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247章 瓮城大戰

  隨著孫武拿出了楚王令牌這一殺手鐧,守城的主將巢牛臣又豈敢再有任何的質疑之色?當即是按照孫武的安排打開了外城城門。→

  而此時,正在城外駐紮的吳王諸樊,見得巢邑城樓上竟是直接豎起的降旗,又見城門緩緩被打開,頓是以為是巢邑城內發生了叛亂!

  轉過頭,吳王諸樊便立刻是召集起部眾,快速集齊了一萬吳軍,並浩浩蕩蕩的壓到了巢邑城下。

  吳王諸樊走在最前方,回過頭來,並甚是得意的望著自己麾下的一萬多名江東子弟,喊話道:

  「吳國的好兒郎們!奪取群舒的最後一戰便在今日!」

  剛才說了,占領巢國對吳國而言顯然是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若能再兵不血刃的拿下巢邑,那在吳人的眼中,便等同於是控制了江淮全域。

  聽得吳王這一振臂高呼,一萬多人的吳軍同樣亦是展臂呼號起來!氣勢洶湧,好似下一秒便要將整個巢邑淹沒一般。

  諸樊見狀,便不再猶豫,把配件往自己身前向前一橫,而後是一聲大吼,一人當先便是徑直衝入城中。

  而此時與吳王諸樊最近的數百名吳軍,在諸樊的帶領下,也徑直是一起沖入了巢邑城門。

  由於,此前楚軍已是連退了幾十陣,所以此時的諸樊早已認定此乃楚軍的敗跡,而巢邑也早已成了孤城,如今城內又似有變故,那必然是難以成氣候的了。

  所以,他壓根就沒把巢邑的守軍是放在眼裡,再加上他還不知孫武已是悄然入了巢邑,所以其動作可謂是迅如猛虎,幾乎不假思索的便沖入了城門之中。

  可是當他進入外城城門,當他看到就在不遠處,竟還立著另一道城門時,他心裡頓感不妙。

  「不好!是瓮城!」

  吳王諸樊萬萬沒有想到,一向最不喜歡築城的楚人,居然在巢邑竟是建得一座有瓮城的城門!

  為什麼說楚人按理說最不喜歡築城?這其實有幾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楚人幾百年來,本一直是選擇的戰略擴張。這導致他從不防守,既然不需要防守,那他自然就不需要築城。

  而另一方面,這其實也是他們楚人的一貫作風。因為楚人一直有遷都的習慣。幾乎歷任楚國的國君,都基本上至少要遷都一次。

  尤其是春秋時期的楚國更是遷都頻繁,且地點之多更是令人眼花繚亂,根據後世《楚居》所記載的,楚國明確遷都的就有湫郢、樊郢、為郢、大郢、鄀郢、睽郢、藍郢、美郢等,而這些也只是列舉出的一小部分。但是從這裡就已經能看出,楚國的確對於遷都一事是樂此不疲的。

  既然楚人那麼愛遷徙,所以自然而然的就給世人留下了「不喜歡造城」的印象。

  所以,吳王諸樊是萬萬沒想到楚人居然會在巢邑建了一座帶有瓮城的城防工事。

  他見得此狀,也知道是上當了,便急忙是轉頭朝著四面的城牆上看去。

  就在此時,原本只豎著降旗的外城城牆上,果然是忽的是冒出了無數的弓箭手,此刻盡皆彎弓搭箭,對準了已經衝進來的吳軍。→

  而瓮城城牆之上,一面鮮紅的楚軍旗幟正在北風之中呼呼作響。

  「撤!」

  諸樊情知中計,急忙掉轉回去便要撤走。

  然而如此良機,孫武他又豈能錯過?

  只聽他一聲令下,四面城牆上無數箭矢破空,城牆下的吳軍立時如草芥一半倒下!

