譜。

  相反,活生生站在面前的李青,才是最有力的證明。

  沒有騰雲駕霧,沒有佛光萬丈……等神仙的手段,看似普普通通,除了武藝表現的稍微超標一些,與常人區別並不大。

  可就是這樣,卻更具衝擊力。

  「洪武十五年醫治孝慈皇后,錦衣衛千戶,鎮撫使,仙人張邋遢……」朱厚照歸納這些時日對李青的了解,可他還是無法將這些全部串聯在一起,更無法讓其合理化。

  「這其中,肯定有諸多東西被歷史長河淹沒了,亦或說,他掐頭去尾,將自以為不重要的東西抹了去,是以才讓朕無法歸因,有很強的割裂感……」

  朱厚照喃喃。

  突然感到遺憾,遺憾不能從這位活歷史身上,挖掘大明百餘年的政治風雲。

  史書有遺漏,且也大多時候只記錄結果,不記錄過程,更是有不少以『春秋筆法』記載。

  如李青所說:朝廷需要體面,皇權不容置疑!

  這就註定了有許多事會被掩蓋真相,不會以真實面貌面向後人。

  就拿唐賽兒叛亂,三大殿失火,建立東廠……,之前他壓根就沒把些事聯繫到一起。

  「可惜啊……」

  朱厚照扼腕嘆息。

  他知道,李青不會告訴他無關當下政治的往事,甚至,李青永遠不會正面承認自己是李青。

  一句『如是』,足以說明了李青的態度。

  他永遠聽不到他想聽到的答案。

  …

  六月下旬,蟬鳴賣力綻放著最後的盛夏,令人心焦。

  李青百無聊賴,突然覺得太閒也不是啥好事。

  當然,若能過自己理想的生活,閒著自然好,可他離不開京師,至少現在不行。

  至少也要等小皇帝沉穩下來,等朝局不太需要他了,等……弘治走了。

  「唉,好無聊啊……」李青往後一靠,拿話本蓋在臉上,打算眯一會兒。

  『砰砰砰……!』大門被蹂躪,接著,是朱厚照的大嗓門,「開門開門……」

  來活了。

  李青沒惱,他知道,多半是楊一清回來了。

  起身上前開門,果然,今日朱厚照身後除了常規的大內侍衛,多了一個知天命的男子。

  此人五旬上下,膚色黝黑,身材不算魁梧,個子卻很高,許是平時不苟言笑,面相看起來很不和善,給人一種不太好相處的感覺。

  「這位是……?」

  「楊一清,楊總督。」朱厚照說完,又對楊一清道,「這是李長青,太上皇主治醫生,兼前太子太師。」

  「楊某有禮了。」楊一清拱了拱手,說話硬邦邦的,黑著一張臉。

  李青還了一禮,笑笑:「客氣,皇上,楊總督請進。」

  三人來到客堂坐了,李青拿出冰塊放在桌上用以降暑,這才道:

  「皇上帶楊總督來,是為募兵制之事吧?」

  「不錯,快開始吧。」朱厚照有些迫不及待,道:「趕緊把這事兒落實,順便把京衛武學提上日程,朕是一天也不想等了。」

  相比朱厚照,楊一清就表現的沉穩多了,他問:

  「募兵制是先生提出來的?」

  楊一清身為邊鎮大將,豈會不對朝中大事關注,早已通過好友李東陽了解了個大概。

  同時,也對李青升起了濃厚的興趣。

  記得當初,王守仁也提及過這位李先生。

  他和王守仁相處時間不算長,對其卻格外有好感,引為知己。

  楊一清想看看這位是否名副其實。

  「是我。」李青含笑點頭,道:「楊總督是甘陝總督,兼陝西馬政,加強防務,矯正積弊,禁不法商人走私貿易……,乃大明之棟樑,募兵制的推行非你不可啊!」

  楊一清黑臉一紅,悻悻道:「先生過譽了,楊某可不敢當。」

  他是加強了防務,他是禁止不法商人走私,可並沒李青口中說的這麼好。

  士卒走私幾乎成了常態,對下面人的管控……他這個總督並不合格。

  可他也只能做到這樣了。

  士卒待遇太差,若再用高壓,一旦暴動……後果難料。

  楊一清深吸一口氣,道:「募兵制在邊鎮推行,確是一條好計策,不過,也要兼顧府兵制度下的士卒,不然,心理不平衡之下,只怕好心辦壞事。」

  「這是自然。」朱厚照拍板,道:「募兵制推行之日,邊鎮士卒提高待遇之時,楊卿可願在延綏先試點?」

  「臣願。」楊一清拱手,繼而目光重新移向李青,道:「邊鎮兵卒總量並不少,募兵制開啟後,必須要進行一定的冗員,不然,會為財政帶來負擔。募兵越多,冗員也就越多,這方面……李先生可有腹案?」

