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聖地覆滅!(上)
普智方丈是一位看起來約莫六十餘歲,身形消瘦的老和尚,目光中總是顯露著平和。
但看起來慈眉善目的他,卻沒有任何修士敢於小覷。
緣由這位方丈是普善禪院數萬年歷史當中,唯一一位同時修成了羅漢金身與百劫金身的修士!
而羅漢金身與百劫金身,是聖地普善禪院的鎮院神通,歷來只有方丈、太上長老、以及佛子才有資格修煉!
前者可使得修士的肉身堪比神話中的羅漢,萬法不侵,諸邪難近。
後者可使得修士將一切危及性命的神通、或者法寶、亦或者是劫難,轉移到一尊經過特殊煉製的金身法相身上,更可以將金身法相召喚出來助陣對敵。
在普善禪院數萬年的歷史當中,將這兩門神通中任意一門修成的修士不再其數,可兩門神通同時修成的,卻只有普智大師一個人。
除此之外,普智大師還懂得上百門威力恐怖的神通!
這使得他早在數千年前,就已經屹立在萬萬修士頂端,成為了神州大地上,實力最恐怖的幾位人類修士之一!
另外,他曾在847年前參與過截殺姚玉卿。
然而,他卻是所有修士中,唯一一位沒有受到什麼傷,安然無恙歸來的大乘修士!
雖然同行的十八位太上長老,最終只活下了不戒大師一個人。
但這絲毫沒有減弱他的威名,反而因為這件事,讓同境修士對他更加忌憚。
畢竟那十八位太上長老,每一位都擁有著足以橫行天下的大乘修為!
但是此刻,這位被正魔兩道無數修士忌憚的方丈,卻面露忐忑的落在了浮雲舟的甲板上。
雖然在他身側,還有五位同為大乘期的太上長老。
可他們的存在卻絲毫沒有讓普智大師放心,畢竟他們即將面對的,是一位人皇。
「呼……」
普智大師下意識深吸一口氣,好讓自己心中的緊張情緒緩和一些。
但是他才剛吐出一口濁氣,便見一位二十餘歲的青年從緊挨甲板的一棟木樓的門內走出。
對方身上穿著一身繡有銀邊的黑衫,長長鬢角垂在胸前那塊紋有異獸圖案的補子兩側,腰間墜著一塊銀色令牌,雖然看起來年輕,渾身卻散發著一種讓人如臨深淵的危險氣息。
雖然這種氣息對於普智大師與他身旁的五位太上長老而言,就好像清風拂面。
但他們還是齊齊合十雙手,微微躬身,由普智大師面露敬重的開口問候。
「老僧普智,見過千戶。」
這位年輕的千戶,乃是唐慕白。
但此刻的他,不僅散去了臉上的那種懶散神情,就連目光,都嚴肅的讓普智大師等人心中發沉。
唐慕白對著普智大師等人抱拳一禮後,神情平靜,意有所指的道:「陛下已經在裡面等候幾位大師許久了。」
若是平常,以普智,以及他身旁幾位太上長老的心機,一定能聽出唐慕白語氣中的不對勁。
但此刻,他們全都心情緊張,根本沒空思考其他。
普智大師聞言後,只是臉色微微一變,連連說著罪過,隨後便與五位太上長老一同經過唐慕白,走進了木樓。
他們幾位早在大煜立國時,就見過狗兒。
那時的他,臉上帶著讓他們心生好感的暖人笑容,說起話來,也好像春風拂面,時不時還屈尊為他們斟茶,哪怕是他們幾位的心思與見識,當時也都滿面紅光,心情亢奮。
若非還保留著一絲神志,他們很有可能就在馥郁的茶香中,納頭下拜,投身於大煜了。
然而,就在他們為了緩解心中緊張,回憶著兩百年前的美好時,卻在驟然間,見到了體表散發著瑩瑩金光,面容也陰沉如水的年輕帝王。
普智大師最先反應過來,剎那間便心中一沉,可常年身居高位的經歷,以及幾乎屹立於修士頂端的修為,讓他哪怕心亂如麻,面容也仍然鎮定。
更是開口詢問道:「不知是何方宵小,竟惹的陛下神威展露,滿面怒容?」
「老僧雖然老邁,修為神通也上不得台面,但願意為陛下效犬馬之勞!」
「哪怕豁出這身枯骨,去將佛門大戒盡數破一遍,也要將惹怒陛下的宵小殺到魂飛魄散!」
在他開口後,身後的五位太上長老也紛紛反應過來,齊齊開口訴說著忠心。
一個個義憤填膺,怒火中燒,恨不得即刻下船就去殺人。
狗兒一言不發,只是神情平靜的看著他們。
漸漸地,五位太上長老察覺到了不對勁,默默的住了口。
樓內的氣氛,也在這時變得沉重壓抑起來。
哪怕是普智大師,也下意識的輕微喘息起來。
這一刻,他們只覺度日如年。
約莫過了十幾息,也有可能是幾個時辰,沉默了好一會的狗兒,終於開口。
他語氣平淡的問道:「普智大師,可還記得兩百五十年前幾位高僧入宮與朕品茶的場景?」
隨著狗兒開口,瀰漫在木樓里的壓抑氣氛隨之消散。
但普智大師與五位太上長老,卻同時心中一沉。
普智大師沉默了幾個呼吸後,雙手合十,躬身下拜道:「當時的場景,直到今日,老僧依然歷歷在目。」
說出這句話後,他語氣中帶了些緬懷,聲音也溫和起來,就連嘴角,都掛起了一絲笑容。
「那時候,陛下與老僧等人求教如何治國,也問詢了老僧等人,如何治理修仙界。更是屈尊為老僧等人斟茶,與老僧等人聊起佛經,探討佛理。」
狗兒面無表情的輕輕點頭,語氣異樣的道:「沒想到,大師對於當時的情景,記得如此清楚。」
普智大師沉聲道:「陛下非尋常人也,一言一行,對於老僧而言都猶如黃鐘大呂,振聾發聵,莫不敢忘。」
狗兒聞言後,嘴角露出一絲嘲諷。
「莫不敢忘?」
「可是在朕眼中,幾位大師早已將當時最重要的內容忘得一乾二淨!」
「幾位只記得朕為你們斟茶,向你們求教,與你們探討佛經、佛理!卻偏偏忘掉了你們當日在朕面前保證過什麼,又說過些什麼!」
(本章完)