  另外一邊,就在剛剛吳軍衝進來的城門口,孫武早就安排的五千楚軍宛如是神兵天降,立刻截斷了吳軍,使其首尾不能呼應,並牢牢的占據著城門口。

  那數千多名已沖入城中的吳軍,此刻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根本就沒有任何的還手之力,立刻是稀里嘩啦的死傷過半。

  諸樊在護衛的掩護下,一邊撤退,一邊躲避著箭雨,可城樓上的弓箭手卻根本沒有罷手之意。

  只兩個呼吸之間,諸樊身邊的護衛便已然死傷殆盡,慘叫聲在狹小的城郭之內此起彼伏,直叫人是毛骨悚然。

  這時,坐鎮瓮城城頭的孫武搖晃著手中令旗,在外城城門口的楚軍收到命令,立刻又是往城內一番反衝,硬生生將想要衝出去的吳軍給逼退了回來,而後反手便要將城門給關上。

  「守住城門!」

  諸樊一邊大喊著,想讓後面的吳軍將城門守住。

  可此時城外的吳軍亦是群龍無首,早已徹底亂了陣腳。困於瓮城內的吳軍則又是被立於城牆上的弓箭手是射得抱頭亂竄,都在尋找可躲避箭雨的地方。目及之處皆是哀嚎連連,卻哪裡還有人聽得見他的叫喚聲?

  諸樊眼見得這一幕,心裡頓是涼了半截。

  可他臉上卻依舊是湧出一股的剛毅不屈之色,只見他竟也不知是從何處,隨手舉起一塊木板擋在身前,並是好似離弦之箭般的沖至城門口,只他一人徑直是殺入了駐守城門的楚軍之中。

  因為這一處乃是有大量的楚軍聚集的,所以城牆上的弓箭手並未瘋狂射箭,諸樊由此就不必再擔心背後的冷箭。

  可冷箭是沒了,但不待他喘過氣來,楚軍便已從四面洶湧殺來。因為這些人乃是孫武親自訓練出來的此次戰術核心,所以他們並未攜帶戈戟這樣的長兵器,而是全都換成了短刀,以便於在這樣的狹窄地區作戰。

  楚軍的刀鋒凜冽,不約而同朝諸樊身上招呼。

  諸樊見識不妙,當即要拔劍迎敵,一通交戰後,數十個楚軍是被他放倒在地。

  可數十名楚軍的生死卻根本不可能阻止得了剩下楚軍的輪番進攻,畢竟他們如今所要擒拿的,乃是赫赫有名的吳王諸樊!所以,他們所有人都是義無反顧的朝著諸樊衝來。

  諸樊此刻乃是光杆司令一個,他的腦袋到底有多值錢已然是不必多言,所謂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就更別提這幫楚軍早就受夠了吳軍的滑溜,對諸樊也早已是恨得牙痒痒。

  於是,在城門口處,諸樊可謂孤身面對著數百名楚軍的圍堵。

  饒是如此,諸樊卻也是僅憑一己之力,硬生生的將城門給守了下來!

  而這時,那些沒有被箭矢射死的吳軍也同樣是反應了過來,他們見得自己的國君竟在城門口獨自一人奮戰著,不由士氣大振,也紛紛是朝著城門口涌去,與楚軍又纏殺到了一起。

  不過他們手中的武器顯然是限制了他們的發揮。巢邑的外城與瓮城之間,地形本就狹隘,再加上雙方人數實在太多,能夠站人的地方本就不多了,所以他們的長兵器又如何能夠施展得開?

  於是,雙方一經交戰,吳軍面對前方的圍堵,又腹背受敵,無數吳軍倒在了城門口。

  但奈何吳人終究是求生心切,而瓮城內與之廝殺的楚人人數上也並存不占優,所以也只能是勉強占據著城門,不讓吳軍撤出。

  這時,吳王諸樊卻又再一次給在場的所有人上演了一出何謂真正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只見他又孤身徑直殺入楚軍之中,瓮城守軍眼見馬上是要招架不住了,便立刻是叫喚著趕緊把城門給合上,切莫是走脫了吳王諸樊。

  而諸樊見狀,也不知左手何時竟又多出了一把戈戟,他用戈戟頂在一面城門之上,立在原地,阻止城門關上,右手揮劍,將前來阻撓他的楚軍給悉數擊退。

  他便像一個殺神般的佇立在城門處,人來殺人,佛來殺佛,任憑楚軍如何衝擊,竟都無法將其逼退。

  「撤!快撤!」

  諸樊頂著城門,始終不讓城門合上,而後又是回頭一通大喊,讓剩下的吳軍趕緊是撤出去。

  那些還在原地與楚軍血戰的吳軍,聽得大王喊話,便當即似乎朝城門口湧來,矮身鑽過諸樊的戈戟,撤出了城去。

  可此刻仍有不少吳軍在城內與巢邑守軍交戰,他們被城樓上的弓箭手射擊,又被城樓下的守軍給埋伏,死傷頗為慘重,能夠走得動的人已是寥寥無幾,而剩下的那些不是已經死了,便是躺在地上哀嚎慘叫,數千人的吳軍轉眼便只剩下四五百人。