  「暫時就先定在1:3,一個募兵,三個府兵,待穩定個一兩年,募來的新兵具備戰力,再提高比例,1:2;甚至……1:1。」

  楊一清悄悄瞥了小皇帝一眼,見其並無異色,暗暗一嘆,道:「在軍中冗員需慎之又慎,若不能合理安排……

  且不說被清理之人,哪怕不在被冗員之列,也會有唇亡齒寒之感,從而對朝廷起怨憤之心啊!」

  「楊總督所言甚是。」李青點頭,「士卒的退休生活必須要得到保障,不能寒了人心。」

  李青起身取來早已準備好的計劃書,「楊總督看看是否合理。」

  楊一清接過,逐條審閱。

  【冗員目標人群:年齡四十五歲及以上。】

  【遣散費以在軍期間的表現為參考標準,至高可領取二十兩。】

  ……

  他突然心驚道:「如此這般,被清理的士卒倒是不會有意見,可……怕是人人都想被清理了。」

  被清出的士卒,按平均軍屯耕地,分以市場價值的錢財,還予以遣散費,離開軍隊後,亦不限制經營其他營生。

  這簡直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軍戶限制啊!

  兒孫雖還是軍戶,可本人卻脫離開來,四十五歲……並不是垂垂老矣的年紀,完全乾不動的年紀。

  還有希望……

  楊一清可以預見,這麼搞,怕是人人都想著被清出軍隊。

  「楊總督別急,請看完再說。」

  「……」楊一清低頭繼續。

  【滿四十五歲以後,人人皆可申請離開軍隊。】

  【在軍士卒,每月在原有待遇上,每月追加三斗米。】

  ……

  一口氣看完,楊一清緩緩閉上眼,好一會兒,道:

  「如此這般,無論是被冗員,還是留下的士卒都不會有怨言,且還會非常開心,可,財政方面……」

  他看向朱厚照,問:「皇上可也同意如此?」

  朱厚照淡淡道:「一點小錢兒。」

  「……延綏一地是小錢,甘陝兩境呢?

  全大明呢?

  募兵制的額外開支呢?」楊一清奪命三連。

  朱厚照呵呵一笑:「朕出得起。」

  「長此以往下去呢?也出得起?」楊一清問。

  朱厚照道:「朕與李卿仔細分析過,對大明來說,這完全可以承受,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用之於民,亦會反哺朝廷。」

  這是個經濟帳,看似朝廷花費不少,可有一部分會通過消費,進而以商稅的形式回歸朝廷,同時,也會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

  畢竟,後世還有政..府,直接給平民發錢的呢。

  士卒們常年戍邊,一入軍武十幾數十載,臨了,多給些福利實屬應該。

  可在一定程度上,讓工商業市場進入良性循環。

  且眼下大明府庫太殷實了,全面施行的話,卻不能再說是小錢了,可也遠不足以致使朝廷財政緊張。

  可楊一清顯然不懂這個道理,他只看到了財政巨額支出,因此,顧慮重重。

  原本害怕朝廷摳門,進而難以駕馭軍隊,想著為士卒多爭取一些利益的他,此刻,卻是為如此花費感到心疼。

  「皇上,其實……也不用把待遇提升這麼高。」楊一清悻悻的說,心中有種強烈的負罪感。

  他覺得對不住下面的士卒。

  可他更不想大明軍隊,大明江山,出現結構上的大患。

  楊一清道:「削減一些也無妨,臣仍有把握順利執行國策。」

  「不,不減!」

  朱厚照一副『地主家的傻兒子』做派,豪氣道:「朕豈能寒了戍邊士卒的心?」

  敗家啊,太敗家了……楊一清心中瘋狂吐槽,如鯁在喉,憋得黑臉通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