  諸樊看到這一幕,兩眼充血,牙齒咬得蹦蹦作響,滿臉皆是怨怒之色。

  「天殺的楚人!」

  只聽得他一聲怒吼,丟下手中戈戟便要從城門出去。

  即便有著萬夫不敵之勇的他,也知道此地不宜久留,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現在撤退顯然是最好的選擇。

  ——

  第247章_無敵的孫武

  吳王諸樊在輕鬆奪回舒鳩後,又連續略了楚軍十餘陣,理所當然的以為楚軍乃是真撤。但是,正所謂真作假時假亦真,贏麻了的諸樊萬萬不可能想到,巢邑,居然會是楚軍精心為他布置下的另一個陷阱。

  數千吳軍被他連帶著一同落入了陷阱之中,最終也只剩下了數百人是匆匆撤出了巢邑外城城門。

  剩下的,不是被亂箭射死在了外城與瓮城之間,便是被前來圍堵的楚軍是殺死在城門處,而由吳軍的屍體所堆成的小山,也徹底的擋住了城門口。

  諸樊看得這一幕,眼睛直冒血,他知敗局已定,已是無力回天。

  然而,就在他準備隨一起死裡逃生的吳軍一道撤走,孫武卻又猶如天降神兵一般出現在城外,胸前橫著一把三尺長劍,硬生生的擋在了他的面前。

  「天殺的楚人!」

  早在舒鳩之戰時,他便見過孫武。

  當時他被孫武所領著的三千楚國輕足,一邊撤,一邊不無嘲諷的當著面唱起了楚歌,而他在被其狠狠的羞辱了一番後,最終是惱羞成怒,引兵追擊,最終中伏,險些喪命。

  此時再見孫武,所處之境於他而言倒是與之前有幾分相似。

  孫武就這樣立於戰車之上,以一種近乎可憐的目光看著他,雲淡風輕的模樣好似是從未對這場戰爭放在心上。

  一向暴躁而又自負的吳王諸樊,又哪裡受得了這種羞辱?當即是重新拾起了手中的戈戟,率領著突圍而出的,以及從城外殺入的吳軍千餘人,徑直朝著孫武發起了最後的突圍。

  其實,此刻孫武麾下也僅剩了數百楚軍精銳相隨,其餘的皆是被他布置在外圍抵禦著。所以,在面對英雄無敵的諸樊向他們發起衝擊時,這些僅隨著孫武前來的數百名楚人,不由是感到一絲膽怯。

  畢竟吳軍此刻已經被激起了強烈的求生欲望,任何阻擋在他們面前,阻礙他們逃生之人,只怕都會被他們這一股激奮起的殺意所淹沒。

  可孫武的臉上卻絲毫沒有忌憚之色,見得吳王諸樊率隊朝自己衝來,他反而也顯得愈發的興奮起來!

  「楚國的將士們!擺開陣形,生擒吳王!」

  只見孫武拔劍出鞘,數百楚卒立刻在巢邑城外三三兩兩的擺出了一個個頗為奇怪的陣勢,或圓或方,或前後為戰,或左右為戰,數百人在孫武的指揮下,竟好似數千人在各自為戰。

  而這些個楚卒,在聽得統領一句「生擒吳王」後,亦是一時氣勢高漲。

  吳軍的第一波衝鋒很快就與他們是交上了手,第一波吳軍雖是人數不多,但這些吳人手中都持有一把長戈,所以在這城外的廣闊地形下理應是具有更大的優勢,他們猙獰的吼叫著,長兵器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弧線。

  煙塵四起的巢邑城外,頓時被這震耳欲聾的喊殺聲所淹沒。

  「叮!」

  金戈相交的聲音驟然響起,吳軍兇狠的衝擊遇到嚴陣以待的楚軍,陣勢奇特的楚軍,鋒利的戈戟一下子被楚軍奇特的陣型所架住。

  只見楚軍以短兵器近身肉搏,三三兩兩的陣型在他們相互默契的配合下,一下子便將吳軍的長兵器架在了半空,而後這些楚軍在聽得第一道鼓聲後,立刻又向戰場的中心靠攏,短兵器在人縫中衝出,不斷刺殺著衝過來的吳軍。

  這就導致原本氣勢兇悍的吳軍根本無法有效的發揮出他們長兵器的威力,人數上的優勢也因為楚軍的這一招「化整為零」而失去了鋒芒。

  因為楚軍的小陣型移動,也更為迅捷和靈敏,再加上相互之間的配合,往往吳軍剛剛衝到面前,他們便相互配合著將最近處的敵人給擊殺,然後又尋找可以相互配合的楚軍小陣,如此往復,竟是直接將吳軍的第一波衝擊給完全硬抗了下來。

  這便是孫武對於戰場形勢變化的敏銳把握的最好證明。

  他知道吳軍在逃生之際肯定會迸發出難以想像的勇氣與戰力,一個人的求生意志,絕對不能以常理度之。

  所以,他並沒有選擇讓楚軍以常規的一字陣展開來迎接吳軍衝擊的鋒芒,而是選擇了化整為零,讓楚軍擺出此前早就訓練好的星點式陣型。

  將吳軍的衝擊分化開來,然後藉助短兵器的優勢消滅意欲突圍的吳軍。

  雖說吳軍也是十分的彪悍,可他們在面對嚴陣以待的楚軍面前,他們這種原本令他們都引以為傲的彪悍,卻儼然只成為了一種魯莽。縱是戰死,似乎也只是蚍蜉撼樹一般。

  畢竟此次孫武率領的這五千楚軍,可謂是精銳中的精銳!更是經過他親手調教了二十日,對於此番陣營之精髓都可謂已是拿捏到位。

  於是,雖只有數百名楚軍,但在面對兩倍於己方的吳軍時,他們幾乎是以零損耗的代價,硬是接下了吳軍一波又一波的衝擊。

  諸樊甚是難以置信的看著眼前的孫武,他緊握著戈戟的手忍不住微微抖動了一下,他第一次感到了恐懼。

  一向自負的他,從未在任何時候感到過恐懼,即便是面對伍舉率領的一萬多人的埋伏時,他也從沒有過這種感覺。

  然而此時此刻,當他看到孫武所率領的這幾百名楚卒,竟是猶如天神下凡一般,不動如山的立在他的對面,成為了一堵他似乎根本不可能逾越過去的高牆。

  那種厚重沉穩,但又頗為冷峻的殺氣,是他從未感受過的。就好似在此人眼前,這些吳軍的生死其實早已註定一般。任何的反抗,都已成為一種徒勞。

  面對這樣的孫武,諸樊的內心深處第一次湧現出「恐懼」。

  他看著地上已經倒下的吳國男兒,又看了看仍是無動於衷的孫武,戈戟在他的手中越發的顫抖。

  「吳國的兒郎們!」

  「便隨寡人一同戰死吧!」

  他強撐著,竭力掩蓋自己心中的恐懼,並以怒吼來為自己壯膽。

  只見他揮舞起戈戟,徑直朝著孫武是沖了過去。

  而孫武,也拔劍出鞘,冷漠的臉上不帶絲毫表情的從戰車上是一躍而下,並是朝著諸樊的位置快步移了過去。

  「叮!」

  諸樊還是占了長兵器的優勢,加上他本身力大無窮,一擊之下,孫武手中的青銅劍差點被他是震落在地。

  然而孫武卻毫不在意,調轉過頭去便又立刻是直刺了過來,手中的青銅劍以一種頗為詭異刁鑽的角度直刺諸樊,而諸樊此時的後背完全暴露在孫武的刺擊範圍內。

  「啊!」

  吳王諸樊被刺到了大肱,霎時間翻倒在地。

  他急忙又掄起戈戟是於周身橫掃,可誰知孫武又一個矮身躲過了諸樊的戈戟,青銅劍劍鋒斜出,一下子竟又刺在諸樊的胳膊上。

  「啊!」

  悽厲的慘叫聲頓時讓剩下的吳軍動容,他們不管不顧的朝著諸樊衝過來想要救援,然而卻被早已等候多時的楚軍所阻攔,兩軍主帥決戰之時,楚吳兩軍的最終決戰也隨之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